墓门有棘,斧以斯之。夫也不良,国人知之。知而不已,谁昔然矣。
墓门有梅,有鸮萃止。夫也不良,歌以讯之。讯予不顾,颠倒思予。
墓门。唐代。佚名。 墓门有棘,斧以斯之。夫也不良,国人知之。知而不已,谁昔然矣。墓门有梅,有鸮萃止。夫也不良,歌以讯之。讯予不顾,颠倒思予。
你家墓道门前长满酸枣枝,挥动起铁斧就可以铲除掉。你这坏了良心的昏庸君啊,全国上下谁不知哪个不晓!知道了你也不肯悬崖勒马,这些罪孽也不是一天所造!
你家墓道门前长满酸枣枝,有群夜猫子栖落在枝头叫。你这坏了良心的奸佞臣啊,听我们唱起民谣把你警告!唱归唱你根本不听这一套,被打倒了才想起咱的忠告!
墓门:墓道的门。一说陈国城名。
棘:酸枣树。
斯:析,劈开,砍掉。
夫:这个人,指陈陀。
知而不已:尽管尽人皆知,他却依然如故。
谁昔:往昔,由来已久。然:这样。
梅:梅树。一说梅即棘,梅古文作“槑”,与棘形近,遂致误。
鸮(xiāo):猫头鹰,古人认为是恶鸟。萃:集,栖息。
讯:借作“谇”(suì),斥责,告诫。
顾:管,在意。
颠倒:跌倒。
参考资料:
1、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274-275
2、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71-273
这是一首讽刺、斥责品行邪恶的统治者的诗,可能出自于民间歌手。《毛诗序》指出:“《墓门》,刺陈佗也。”陈佗为春秋时代陈文公之子,陈佗在桓公病中杀太子免,桓公死后他又自立为君,陈国大乱,后来蔡国为陈国平乱,终于诛杀陈佗。据《毛诗序》,这首诗就是针对陈佗而发的。
参考资料:
1、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274-275
2、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71-273
由于《毛诗序》中有“陈佗无良师傅,以至于不义,恶加于万民焉”数语,郑笺孔疏曲为之说,遂生出了歧义。诗中的“夫”,即彼,犹言那个人,就是指陈佗,但毛传却释为:“夫,傅相也。”郑笺则云:“陈佗之师傅不善,群臣皆知之,”“国人皆知其(按指师傅)有罪恶而不诛退,终致祸难。”孔疏进一步发挥道:“陈佗亡身不明,由希(稀)睹良师之教,故有此恶……故又戒之云:‘汝之师傅不善,国内之人皆知之矣,何以不退去之乎?’欲其退恶傅就良师也。”经过这样的曲解,这首诗的矛头所向就从陈佗转到了他的师傅身上。孔疏一方面称陈佗之恶“由其师傅不良,故至于此”,一方面又称“故作此诗以刺佗”,明显地不能自圆其说。郑笺云:“不义者谓弑君而自立。”孔疏谓:“不义之大,莫大于弑君也。……陈佗弑君自立之事也。……陈佗所杀大子免,而谓之弑君者,以免为大子,其父卒,免当代父为君,陈佗杀之而取国,故以弑君言之。”既肯定陈佗为窃国弑君之元凶,罪莫大焉,而又归咎于师傅之不良,期望陈佗诛退恶师,悬崖勒马。这种荒谬的伦理逻辑只能暴露出笺疏作者为统治者开脱罪责的意图,统治者即使有弑逆之行,也要让别人为之承担罪责,这或许是温柔敦厚的诗教使然。胡承珙《毛诗后笺》指出:“若在桓公卒后,则佗已身为大逆,而尚鳃鳃然追咎于其傅之不良,纵罪魁而诛党恶,无此断狱之法。”
在宋代兴起的独立解经的疑古风气中,有些学者已经认识到传疏的曲解之处。苏辙在其《诗集传》中即已指出:“桓公之世,陈人知佗之不臣矣,而桓公不去,以及于乱。是以国人追咎桓公,以为智不及其后,故以《墓门》刺焉。夫,指陈佗也。佗之不良,国人莫不知之;知之而不去,昔者谁为此乎?”姚际恒称苏氏“可谓善说此诗矣”(《诗经通论》),吴闿生《诗意会通》也指出《毛诗序》“无良师傅云者”,“与诗‘夫也不良’句初不相蒙,而拘者遂以‘夫’为斥傅相,此陋儒之妄解”,“诗既刺佗,‘夫也不良’自指佗言,岂有以斥师傅之理?子由正之,是矣”。在说诗者中也有不泥定此诗为刺陈佗者,如朱熹《诗集传》即称:“所谓‘不良’之人,亦不知其何所指也。”崔述《读风偶识》也认为“以《墓门》为刺陈佗则绝不类”,“此必别有所刺之人,既失其传,而序遂强以佗当之耳”。
作为一首政治讽刺诗,此诗仅两章十二句,短小精悍,四字齐言的诗句斩截顿挫,传达出指斥告戒的口吻。两章的开头以动植物起兴,其象征意义耐人寻味,表现出诗人对恶势力的鄙夷、痛斥,但国家依然坏人当道,多行不义,故每章的四、五两句以“顶针”手法将诗意推进一层,转为感叹,忧国之意可感。此诗可谓在率直指斥中不乏含蓄深沉。
。。。
。。。
。。。
。。。
。。。
。。。
四坐且莫喧,听我堂上歌。昔仕京洛时,高门临长河。
出入重宫里,结友曹与何。车马相驰逐,宾朋好容华。
阳春孟春月,朝光散流霞。轻步逐芳风,言笑弄丹葩。
晖晖朱颜酡,纷纷织女梭。满堂皆美人,目成对湘娥。
虽谢侍君闲,明妆带绮罗。筝笛更弹吹,高唱好相和。
万曲不关心,一曲动情多。欲知情厚薄,更听此声过。
。。。
枝头巧语声高低,波光葱茜深柔荑。烘爖日暖金鳞动,渔舟荡漾沿芳堤。
淡红片玉满流水,中有谁家桃李蹊。刺棹沿洄忘远近,山重水转迷东西。
金豪瞥见林中犬,玉羽旋闻陇上鸡。相逢巾屦如图画,惊闻有客争邀携。
穿花行到花尽处,华铺昼敞同攀跻。帘栊炫熀斗金碧,楼阁玲珑凝紫霓。
琼杯石髓甘如醍,碧桃莹腻堆玻瓈。殷勤历问尘寰事,闻说兴替声如嘶。
自言畴昔避闾左,乡邻负抱谋岩栖。入山惟忧山路浅,穿云涉水随麇麛。
山深遂与人境绝,回首但见云萋萋。年年桃花又桃实,不闻刘项鸣钲鼙。
当时祇恨弃桑梓,此日却悟凌丹梯。酒阑历览烟霞外,天风淅淅鹓雏啼。
尘羁世网远心目,年龄便可乾坤齐。俗缘如瑕涤不去,荆布还念糟糠妻。
思家欲归归却悔,忆路重来来已迷。碧砌朱栏无处觅,溪长烟草寒凄凄。
玉京云路今何在,千年图写传缯缇。高堂众客一经目,尽愿乘景骑狻猊。
祖龙虐政猛于虎,疗饥消渴资黔黎。霜髯黄口不相保,四海惨戚如牢狴。
当时人世无居处,往往云壑为中闺。窜身幽侧宁所乐,骨肉苟免资尘泥。
种桃为食不如黍,岂恶刍豢忘烹刲。全家邂逅登金箓,此事渺忽无端倪。
清时汪濊下膏泽,浸润生齿如孩提。日长不使餔糠秕,饭炊彫胡胾駃騠。
岁寒岂独完裋褐,雾縠衣裘云锦袿。剪除败类毓良淑,宛若嘉谷纯无稊。
干羽雍容绝征戍,春来处处操锄犁。今人不似秦人苦,寄身何用武陵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