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学士茅屋

柏学士茅屋朗读

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深岩居。

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译文

安史之乱的战火使柏学士失去了官职,昔日常参议朝政,直言相谏的他,将茅屋搭建在险峻的碧山之中,隐居于此。

但他仍象汉代文学家东方朔一样的刻苦读书,虽然他年少,但已学业有成。

观茅屋户外,那祥云如车盖一样密密地聚集,秋水顺着道路,如大水决渠一样地湍急流去。

自古以来荣华富贵必定从勤苦中得到,有识之男应当如柏学士一样去博览群书,以求功名。

注释

柏学士,其人不详。杜甫另有七古《寄柏学士林居》。

碧山,指柏学士隐居山中。碧山应该是泛指,即青山。学士,即柏学士。唐朝时学士职位一般至少为五品,六品及以下的称为直学士。银鱼,指唐朝五品以上官员佩戴的银质鱼章。

白马,这里用来指代柏学士。身岩居,指在安史之乱中,逃到这里的山中居住。此句可以与《寄柏学士林居》的“天下学士亦奔波”参看。仇兆鳌注:银鱼见焚,白马却走,遭禄山之乱也。

“足”字放到最后,是为了对仗的需要。此句顺说就是,古人已用足三冬。农历将冬天分为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共三个月,故称“三冬”。古时人们认为冬季是用来读书的时间。用足三冬,即是用足全部时间来读书。

年少,指住在这里的柏学士子侄,一说指柏学士本人。开,开卷,指读书。

这句化用了北周王褒《轻举篇》的句子“俯观云似盖”。团,意为圆,在此形容“倾盖”。

这两句描写了柏学士茅屋的外景。仇注:云如倾盖之团,言其浓。水似决渠之溜,言其急也。

五车书,出自《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后喻指读书多,学问深,例如唐王维《戏赠张五弟湮三首·之二》:“张弟五车书,读书仍隐居”。

参考资料:

1、丁宁:《杜甫七律全注》.第191-192页

  此诗当作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当时杜甫56岁,居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

  黄鹤注:依旧次,编在大歴二年。盖寄诗在先而题屋在后也。顾宸注:公过学士茅屋,羡其立品之高,读书之勤,故题其茅屋如此。按诗言读书以取富贵,于学士尚不相似。黄氏谓朂其子侄者得之。

  仇兆鳌《杜诗详注》:学士茅居旧有藏书,上四句叙事,五六句写屋前秋景,七八句勉其子侄。下截承上。杜诗近体有两段分截之格,有两层遥顶之格。此章若移晴云、秋水二句,上接首聨;移古人、年少二句,下接末聨,分明是两截体。今用遥顶,亦变化法耳。又中间四句,平仄仄平俱不合律,葢亦古诗体也。

  黄生曰:旧疑此诗不似对学士语。今考《寄柏学士诗》及《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诗》始知其说,一则云自胡之反,持干戈,天下学士,亦奔波,叹彼幽居,载典籍,萧然暴露依山阿。一则云叔父朱门贵,郎君玉树高。山居精典籍,文雅涉风骚。是学士乃柏大之叔父。柏大之山居,即学士之茅屋,学士奔波之所载,即柏大山居之所精。二诗语意互见。此诗则合而言之,勉其子弟。而本其父兄以为劝言勤苦以取富贵尔。叔父业有前效,则年少积学之功,安可少哉。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杜甫朗读
()

相关作品

卿相一岁俸,寒儒一生费。

人爵固不同,天爵何尝匮。

不有霜与雪,安知松与桂。

虽无官自高,岂无道自贵。

()

梅雨连宵立夏前,鳞鳞细縠漾春田。秧针刺水青如沐,好是新晴卓午天。

()

枕鸳钗凤。清夜和愁共。窗外月斜寒忒重。瘦尽梨花无梦。

东风燕子朱门。年年灯影黄昏。闲却半床金线,罗衣独自温存。

()

春入桃村烂熳红,纷纷来觅武陵踪。武陵不在千山外,只在先生一笑中。

()

潇潇朔雪洒征衫,身在辽阳忆岭南。青镜频看悲素发,秋风浑欲不胜簪。

()

裂破幽篁续古苔,一泓俯瞰石房开。

辘轳竟日知无尽,泉脉元从海上来。

()

朝暾媚花木,户牖延荣光。新沐晞我发,悠然成坐忘。

()

大隐翠屏孤,何许最正面。日落未落时,亭上来相见。

()

离离新田,其下流水。

孰知其初,灌莽千里。

其南背江,其北逾淮。

父抱子扶,十百其来。

其来仆仆,镘我新屋。

赵侯劬之,作者不饥。

岁仍大熟,饱及鸡鹜。

僦船与车,四鄙出谷。

今游者处,昔止者流。

维昔牧我,不如今侯。

侯来适野,不有观者。

税于水滨,问我鳏寡。

侯其归矣,三岁于兹。

谁能止侯,我往求之。

()

寻春不辞远,胜日此登攀。村罨高低树,花连远近山。

柴门常寂寂,晴鸟自关关。独立斜阳里,长歌未忍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