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荷花

赠荷花朗读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常相映一作:长相映)

译文

世上人们对花和叶的说法不同,把花栽在美观的金盆中,却不管花叶让它落在土里变为尘土。

只有荷花是红花绿叶相配,荷叶有卷有舒,荷花有开有合,衬托得那样完美自然。

荷花与荷叶长期互相交映,当荷叶掉落,荷花凋谢之时,是多么令人惋惜啊。

注释

不相伦:不相比较。意谓世人皆重花而轻叶。伦:同等,同类。

金盆:铜制的盆。供注水盥洗之用。

绿荷红菡萏(hàn dàn):绿荷是指碧绿的荷叶。菡萏是指未开的荷花。《诗经·山有扶苏》之“隰有荷华”,刘桢《公宴》诗:“芙蓉散其华,菡萏溢金塘。”

卷舒:形容荷叶的姿态。卷,卷缩。舒,伸展。开合:形容荷花的姿态。开,开放。合,合拢。

天真:天然本性、不加雕饰的本来样子。冯延巳《忆江南》词之一:“玉人贪睡坠钗云,粉消妆薄见天真。”

翠减红衰:翠者为叶,红者为花,翠减红衰言花叶凋零。翠:指荷叶。红:指荷花。

愁杀(shà)人:令人愁苦至极。

参考资料:

1、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代文学室唐诗选注小组.中国古典文学普及读物 唐诗选注 下册:北京出版社,1982年:第622页

2、郑在瀛.李商隐诗全集 汇编今注简释:崇文书局,2011.12:第8页

3、吕明涛.怡情书吧 李商隐 :中华书局,2011.03:第132页

4、陶冶主.唐诗故事: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0.02:第281页

赠荷花创作背景

  开成三年李商隐新婚,绿荷红菡萏就是盛夏的景象,这首诗就是作于这一年夏天泾原幕里,王夫人会写诗,李商隐就用格诗、律诗来赠送给她,这首诗的含义明确易懂,主要是以“荷叶”为主题,使它能诵易晓,更能表明自己的心迹,与议婚热恋之时的《荷花》诗前后相应。

参考资料:

1、靖宇主.唐诗多功能多用途词典 上:辽海出版社,2001.09:85-86

2、靖宇主.唐诗多功能多用途词典 上:辽海出版社,2001.09:85-86

  诗的前两句写花与叶的两种不同命运。世上的花与叶,本是同根生,同枝长,花儿万紫千红,千姿百态,各自与众不同而独具芳馨。一旦被慧眼识中。便移栽金盆,倍受呵护。但绿叶却受到遗弃,飘零落地,在凄风苦雨中化作尘土。花入盆,叶作尘,这是世间花和叶的各自的命运。这两句总写花的万幸和叶的不幸,以它们的“不相伦”反映出荷花独特品质的可贵。

  “惟有”二字,同中取异,以下四句,全承它而来,转写荷叶的伸张卷曲,荷花的开放闭合,种种风姿,天然无饰。古人以荷花喻君子美德的很多,借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比喻和赞美高洁脱俗、不媚于世的卓然自主的品格。但这首诗,却吟咏了荷叶荷花“任天真”的品质,借以歌颂真诚而不虚伪的美德。“任天真”,既是写花,又是写人。以花性写人性,立意新奇。

  最后两句进一层写荷花的“天真”之处。荷花的红花绿叶,互照互映互衬。即使到了红衰翠减、世人愁苦之时,仍然不相遗弃。如果说,前两句写荷花“任天真”,侧重表现共荣;那么,这两句的“长相映”,则主要表现同衰。这四句诗互补互承,从正反两方面完整地表现出荷花既能同荣、又能同衰的坚贞不渝的品质。

  李商隐一生不得志,只做过几任小官。其主要原因不是他无才,而是没有知己者的力荐。他生存在牛、李两党的夹缝之中,没有信任,没有依托,饱受奚落和排挤。这首诗歌颂荷花能荣衰相依,实则表达了自己渴求知己、寻觅政治依托的心声。

  这首诗语言通俗浅近,寓意明显,表达直露,节奏明快,与李商隐很多诗歌的含蓄委婉不同,体现了他诗歌风格的多样性。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李商隐朗读
()

相关作品

西湖风景开图画,墨客骚人入咏嗟。

扇底龙鱼吹日影,镜中莺燕老年华。

苏堤物换前朝柳,葛岭人耕故相家。

今日消沉一杯水,两峰长照夕阳斜。

()

荒池老树皆吾梦,梦境故人圣得知。二十九年烦省记,只能寻味不能诗。

()

皇皇使节自东来,千里云山瘴雾开。官渡解鞍怜騕袅,邮亭看剑拂尘埃。

鱼龙水阔波声远,梅柳江春暖气回。欲买小舟联后载,弱流今已隔蓬莱。

()

北陆玄冬盛,南至晷漏长。端拱朝万国,守文继百王。

至德惭日用,治道愧时康。新邑建嵩岳,双阙临洛阳。

圭景正八表,道路均四方。碧空霜华净,朱庭皎日光。

缨佩既济济,钟鼓何锽锽。文戟翊高殿,采眊分修廊。

元首乏明哲,股肱贵惟良。舟楫行有寄,庶此王化昌。

()

怜君方壮岁,一病果难支。仁者何无寿,天乎讵有知。

共欣初展骥,岂料遽骑箕。言笑依然在,凄风搅梦思。

()

汾水秋风梦影非,不堪血泪渍臣衣。靴刀空效李光弼,华表还惊丁令威。

东海扬尘行复见,西山采蕨分长饥。避秦何处桃花水,漫说江南一棹归。

()

七年去国今还归,仅有身存心事微。

下客但能存故事,高门谁许著褒衣。

难将白发语年少,忍使红尘负钓矶。

不解征骖却归去,策虽非是亦非非。

()

经术群公上,人材二纪间。屡持边使节,竟老近臣班。

赐第叨同擢,趋朝忆共还。白头无力送,能隔几青山。

()

桂香消,梧影瘦,黄菊迷深院。倚西风,看落日,长江东去如练。先生底事,有赋飘然。刚道为田园。独醒何为,持杯自劝。未能免。
休把茱萸吟玩。但管年年健。千古事、几凭阑。吾生早、九十强半。欢娱终日,富贵何时,一笑醉乡宽。倒载归来,回廊月满。

()

十方同聚会,本来身不昧。个个学无为,顶上用钳锤。

此是选佛场,深广莫能量。心空及第归,利剑不如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