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王山人归布山

赠别王山人归布山朗读

王子析道论,微言破秋毫。

还归布山隐,兴入天云高。

尔去安可迟?瑶草恐衰歇。

我心亦怀归,屡梦松上月。

傲然遂独往,长啸开岩扉。

林壑久已芜,石道生蔷薇。

愿言弄笙鹤,岁晚来相依。

译文

王山人剖析仙道的高论,微言透彻秋毫。

马上要回归布山去隐居,逸兴高入云天。

你能不能多待几天再回去?怕山上的瑶草会衰歇吗?

我也很想去隐居,屡屡梦见松间云月。

你傲然独往,长啸着开劈岩石筑室。

林壑久已荒芜,石道上都长满蔷薇。

冬天来到的时候,我会去你那里,一起弄笙戏鹤,风雨相依。

注释

析道论:析,分也,解也。道论,即道家之经论。

微言:精妙之论。秋毫:谓精微之理。

瑶草:传说中的仙草,如灵芝等,能治百病或食之长生。亦泛指珍异之草。

参考资料:

1、郁贤皓 .李白选集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62 .

赠别王山人归布山创作背景

  题中之“王山人”则“归布山隐”,此与李白这首诗所云“我心亦怀归,岁晚来相依”地望正合。由“我心亦怀归”可知,是时李白他不在徂徕山中,而应在兖州(今属山东)家里,诗当作于瑕丘。按诗云“尔去安可迟,瑶草恐衰歇”语,诗当为公元741年(开元二十九年)秋日所作。

参考资料:

1、郁贤皓 .李白选集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62 .

  这首诗共分四个部分。第一个四句组()以“毫”、“高”为韵,是全诗的起首,“王子析道论,微言破秋毫。”介绍王山人并对友人才干的赞赏跃然纸上;“还归布山隐,兴入天云高。”叙事说友人要归布山了;第二个四句()改以“歇”、“月”为韵,是承接前一组诗,“尔去安可迟?瑶草恐衰歇。”直言对友人的不舍,希望友人能多待几天;“我心亦怀归,屡梦松上月。”说王山人要走,我也很想走,向往那种隐居生活;第三个四句()又改以“扉”、“薇”为韵,是诗意起了转折,诗人想象王山人回到布山的情景,言语间满是向往;最后一个二句()和上一组诗一样,也以“依”为韵,“岁晚来相依”以讲述自己的愿望结束全诗,我也要到你那里去。全诗开头的起句到最后的结句,从述说友人要走到自己也想跟友人一样,诗人的思想从起句到结句已经经历了一个起承转合的过程。

  朋友离别而去,李白有着浓浓的不舍与依依惜别之情,但只说“我心亦怀归,屡梦松上月”,把万语千言融入到景色之中,耐人寻味。虽然是赠别,却无凄凉之味。“愿言弄笙鹤,岁晚来相依”,诗人很直接的表达了向往隐居和求仙访道的生活。并据记载李白于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后期,曾隐于徂徕山,这首诗题中之“王山人归布山”,并说“我心亦怀归”、“岁晚来相依”不谋而合。

  这首赠别诗,虽有别离之愁,却并不为愁所溺,“哀而不伤”,这也是盛唐“酬应体”五古的一个特点,离别之际,他们或许会有些伤感,但是不会沉沦其中。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李白朗读
()

相关作品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争议:少年易老学难成)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

陶公八十日,解组归山阿。

觉今若不早,我日十倍过。

开涂划荆棘,斧缺且无柯。

赖尔东林社,招我南山歌。

回视有漏因,已梧影与魔。

有求不补失,无亏所成多。

坐断前后际,不须辩维摩。

()

不厌冰霜路,冲寒办一归。

晨鸡戒鞍马,春酒寿庭闱。

灯火知辛苦,云霄会奋飞。

相期纡绿绶,非但戏斑衣。

()

楼堞冬冬鼓,帘栊煜煜灯。

浪名随牒吏,实似打包僧。

衰病元难强,疏慵每自憎。

谁知戍边日,秋野正呼鹰!

()

七百里多平水面,江南大抵是仙官。宝带桥头别亲旧,莺花一路到临安。

()

人生行乐当及时,底用躭古仍癖诗。

老子平日汗牛载,五穷追逐不得辞。

罗帏围香击鼍鼓,食填巨壑酒如雨。

君看白面纨袴郎,不知经史何等语。

笑我蠹鱼尘简中,口角儒墨纷异同。

腹雷昼隐吟仰屋,诧向子墨收新功。

雪毛眵不自太恤,讥诃抵触取憎疾。

几人插羽上金銮,漫云九事八为律。

不如醇朴还吾天,抉肠剔肾谁汝怜。

且从酒徒趁落托,向来失计今差乐。

()

浅深红穗绕汀洲,笑舞西风体力柔。

雅意陂塘非玩物,令人却忆蓼花游。

()

新声吹入破讶天花,朵朵向空飞。怎愁浓似酒,才清似雪,语总依依。

想见山桥水驿,到处遍留题。只有怀人梦,不隔东西。

谁写莲台小影,更招呼明月,照彻沉迷。只吟情未了,中夜依林扉。

管听取、旗亭传唱,绝胜它、丝绣上弓衣。商供养、碧落茶嫩,红豆花低。

()

几岁乞归休,衔恩尚勉留。形容空自老,松菊为谁秋。

病岂堪朱绂,天应念白头。秋鸿莫先去,期傍我行舟。

()

万顷平湖石琢成。尚存越垒对吴城。

如何豪杰于戈地,却入先生杖屦声。

古往今来真一梦,湖光月色自双清。

东风不解谈兴废,只有年年春草生。

不閞白眼视青云,四海如今几苦人?

渭水传岩看後代,东坡太白即前身。

整齐宇宙徐挥手,默缀湖山别是春。

解遣双鱼传七字,遥知掉脱小乌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