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

塞下曲朗读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李益的边塞诗,主要是抒发将士们久戍思归的怨望情绪,情调偏于感伤,但也有一些慷慨激昂之作,《塞下曲》便是这方面较著名的一首。

  诗以前代戍边名将作比,抒发了将士们的豪情壮志。头二句夸赞东汉两个名将马援和班超。“伏波惟愿裹尸还”,这句说的是马援的故事。东汉马援屡立战功,被封为伏波将军。他曾经说:男儿当战死在边疆,以马革裹尸还葬。“定远何须生入关”,这句说的是班超的故事。东汉班超投笔从戎,平定西域一些少数民族贵族统治者的叛乱,封定远侯,居西域三十一年。后因年老,上书皇帝,请求调回,有“但愿生入玉门关”句。

  以上两句说:为保家卫国,边塞将士应长期驻守边疆,宁愿战死疆场,无须活着回到玉门关。后二句表示灭敌及长期卫边的决心。

  “莫遣只轮归海窟”,“只轮”,一只车轮。《春秋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夏四月,晋人及姜戎败秦于肴..晋人与羌戎要之肴而击之,匹马只轮无反(返)者。”“海窟”,本指海中动物聚居的洞穴,这里借指当时敌人所居住的瀚海(沙漠)地方。这句意思是说,不能让一个敌人逃跑。

  “仍留一箭定天山”,“一箭定天山”,说的是唐初薛仁贵西征突厥的故事。《旧唐书·薛仁贵传》说:“唐高宗时,薛仁贵领兵在天山迎击九姓突厥十余万军队,发三矢射杀他们派来挑战的少数部队中的三人,其余都下马请降。薛仁贵率兵乘胜前进,凯旋时,军中歌唱道:“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

  以上两句意思是说:“要全歼敌人,不能让一个敌人逃跑,而且应该留驻边疆,叫敌人不敢再来侵犯。”

  这首诗通过东汉马援、班超和唐初薛仁贵三个名将的故事,讴歌了将士们激昂慷慨、视死如归、坚决消灭来犯之敌的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反映了当时人民要安边定远的心愿。全诗情调激昂,音节嘹亮,是一首激励人们舍身报国的豪迈诗篇。

李益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

李益朗读
()

相关作品

油菜花开满地金,鹁鸠声里又春深。闾阎正苦饥民色,畎亩长怀老圃心。

自有牡丹堪富贵,也从蜂蝶谩追寻。年年开落浑閒事,来赏何人共此襟?

()

礧砢不坡陁,非才谢伐柯。相看如我瘦,想见阅人多。

誉笑丹青俗,工如水墨何。经营盘礴际,天地困搜罗。

()

剑浦昔名族,湘川今世家。

簪缨方赫奕,里巷正光华。

岂意有余庆,翻成不足嗟。

哀哉天道远,福禄一何差。

()

肥遁林泉鬓已霜,生平名利澹相忘。半犁春雨东皋兴,一枕清风北牖床。

荏苒光阴闲里度,迢遥仙路梦中长。独怜埋玉龙溪上,千古穹碑对夕阳。

()

窗外浮云捲帝青,腰閒流水卧青萍。发挥孔孟真三代,补葺嬴刘破六经。

理义本心如皦日,词章末伎谩流萤。独嗟弱步跻长阪,百岁期程过五亭。

()

涟上非所趣,偶为世务牵。经时驻归棹,日夕对平川。

莫论行子愁,且得主人贤。亭上酒初熟,厨中鱼每鲜。

自说宦游来,因之居住偏。煮盐沧海曲,种稻长淮边。

四时常晏如,百口无饥年。菱芋藩篱下,渔樵耳目前。

异县少朋从,我行复迍邅。向不逢此君,孤舟已言旋。

明日又分首,风涛还眇然。

()

卜算词中算。卦象分爻象。海岛专寻知友来,堪把扶风唤。莫怪频磨难。只要分明灿。决定坚心没恼愁,永结长生伴。

()

汗马功劳要立身,将军一等扫边尘。

全身只待英雄士,不遇英雄愁杀人。

()

千家山裹阿爹坟,遥想年深草木昏。

山外潮回南水上,遗言千古及儿孙。

()

几回搦管不成章,空把盐枝插路傍。封臂绛纱何日解,菱花一夜恐飞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