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

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朗读

波声拍枕长淮晓,隙月窥人小。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别西州。

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泪。谁教风鉴在尘埃?酝造一场烦恼送人来!

译文

饮别后归卧船中,只听到淮水波声,如拍枕畔,不知不觉又天亮了。从船篷缝隙中所见之残月是那么小。汴水无情,随着故人东去,而我却满载一船离愁别恨,独向西州。

竹溪的花浦之间,你我曾经一同大醉,当日欢聚畅饮时的情谊胜过别后的伤悲。谁让我偏偏在芸芸众生中发现了你,并与你成为朋友,这才酿成了今日分别这样一场烦恼。

注释

虞美人: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古代词开始大体以所咏事物为题,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后即开始名为调名即词牌。《虞美人》即是如此。

长淮:指淮河。

隙月:(船篷)隙缝中透进的月光。

汴水:古河名。唐宋时将出自黄河至淮河的通济渠东段全流统称汴水或汴河。

西州:古建业城门名。晋宋间建业(今江苏南京)为扬州刺州治所,以治事在台城西,故称西州。

风鉴:风度识见,也指对人的观察、看相。

参考资料:

1、陈明源.常用词牌详介 :人民日报出版社,1987年10月 :170

2、《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714-715页

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冬。当时苏轼与秦观会面,而后在秦淮河上临别对饮。此词便是词人与秦观饮别后的有感之作。

参考资料:

1、《读点经典》编委会.豪放词圣苏东坡·辛弃疾名词名句:凤凰出版社,2012年6月:102-103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苏轼朗读
()

相关作品

懒不看书似姓边,梦魂飞绕白鸥前。

须知席帽冲尘出,不似篷窗听雨眠。

()

清溪何迢迢,上有千仞山。山中学仙侣,白石为门关。

丹经苦吟哦,至道穷跻攀。岂知人间世,风尘萦九寰。

()

沈约要题赋,王筠会赏心。徒然闻胜槩,何自奉追寻。

振策东皋远,开尊北海深。祇应孙阮辈,林木响清音。

()

雪留十日未都消,画閤娱情遣寂寥。茶敌睡魔浮玉乳,酒烘吟脸晕红潮。

雕盘异馔明妆捧,宝鼎沉香烈火烧。应有穷途饥冻者,一般风景不同条。

()

梧桐冷坠秦宫井,沆瀣光浮汉苑槃。

倚杵远天垂六幕,照梁初日上三竿。

()

朱邸平台隔禁闱,贵游陈迹尚依稀。云低雍畤祈年去,

雨细长杨从猎归。申白宾朋传道义,应刘文彩寄音徽。

承平旧物惟君尽,犹写雕鞍伴六飞。

()

小名十八。读至孝经章句匝。为庆清朝。爱向樽前舞六么。呼卢总会。六只骰儿三没赛。傻得唯新。刮鼓丛中第一人。

()

九张机,双飞双叶又双枝。

薄情自古多别离,从头到底,将心萦系,穿过一条丝。

()

春社如云紫陌过,重帘窣地注娇波。谁知帘外萧郎立,促膝温存半晌多。

()

东坡谪官未放回,桃花不系玄都栽。机牙爱触造物手,五见江雨肥江梅。

扁舟一笑凌浩渺,瘦筇结伴登崔嵬。洼尊故事逢浪叟,鸟篆真迹追浯台。

漂流长有北阙梦,邂逅果踏东华埃。玉堂夜直对同舍,金烛照座花成堆。

帝觞雨露浇舌本,忽忆樊口倾山罍。联诗共刻醉眠处,至今宝气蟠岩隈。

关西夫子独好事,掖垣行即吟苍苔。斯文突过元祐上,已觉万丈光芒开。

临风吊客感赤壁,公瑾孟德俱彫摧。英雄割据亦儿戏,安用匕箸惊蚊雷。

东坡羽化不复返,浪叟何日成归来。鹦鹉洲前旧时路,寒波荒苇令人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