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朗读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译文

楚山和秦山之上都有白云,白云到处长久地跟随着您。

长久跟随您,您进入楚山里,白云也跟着你渡过了湘水。

湘水之上,有仙女穿着萝衣,白云可以躺卧您要早回归。

注释

⑴刘十六:李白友人,名字不详。“十六”是其在家族中兄弟间排列长幼的次序数,唐时常用这种次序数来称呼人。

⑵楚山:这里指今湖南地区,湖南古属楚疆。秦山:这里指唐都长安,古属秦地。

⑶湘水:湘江。流经今湖南境内,北入长江。《水经注·湘水》:“湘水出零陵始安县阳海山。”汉东方朔《七谏·哀命》:“测汨罗之湘水兮,知时固而不反。”

⑷女萝衣:指的是屈原《九歌·山鬼》中的山中女神。《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薛荔兮带女萝。”王逸注:“女萝,菟丝也。”朱熹曰:“言被服之芳者,自明其志行之洁也。”

⑸堪:能,可以。

参考资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79-280

2、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59-160

3、孙静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67-268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创作背景

  这首诗当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初年李白在长安送刘十六归隐湖南所作。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怀着济世之志,奉召来到长安,然而长安的政治现实,把他的期望击得粉碎,因此,不得不使他考虑到将来的去向和归宿。此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参考资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79-280

2、孙静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67-268

  诗命题为“白云歌”,诗中紧紧抓住白云这一形象,展开情怀的抒发。白云向来是和隐者联系在一起的。南朝时,陶弘景隐于句曲山,齐高帝萧道成有诏问他“山中何所有?”他作诗答说:“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从此白云便与隐者结下不解之缘了。白云自由不羁,高举脱俗,洁白无瑕,是隐者品格的最好象征,李白这首诗直接从白云入手,不需费词,一下子便把人们带入清逸高洁的境界。

  为了充分利用白云的形象和作用,这首送别诗不再从别的方面申叙离情,只择取刘十六自秦归隐于楚的行程落笔。从首句“楚山秦山皆白云”起,这朵白云便与他形影不离,随他渡湘水随他入楚山里,直到末句“白云堪卧君早归”,祝愿他高卧白云为止,可以说全诗从白云始,以白云终。读者似乎只看到一朵白云的飘浮,而隐者的高洁,隐逸行动的高尚,尽在不言之中。胡应麟说“诗贵清空”,又说“诗主风神”(《诗薮》),这首诗不直写隐者,也不咏物式地实描白云,而只把它当做隐逸的象征。因此,是隐者,亦是白云;是白云,亦是隐者,真正达到清空高妙,风神潇洒的境界。方弘静说:“《白云歌》无咏物句,自是天仙语,他人稍有拟象,即属凡辞。”是体会到了这一妙处的。

  这首歌行运笔极为自然,而自然中又包含匠心。首句称地,不直言秦、楚,而称“楚山”、“秦山”,不仅与归山相应,气氛谐调,增强隐逸色调;而且古人以为云触山石而生,自然地引出了白云。择字之妙,一笔双关。当诗笔触及湘水时,随事生情,点染上“女萝衣”一句。屈原《九歌·山鬼》云:“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女萝衣”即代指山鬼。山鬼爱慕有善行好姿的人,“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汉代王逸注云:“所思,谓清洁之士若屈原者也。”这里借用这一故实,意谓湘水对洁身修德之人将以盛情相待,进一步渲染了隐逸地的可爱和归者之当归。而隐以屈原喻归者,又自在言外。末句一个“堪”字包含无限感慨。白云堪卧,也就是市朝不可居。有了这个“堪”字,“君早归”三字虽极平实,也含有无限坚定的意味了。表现得含蓄深厚,平淡中有锋芒。

  此诗采用了歌体形式来表达倾泻奔放的感情是十分适宜的。句式上又多用顶真修辞手法,即下一句之首重复上一句之尾的词语,具有民歌复沓歌咏的风味,增加了音节的流美和情意的缠绵,使内容和艺术形式达到和谐的统一。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李白朗读
()

相关作品

出本无心倦即归,悠悠天地一支离。

此真难与时人说,惟有山云乃得知。

()

遍地花钿叹百年,苍颜白发意凄然。

回头笑指此郎子,破贼将来知有天。

()

得饱死何憾,孤坟尚水滨。埋才当乱世,并力作诗人。

遗骨风尘外,空江杜若春。由来骚怨地,只合伴灵均。

()

杜郎胸中富丘壑,笔墨到处生烟云。名高价重爱者众,入眼太半疑非真。

君家此卷得何易,无乃意气相感此老始肯留心神。

洞门阴阴六月寒,石角下坠临奔湍。湍崖逆上不知几百里,别有琪花瑶草烂漫无由看。

仙人宴坐长松下,风髯飘萧貌閒暇。山童拾得紫芝归,笑指蓬莱问灵驾。

灵驾参差晓未还,洞庭林屋有无间。风烟不杂人间世,云气遥通海外山。

海外相逢今几秋,蟠桃一熟岁行周。主人六十正年少,更约花开寻旧游。

()

手持黄竹竿,独钓烟江浦。夜来不醉归,买蓑为秋雨。

()

六柳先生以道鸣,归家高伴子真耕。

方瞳绿鬓君知否,一片灵台画不成。

()

去年此夜对芳樽,今日栖栖叹失群。

茅屋只馀灯伴我,酒炉应有月寻君。

愁将从事青州去,风共禅师白足分。

料想紫梅溪上客,也应回首一看云。

()

吏隐天涯春复春,得归湖海是知津。渔樵旧业多生事,虾菜扁舟有故人。

高烛语消看剑夜,深杯愁散听鸡晨。飞云两地知音隔,谁念当年折角巾。

()

古垒西偏晓系舟,倚栏搔首思悠悠。

欲营丹灶竟无地,不见荔枝空远游。

官道近江多乱石,人家避水半危楼。

使君不用勤留客,瘴雨蛮云我欲愁。

()

狩获祥麟而史作,梦吞白凤以玄成。

吾诗岂得无佳瑞,枝上啁嘈翠羽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