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鹰

画鹰朗读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㧐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擿,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译文

洁白画绢之上,突然腾起风霜气,原来纸上苍鹰,凶猛不同一般。

竦起身躯,想要捕杀狡兔;侧目而视,目光深碧锐利。

只要解开丝绳铁环,画鹰就会凌空飞去;只要轻轻呼唤一声,画鹰就会拍翅飞来。

何时让它搏击凡鸟,我们就会见到凡鸟血洒草原的壮观景象。

注释

素练:作画用的白绢。风霜:指秋冬肃杀之气。这里形容画中之鹰凶猛如挟风霜之杀气。风:一作“如”。

画作:作画,写生。殊:特异,不同凡俗。

㧐(sǒng)身:即竦身,收敛躯体准备搏击的样子。思狡免:想捕获狡兔。

侧目:斜视。《汉书·李广传》:“侧目而视,号曰苍鹰。”似愁胡:形容鹰的眼睛色碧而锐利。因胡人(指西域人)碧眼,故以此为喻。愁胡:指发愁神态的胡人。孙楚《鹰赋》:“深目峨眉,状如愁胡。”傅玄《猿猴赋》:“扬眉蹙额,若愁若嗔。”

绦:丝绳,指系鹰用的丝绳。镟:金属转轴,指鹰绳另一端所系的金属环。堪擿(zhāi):可以解除。擿:同“摘”。

轩楹:堂前廊柱,指悬挂画鹰的地方。势可呼:画中的鹰势态逼真,呼之欲飞。

何当:安得,哪得。这里有假如的意思。击凡鸟:捕捉凡庸的鸟。

平芜:草原。

参考资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43

2、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5

画鹰创作背景

  这首题画诗写于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末期,与《房兵曹胡马》约作于同时,是杜甫早期的作品。此时诗人正当年少,富于理想,也过着“快意”的生活,充满着青春活力,富有积极进取之心。

参考资料:

1、海兵.杜甫诗全集祥注: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4

  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借鹰言志,通过描绘画中雄鹰的威猛姿态和飞动的神情,以及搏击的激情,“曲尽其妙”(《瀛奎律髓》),从而表现了作者青年时代昂扬奋发的心志和鄙视平庸的性情。

  全诗共八句,可分三层意思:一、二两句为第一层,点明题目。起用惊讶的口气:说是洁白的画绢上,突然腾起了一片风霜肃杀之气,这种肃杀之气,第二句随即点明:原来是矫健不凡的画鹰仿佛挟风带霜而起,极赞绘画的特殊技巧所产生的艺术效果。这首诗起笔是倒插法。杜甫《姜楚公画角鹰歌》的起笔说:“楚公画鹰鹰戴角,杀气森森到幽朔。”先从画鹰之人所画的角鹰写起,然后描写出画面上所产生的肃杀之气,这是正起。而此诗则先写“素练风霜起”,然后再点明“画鹰”,所以叫作倒插法。这种手法,一起笔就有力地刻画出画鹰的气势,吸引着读者。杜甫的题画诗善用此种手法,如《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的起笔说:“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画鹘行》的起笔说:“高堂见生鹘,飒爽动秋骨。”《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沱江画图十韵》的起笔说:“沱水临中座,岷山到北堂。”这些起笔诗句都能起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中间四句为第二层,描写画面上苍鹰的神态,是正面文章。颔联两句是说苍鹰的眼睛和猢狲的眼睛相似,耸起身子的样子,好像是在想攫取狡猾的兔子似的,从而刻画出苍鹰搏击前的动作及其心理状态,是传神之笔,把画鹰一下子写活了,宛如真鹰。颈联两句是说系着金属圆轴的苍鹰,光彩照人,只要把丝绳解掉,即可展翅飞翔;悬挂在轩楹上的画鹰,神采飞动,气雄万夫,好像呼之即出,去追逐狡兔,从而描写出画鹰跃跃欲试的气势。作者用真鹰来作比拟,以这两联诗句,把画鹰描写得栩栩如生。

  以上这两联中,“思”与“似”、“擿”与“呼”两对词,把画鹰刻画得极为传神。“思”写其动态,“似”写其静态,“擿”写其情态,“呼”写其神态。诗人用字精工,颇见匠心。通过这些富有表现力的字眼,把画鹰描写得同真鹰一样。是真鹰,还是画鹰,几难分辨。但从“堪”与“可”这两个推论之词来玩味,毕竟仍是画鹰。

  最后两句进到第三层,承上收结,直把画鹰当成真鹰,寄托着作者的思想。“何当”含有希幸之意,就是希望画鹰能够变成真鹰,奋飞碧霄去搏击凡鸟。“毛血”句,见班固《西都赋》:“风毛雨血,洒野蔽天。”至于“凡鸟”,张上若说:“天下事皆庸人误之,末有深意。”这是把“凡鸟”喻为误国的庸人,似有锄恶之意。由此看来,此诗借咏《画鹰》以表现作者嫉恶如仇之心,奋发向上之志。作者在《杨监又出画鹰十二扇》一诗的结尾,同样寄寓着他自己的感慨:“为君除狡兔,会是翻鞲上。”

  总起来看,这首诗起笔突兀,先勾勒出画鹰的气势,从“画作殊”兴起中间两联对画鹰神态的具体描绘,而又从“势可呼”顺势转入收结,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揭示主题。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杜甫朗读
()

相关作品

千里之马初服辀,风騣雾鬣跨九州。驾盐挽磨三千秋,俯首尚与驽骀游。

吴郎人中第一流,文采绚烂珊瑚钩。阳春白雪和者少,夜光明月暗中投。

鲁人不贵东家邱,吾髯凛凛青两眸。摐金戛玉声相求,属镂双蟠九地幽。

有气夜出干斗牛,忽然化作长黄虬。睚眦之怨何足雠,一麾立断楼兰头。

()

相国门前柳未花,不多嫩绿便藏鸦。东风吹得浓阴合,散入都城百万家。

()

江关萧瑟片帆留,策马俄成万里游。失计未能全爱子,端居何用觅封侯。

云山已断中宵梦,弦管犹开旧日楼。二月东风吹水调,鹡鸰原上使人愁。

()

封狼藐万里,风雪饶阴山。地荒走蛇豕,俘絷去不还。

高门谁氏子,受驱牧猳犍。去时纨裤敝,毡毳不蔽寒。

夜夜望北斗,不逐南箕旋。父母生我初,拊我掌股间。

岂意越在兹,抚身空自怜。

()

病起忍将春送。弱草依花风动。犹自泥残莺,不唤春回何用。

如梦。如梦。但觉翠颦增重。

()

芙蓉江上水浮天,夜夜寒潮到枕边。春水扁舟思范蠡,秋槎八月候张骞。

风生芦荻声逾壮,月照蒹葭兴渺然。小筑茆斋真胜绝,分明杜甫浣花川。

()

不脱征裘已到春,纵风横雨又经旬。

期君独步入京国,与我相逢在水滨。

愤世何言诗溅泪,愁心自醉酒生尘。

胡然乘兴稽山去,为问流觞曲水人。

()

老去亲知见面稀,百年投赠意多违。赫号漫漶多经蠹,银烛熹微字欲飞。

最忆园林仍白社,尝言子弟有乌衣。几回读罢秋风过,两鬓萧疏带泪挥。

()

芹宫二十春,经术重同人。月旦先诸谢,风流向八闽。

草塘应入梦,荔子且尝新。最是襟怀古,诸生喜饮醇。

()

尹公起宣城,谓是金闺彦。失脚簿领丛,斜飞集州县。

南陵枌榆地,妙年试雄剸。还将旧棠阴,来作清溪掾。

近来多政学,误制好东绢。我公有渊源,家学富经传。

四明炯清水,玉映昆山片。以兹抚凋瘵,精神皎如练。

囷仓出毫末,德化速邮传。到官未百日,恻恻庭闱恋。

花外想安车,戏舞斑衣缘。推此寿斯民,童髦剧欢忭。

我亦囿陶钧,有道耻贫贱。洗眼看政成,携上金銮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