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孥昔居城,我淹江上庐。
妻孥来江上,我去城北居。
城北何所事,二生喜从余。
既爱童子真,且得人事疏。
长夏北窗竹,风吹几上书。
坐看墙外帆,树中去徐徐。
中情苟无系,触物皆有余。
今兹对佳节,秋风秋月初。
香稻感我鼻,归食江上鱼。
小女解思父,一见当何如。
馆城北。唐代。归子慕。 妻孥昔居城,我淹江上庐。妻孥来江上,我去城北居。城北何所事,二生喜从余。既爱童子真,且得人事疏。长夏北窗竹,风吹几上书。坐看墙外帆,树中去徐徐。中情苟无系,触物皆有余。今兹对佳节,秋风秋月初。香稻感我鼻,归食江上鱼。小女解思父,一见当何如。
归子慕(1563~1606)字季思,号陶庵,学者称清远先生,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属江苏)人。生于明世宗嘉靖四十二年,卒于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年四十四岁。散文大家归有光第五子。归有光有六子,子慕为归有光五十八岁时所生,幼有文行,清真静好,万历十九年(1591)举人。再试礼部不第,屏居江村,与无锡高攀龙、嘉善吴志远最友善。所居陶庵,槿墙茅屋,诗歌以为乐。卒后,巡按御史祁彪佳请于朝,赠翰林待诏 [2] 。子慕著有《陶园集》四卷,《明史艺文志》传于世。 ...
归子慕。 归子慕(1563~1606)字季思,号陶庵,学者称清远先生,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属江苏)人。生于明世宗嘉靖四十二年,卒于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年四十四岁。散文大家归有光第五子。归有光有六子,子慕为归有光五十八岁时所生,幼有文行,清真静好,万历十九年(1591)举人。再试礼部不第,屏居江村,与无锡高攀龙、嘉善吴志远最友善。所居陶庵,槿墙茅屋,诗歌以为乐。卒后,巡按御史祁彪佳请于朝,赠翰林待诏 [2] 。子慕著有《陶园集》四卷,《明史艺文志》传于世。
。。。
。。。
。。。
。。。
。。。
罗山恣清游,尘羁嗟难了。诸子采景奇,亦足吟眼饱。
峰朵触天心,石穴通地窍。习习谷风生,烟霞浮林表。
想见薜萝衣,扶行觅樵道。玄木走白猿,响屐惊栖鸟。
倏尔平涧开,百籁争皦皦。碧潭渟无波,返景乾坤倒。
境比桃源幽,避秦人未到。但有欧公岩,兀兀立芸草。
时空频推移,千岁等分秒。物事转衰荣,万象归幻杳。
诛茅信可期,当此政化好。精舍筑丹泉,砥路入窎窅。
绣服易得閒,休沐向高蹈。命驾纷遝来,息心参不老。
。。。
五湖烟水苍茫里,飞来楚云一片。澹处还浓,斜边陡正,几幅蒲葵余半。
春波素练。值日落收蓬,墨痕描懒。讯息模糊,布帆无恙载来远。
重水重山万里,尽侬情郎楫,形影相伴。南浦君归,东风潮涨,尽入怀人心眼。
芦汀蓼岸。正次第经过,分阴都遍。雨黯渔村,寻踪惊梦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