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
生搬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弊端 引用他人的一个折旧例子:
固定资产原值 1000000 1000000 1000000 1000000 1000000 1000000(原值一样) 使用年限 10 10 10 10 10 10(折旧年限都是10年) 净残值率 30% 20% 11% 9% 7% 5%(残值率不同)
第1年折旧额 200000 200000 200000 200000 200000 200000 第2年折旧额 160000 160000 160000 160000 160000 160000 第3年折旧额 128000 128000 128000 128000 128000 128000 第4年折旧额 102400 102400 102400 102400 102400 102400 第5年折旧额 81920 81920 81920 81920 81920 81920 第6年折旧额 65536 65536 65536 65536 65536 65536 第7年折旧额 52429 52429 52429 52429 52429 52429 第8年折旧额 41943 41943 41943 41943 41943 41943 第9年折旧额 -66114 -16114 28886 38886 48886 58886 第10年折旧额 -66114 -16114 28886 38886 48886 58886 合计折旧金额 700000 800000 890000 910000 930000 950000
我们看到在净残值率为30%和20%的,如果生搬此折旧法会造成最后两年折旧为负的情况,显然如何切换折旧方式非常关键,那么SAP的双倍余额折旧码DG20的折旧逻辑如何呢? 4.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是以固定资产净值(原值-净残值)为基数,乘以按年次递减的折旧率计算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年折旧率=(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新会计准则关于科研费用资本化的规定,
对于30万元以下的一次性提足折旧的资产使用折旧码:S005->当期一次折旧,无残值
对于30万元以上的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新增折旧,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否会有刚才由于残值百分比大出现最后两年折旧额为负数的情况呢?
现在来设计一个特殊的折旧码,允许用户自定义资产的月折旧额,思路如下:
首先自定义一个表格,表格中有公司代码|资产编号|次编号|折旧有效基值|资产使用年限|剩余年限|折旧有效年限|月折旧额(=折旧基值/折旧有效年限),在计算折旧额时直接读取月折旧额的数据折旧,就可解决任何折旧难题,步骤如下:
一位人士说他那SAP贼复杂,哎,SAP不就一破程序吗?咱们不过是用别人的东西而已,每当此时,俺总很谦虚地说,复杂个球,就一个SAP小屁孩俺还不信治不了它?有的人又说,哎,BW难呀,难个鸟?俺虽没空宰它,可俺看到一般40多的女同事都玩的贼转你说它还能难到哪里去?又有人说PP难,难不难大家都很清楚,俺有个同事情开发一个类MD01的破程序,改了数十次,user折腾呀,你说还会不熟吗...哎,俺的一个鸟死党,他说PS难搞,俺说两天搞定一流程,他不服,结果输的很惨,MD,对着online help走一遍..哎不说了,SAP AG那些鸟人晃了几十年也就整出这些特TMD难用的玩意儿…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初中教育SAP屠夫作品汇总3(3)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