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物态变化
命题点一 基础小实验
1.如图所示,给固体加热时,采用“水浴法”达到的主要效果是让固体____________.
第1题图 第2题图 2. 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 ℃.
3. 如图所示,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结束后,要把烫手的烧杯移到安全地方,你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题图
4.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玻璃泡在液体中位置正确的是_______(填写相应字母).
第4题图 第5题图 5.图中测得的温度是 ________ ℃.
命题点二 物态变化现象的辨识及吸放热判断 类型一 自然现象、生活类
6.许多自然现象都伴随着物态变化过程,如:①积雪消融、②滴水成冰、③云消雾散、④霜打枝头等.其中放出热量的有(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对图中的自然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8.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吃冰棒时,有时舌头会粘到冰棒上是由于舌头上的水凝华造成的
B. 炒菜时把没有沥干的菜放入油锅,热油四溅是由于水发生剧烈的汽化造成的 C. 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在户外也能变干是由于冰熔化造成的 D. 从冰箱里取出的矿泉水瓶,过一会儿表面变湿是由于空气液化造成的
9. 玻璃板放在热水上方,待玻璃板上出现一层细密的小水珠后,将其放入冰箱冷冻室内,几分钟后玻璃板上就出现了美丽的冰“花”.在上述过程中,没有涉及的物态变化是( ) ....
A. 汽化 B. 液化 C. 熔化 D. 凝固 10.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 A. 山林中雾的形成 B. 路面上的水结冰 C. 河面上冰雪的消融 D. 窗户玻璃上冰花的形成
11.初夏的早晨,院子里的花儿在空气中散发着淡淡清香,花朵上的露珠在阳光下晶莹剔透,图示的情景中,应用物理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
第11题图
A.花儿能散发出淡淡清香表明花儿在运动 B.阳光下,露珠的蒸发会加快 C.露珠的形成过程是汽化现象 D.露珠的形成过程要吸热
12.清晨,山间升起了飘渺的雾,山体在雾中若隐若现,应用物理知识对图中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第12题图
A. 雾是水蒸气 B. 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 阳光下雾渐渐消散是升华现象 D. 雾在消散过程中要放热
13.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冰雹在下落过程中表面熔化成水需要吸收热量 B. 从冰箱里拿出的冰块周围出现“白气”是升华现象 C. 水蒸气液化成水,分子间距离增大 D. 水沸腾时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14.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冰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B. 水蒸气凝华成霜要吸热
C. 给高烧病人身上擦酒精降温,利用了酒精汽化吸热 D. 用干冰进行人工增雨,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 类型二 小实验、小制作、科技类
15. 在大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图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第15题图
A. 先汽化,后液化 B. 先熔化,后凝固 C. 先升华,后凝华 D. 先蒸发,后沸腾
16. 如图是研究碘的物态变化的实验装置,当碘________热量后,直接升华成碘蒸气;碘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板会放出热量,________成固态的碘(填物态变化名称).
第16题图
17.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了强烈地震,抗震抢险中的许多场面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灾区一青年为防止液化石油气罐在烈日的暴晒下发生爆炸,将液化石油气罐的一部分埋入土中,并在其周围倒插了几个装满水的啤酒瓶,如图所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