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市**县某某某滑坡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坡体发生变形,并逐渐向滑坡后缘扩展,在长期变形积累下,应力进一步集中,最终发生了大规模的滑动。滑坡为松脱式滑坡,其形成机制主要表现为蠕滑---拉裂。
(4)滑坡在天然状态处于稳定状态,遇暴雨或持续降雨时,强变形区处于欠稳定的状态,弱变形区及3#滑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5)滑坡危害大,需进行治理,宜采用支挡工程为主,排水工程为辅的综合治理方案。估算总投资约900万元。
0.4 设计采用技术规范 (1)国家规范及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2)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20101-2005) (2)行业规范及标准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10025-2001)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5
某某市**县某某某滑坡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文); (3)地方规范、标准及文件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B50/143-2003)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DB50/5029-2004) (4)参考资料
《公路设计手册 路基》(第二版 交通部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主编) (5)地质依据
《重庆市丰都县龙河场镇滑坡治理工程详细勘查报告》,重庆一三六地质队,2005.11
0.5 工程特征表 类 别 特 征 勘察区地理位置地处东经107028'一108012',北纬29033'一30016'。东依石柱县,南接武隆县、彭水县,西靠涪陵市,北邻垫江县、忠县。县城距重庆市区172km。 地理位置、龙河场镇滑坡行政区划属丰都县龙河镇,龙河右岸(西侧)为老场镇,行政区划 左岸(东侧)为新场镇。新老场镇之间有龙河大桥相连,龙河大桥上游800m处为石板水电站大坝。龙河镇距丰都县城55km,区内有公路贯通,可达石柱县城。交通方便。 该区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冬暖夏热,春秋多变,降水水 文 丰沛,分配不均,空气湿润等特点。据丰都县气象站资料,最大年降雨量气 象 1614.9mm(1993年),最小年降雨量828.8mm(2001年),多年平均降雨量 备注 6
某某市**县某某某滑坡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206.04mm,降雨集中在每年的5~9月,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65%,多年平均最大日降雨量83.5 mm,最大日降雨量213.9mm(1971年6月1日)。多年平均气温18.3℃;极端最低气温-3.5℃(1977年1月29日),极端最高气温41.5℃(1977年8月26日)。平均相对湿度81%,绝对相对湿度17.6mb,多偏北风,年平均风速1.9m/s,年最大瞬时风速达20m/s。 龙河自北向南贯穿场镇而过,最终汇入长江,距长江河口53km。河水流量受降雨影响明显,具山洪特征,石板水电站修建前,枯水位377.90m,其常年洪水位410.0m,最高洪水位417.5m(1982年)。最大水位幅度39.60m。石板水电站建成后,其水位受石板水电站调控。目前开闸时水位迅速上涨,水位可达409.00m,关闸时近于断流。 场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斜坡土体中赋存的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土体下伏基岩中的基岩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孔隙中,经钻探抽水试验,这类水流量在1-25T/d,没有形成统一的地下水面,多为上层滞水,受季节性影响,雨季量大,连晴则水量微弱。由大气降水及水文地质和生活用水补给,以向下渗漏及向上蒸发排泄。基岩裂隙水赋存于风化裂隙工程地质 中,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和上部第四系覆盖层补给,最终向龙河最低侵蚀基准面排泄。地下水对砼无腐蚀性。 滑坡区地层由滑坡堆积、崩坡积形成的含块碎石粉质粘土及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夹砂岩组成,。 治理 措施 本滑坡工程治理建议采用支挡工程为主,排水工程为辅的综合治理方 案。具体如下: 7
某某市**县某某某滑坡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A1#滑坡防治方案 1)支挡工程:沿地面高程425m一带布置抗滑桩,其下沟口一带修筑河堤墙(或抗滑挡土墙),并在河堤墙与抗滑桩之间采用浆砌条石护坡,坡体中增加排水孔。 2)排水工程:沿岸坡周界设置环形截水沟,排水沟明沟用浆石衬砌,减少降雨和地表水渗入坡体内。 B2#滑坡防治方案 1)支挡工程:居民房屋外侧一带布置抗滑桩,北段地面高程约439m,南段紧靠原有居民房屋,在高程410m以的北段其下沟口一带修筑河堤墙(或抗滑挡土墙),并在河堤墙与抗滑桩之间采用浆砌条石护坡,坡体中增加排水孔。 2)排水工程:沿岸坡周界设置环形截水沟以下及在坡体中后部修筑排水盲沟,排水沟明沟用浆石衬砌,减少降雨和地表水渗入坡体内。 C3#滑坡防治方案 1)支挡工程:沿现有河岸一带布置抗滑桩加抗滑挡土墙,防止龙河水冲刷及入浸坡体。 2)排水工程:沿岸坡周界设置环形截水沟,排水沟明沟用浆石衬砌,减少降雨和地表水渗入坡体内。 工程投资 见预算书。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