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上,系统使用随机抽取试题的方式,体现了考试的客观与公正。当考生答题完毕之后,提交试卷即可得知本次考试的得分,体现系统的高效性。在后台管理上,分后台管理员管理模块和试题管理模块。分别适应不同的用户,前者只有系统的高级管理员才能进入,对整个系统进行管理。而后者只允许教师登录,教师可以对自己任教的科目试题进行修改。
第2章 系统分析
2.1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就是发现、求精、建摸、规格说明和复审的过程。为了发现用户的真正需求,首先应该从宏观角度调查、分析用户所面临的问题。也就是说,需求分析的第一步是尽可能了解当前用户的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2.1.1 功能需求分析
本系统的用户可分为管理员和普通用户两类。
本系统共分成两个界面:一个界面用于管理员登录,主要负责进行基本资料、题库、试卷、成绩的管理以及查询等;另外一个界面用于普通用户登录,主要负责在线考试、查询以往考试成绩等。
从总体上考虑,系统应该实现下列功能:
对管理员来说,包括试卷管理、题库管理、成绩管理。
(1)试卷管理:管理员可以从课程,各种题型的数量等方面对某份试卷提出一定的要求生成试卷规则。同时,管理员还可以对库中已有的试卷进行修改和删除,添加新试卷等。
(2)题库管理:管理员可以对题库中的试题进行三种基本操作:添加新的考题、删除旧有考题、修改原有考题,其中试题类型包括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对于每种类型的试题,教师可以设置题干、答案等属性。
(3)成绩管理:管理员可以查看考生的考试成绩,并针对不同的课程进行成绩统计。 (4)学生管理:管理员可以对用户的资料进行查询、删除。 对普通用户来说,包括在线考试、查询以往考试成绩等。
(1)在线考试:学生可以任选时间进行在线测试,考试结束后,系统会根据已有的标准答案进行在线判卷,考生可以立刻知道考试成绩。
(2)查询以往考试成绩:学生可以在线查询以前参加过的每门课程的考试相关信息。
2.1.2 数据库需求分析
针对一般考试系统的需求,设计如下所示的数据项和数据结构: (1)管理员信息包括的数据项有:管理员姓名、密码等。
(2)学生用户信息包括的数据项有:用户名、密码、性别、班号、学号等。 (3)教师用户信息包括的数据项有:用户名、密码。
(4)试卷信息包括的数据项有:填空题分值、填空题数量、判断题分值、判断题数量、选择题分值、选择题数量等。
(5)选择题信息包括的数据项有:单选题编号、题干、正确答案、备选项(A、B、C、D)等。
(6)成绩信息包括的数据项有:考试科目、考生学号、考生姓名、成绩。
2.2 可行性分析
实用性原则:考试是学生学习和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此环节都依赖老师的个人管理,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以及对课题设计的要求提高,借助软件对此环节进行有效管理已势在必行。
经济性原则:建立适合在线考试系统用户自身需求的平台,提供广泛的涵盖用户多种需求的功能,数据处理方式灵活以满足需求,并确保其较好的拓展性和开放性;同时能够自主的对系统中大部分内容作更新、修改操作,节省了老师学生的宝贵时间,提高了信息更新、传播效率。
扩充性原则:系统的整体规划及框架设计是具可扩充性的,系统在设计开发中充分考虑了移植、扩展的问题。这是每个系统都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分层,细化模块可以很好的解决将来系统扩展中不改变基本架构的同时增加功能。前台页面的设计能保证系统在更新后不会破坏系统的整体结构。
2.3 技术分析
由于在本次毕业设计中将涉及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多种技术和程序开发语言,只有首先对所要涉及和使用到的每个技术和编程语言都有所了解,充分把握其技术优势,并且能够举一反三的灵活应用的情况下才能使这些技术更好的服务于物业管理服务系统的方案制定和开发中。
为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越来越多的信息需要在(World Wide Web)上发布,实现信息最大程度的共享。为了实现此目的,Web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一种必然。只有把浏览器
服务器与Web技术很好的结合,充分发挥各自诉优势,才能满足这种需要。基于这种情况,微软提出Web Computing的概念,并把它应用于数据库技术中,这就是浏览器服务器架构下的Web数据库体系。这种数据库体系是利用Web服务器和Active Server Pages(动态服务器网页,简称ASP)作为数据库操作的中间层,将浏览器服务器架构与Web技术结合,使Web站点可以呈现出更多样化、更丰富的内容。
典型的Web数据库系统有一个Web浏览器作为用户界面,一个数据库服务器用作信息存储和一个连接两者的Web服务器,这是一个三层的Web结构。用户使用Web浏览器访问Web页,通过Web页上显示的表格与数据库进行互操作。典型的交互操作包括读取页、单击链接、列表框选择以及查询和输入数据域。以数据库获取的信息能以文本、图像、表或多媒体对象的形式在Web页上显示。
浏览器服务器架构下的Web数据库体系的优点: 1. 用户方面
由于在前端采用了统一的浏览器界面,所以用户在使用时简单易用,只需要掌握一些简单的Web页面操作方法,大大降低了培训、维护成本。
2. 系统的开发方面
整个软件的开发可以集中在服务器端进行,不需要对用户端进行特殊的设置和软件安装,降低了维护成本。
3. 系统环境配置方面
前端可以使用多种浏览器(如IENetscape等);服务器端可存取多种数据库(SQL Server、Access、Foxpro等);完成前后端两者的集成输出的功能就由微软的IIS和ASP技术实现,且在ASP中可使用多种脚本语言(VBScript、JavaScript、PERL等)。
第3章 系统的详细设计
3.1 用户层的设计
项目实施之前,我们对用户的工作方式、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了解和细致的分析,从总体上进行把握,再就工作流程和需求等细节问题上进行多次的相互交流,并得到用户的认可。为了便于管理和开发,对于整个系统来说,现在我们在集中形成的用户界面上体现的主要功能为: 用户登录模块、系统管理员模块、教师模块、学生模块、系统退出。
3.2 系统功能的总体逻辑层次
在决定采用三层BS结构来实现这个系统后,划分三层间的界线就成了关键性的问题,特别是划分应用层和数据层之间的界线关系到网络的流量、代码的重用和以后的业务逻辑的扩展及修改。当然也关系到系统整体性能、伸缩性和易维护等方面。系统整体架构设计如图3-2所示:
图3-2 总体架构设计
(l)界面层提供给用户一个操作界面,通过界面层,用户输入数据、显示数据。由于各项业务处理由权限不同的部门人员使用,对界面和功能的要求也不一,还有现在主要应用是建立在INTRANET上,因此当前的BS界面由各有关的用户使用(系统管理员,教师,学生,系统管理员),可将其主要功能划分为若干独立应用程序模块。
(2)逻辑层(中间层、应用服务器)是系统设计的关键和难点。在这里我们根据业务数据的相关性,划分成多个对象(每个对象是一个DComDatalnodule)。这样,可以重复利用对象中的Provider和方法,减少冗余,层次清晰。逻辑层主要封装各类应用的数据请求及处理SQL语句。如果应用服务器很忙的话,即要处理的业务很多,还可以根据易于管理这个原则把相关的业务分到新的应用服务器上去,使得业务处理得到平衡。
(3)数据层采用大型MSSQLServer2005数据库系统,在这里还可根据业务规则编写触发器、部分业务处理存储过程等SQL语句。这里所写的业务逻辑要考虑到服务器的处理事务的繁忙程度及业务逻辑实现的难易。如果在应用层比较容易实现,那么最好放在应用层来实现,这样层次比较清楚。
3.3 设计要求
3.3.1 系统稳定性
在线考试系统的用户数随着学生的日益增大而越来越多,在线考试系统对于学校管理和学生实践工作至关重要。那么在设计该系统时,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我们对于系统的启动、运行和监控等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给予充分的考虑,以确保不影响单位的日常工作。 3.3.2 数据的安全性
在线考试系统中的业务数据信息是非常重要的。数据安全性是本系统需要着重考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