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学刘姥姥进大观园——勇于创新
职业倦怠调适
情绪衰竭——压力反应
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
去人性化——人际关系
以消极、否定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同事和家人(硬暴力——体罚、辱骂;软暴力——漠视)
低成就感——自我评价
认为自己的工作没有意义和价值,对单位和社会不满
外在因素/工作压力
社会压力: 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过高的社会期望和要求;教育系统的改革和变化——社会大环境的变化;突发事件;信息爆炸
职业压力: 个人价值滞后实现;人际关系复杂多样;工作对象差异巨大;角色冲突与角色模糊
组织压力: 工作负荷;工作环境;组织结构;领导作风;生涯发展
学生压力: 责任转嫁;学业成绩;纪律规范;安全保健
自我压力: 教师过高的工作期望;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是否一致;教师的人格特征(如:完美主义)
优秀教师代表
孟二冬,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4年 3月,孟二冬主动要求参加了北京大学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的教学工作。他在剧烈的咳嗽中坚持讲完最后一节课,倒在讲台上。经医院诊断,他已患食管恶性肿瘤。 2006年 4月 22日,孟二冬因病医治无效于北京逝世,享年 49岁。人事部、教育部授予孟二冬“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
甘兰佑, 北京十一学校教师。 41年教师生涯, 38年班主任。他儿子在北大上大四,因出于正义,在深夜制止几个青年学生无纪律行为时,被打成严重脑外伤,险些丧命,在连续近 40天的日子里,他晚上赶往 30里外的医院陪床照顾儿子,还一边备课和批改作业;白天,再赶回学校上课,担任班主任,而且时
时表现出精神饱满,没有显现出任何沮丧和悲痛。他儿子出事之后,就算维持最基本的治疗,每天的费用就需要 100多元,再加上他爱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和“甲低”,治疗费用也很昂贵,家庭生活极其困难。 2006年甘兰佑被诊断为胃癌晚期,才离开三尺讲台。在温总理的批示下,教育部 破格授予退休教师甘兰佑“全国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
冯志远, 一名来自上海支援宁夏教育事业的教师,几十年如一日,把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乃至毕生精力奉献给了宁夏,奉献给了他所执着热爱的教育事业。在他双目失明无法走上三尺讲台之后,仍然坚持在学生们的搀扶下为学生授课,直至患血栓瘫痪在床不能起身,还时时惦记着他的学生,他的讲台。被授予 2005年度“中国十大老年新闻人物”、“感动吉林”十大人物、“感动宁夏”十大人物。
李春艳, 杭州第十一中学教师。几十年如一日,每天踏着晨曦来到学生中,伴着星辉离校。 2004年 6月初,发烧 40℃的她仍站在讲台坚持上课五天,由于推迟治疗延误了病情,必须手术治疗,可手术出院后仅一周还没等伤口痊愈,不顾医生的叮咛,又踏上了心爱的讲台。 2005年 4月,她因父亲病故回乡奔丧后,一些同学提出不习惯代课老师讲课而有很多不明白的内容时,她不顾长途劳累,牺牲五一节的休息时间,把学生们带到家里义务为他们补习功课。 2007年,荣获国家人事部、教育部等部门联合授予的“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两项荣誉称号。
外在因素/应对方式
问题与行为应对——情绪与认知应对
直接解决问题;坚持和求助——退避;宣泄;积极情绪管理
问题应对:齐加尼克效应、蔡戈尼效应
情绪应对:塞利格曼效应
积极应对——消极应对
外在因素/社会支持
客观、实际支持:物质的帮助,提供反馈和建议等 —— 个人成就
主观、情感的支持:倾听、陪伴、鼓励等 —— 情绪与人际维度
支持来源 —— 领导、同事、家人与朋友、学生及其家长
内在因素/人格特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