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复习导入: 思维测试:
你的发散思维能力如何 导入新课:
乔良和王湘穗写了一本名为《超限战》的书,该书运用发散求异和视角转换方法提出了一百多种战法,目的是要解决穷国和弱国怎样对抗富国和强国这一问题。如果你未曾看过这本书,那么就请你先运用发散性思维方法和视角转换法对上述问题作出自己的解答,然后和他们的解答进行对照。如果已看过此书,则可以运用上述方法寻找他们未曾想到的,或者未曾深入思考的战法。 二、正式授课: 概念理论1
⒈发散思维含义:发散思维又称扩散思维、辐射思维。它是指一种沿着不同方向去思考,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由已知探索末知的思维形式。它是一种多向开展的思维形式。
发散思维是一种开放性的思维,其过程是从某一点出发,任意发散,既无一定方向,也无一定范围。从同一信息源引发不同的结果。思维轨迹如图:
2、发散思维的特点: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三个主要特点。
⑴流畅性:流畅性表现为在有限的时间里很容易产生大量的想法、观点和技术手段等。
“如果你有钱准备干什么?” A:“买巧克力、买玩具。”
B:“买书、买游戏机、买电影票、存银行和给妈妈买生日蛋糕。” 这里B的流畅性比A好。
⑵灵活性:灵活性是指思维发散的类别和不同方面。 “面粉有什么用处?”
A:“可以做面包、蛋糕、饼干、面条和喂猪。” B:“做馒头、调浆糊和用来呛人。” 这里B的灵活性比A好。
⑶独创性:独创性即新颖性或思维的罕见程度。它的直观表现是所创造的产品与众不同,这里的产品可以是一个实物,也可以是一个想法。 “报纸有什么用途?”
A:“在野外烧报纸用来驱赶凶猛野兽、传播病毒、制造恐慌。” B:“用来阅读、写字、擦桌子、包书皮。” 这里A的独创性比B强。
⑷精细性:其实我认为发散思维还有一个特点,即精细性。它是指对已有的想法或方法作进一步的完善,从而使思维的产品更具体化。 “出门远行要带些什么?”
A:“足够的钱、食物和备用东西。”
B:“衣服、手电、口香糖、火柴、创可帖。” 这里B的思维精细性比A好。 案例图解2
【案例1】运用发散思维法取得成功的战例
1945年4月的柏林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最后一次大规模战役,德军沿柏林方向构筑了三条防御地带,动用了85个师的兵力,计100万人左右,其中有4个坦克师,10个摩托化师,1500辆坦克,10400门大炮,妄图把苏军阻挡在奥德河一线,以保卫柏林。苏军的战役企图是彻底歼灭德军防御集团,夺取希特勒的老巢,迫使德国投降,并推进到易北河一带。苏军统帅朱可夫元帅面对重兵压境的严峻形势,在广阔而积极的发散思维指导下,想出了一条常人难以想象的奇谋妙计。他决定苏军在黎明前发动进攻。他立即组织了140部探照灯,加上成批坦克与卡车的车灯同时打开,总共有1000多亿度电光集中射向德军阵地,照射得敌人眼花目眩,昏头转向,惊恐万分,不知苏军是什么新式武器,接着数千门大炮、迫击炮、卡秋莎火箭炮向德军阵地猛烈射击;同时苏军步兵在坦克的掩护下,协同作战,展开冲击。德军来不及招架还击,在一片惊恐慌乱中,苏军顺利地通过了德军的坚固防线。试想如果朱可夫元帅不是穷尽其一切可能的发散思维,怎么会想到利用极为普通的照明灯具,充当神奇的制敌武器,成功地导演了一场有声有色的心理战术。怎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发散思维呢?丰富知识是发散思维的翅膀,因为没有知识,对某一事物不了解,那就不可能有能力发散思维。
【案例2】10减1等于??
你知道10减1等于几吗?9。对,可也不完全对。
如果是树上10只鸟,被枪打掉1只,这里的10减1就不一定是9,而可能1只鸟也没有。
如果是鱼缸里的10条金鱼,死了1条,问还剩几条金鱼,那么10减1还是等于10。
如果是夜里点燃的10支蜡烛,被风吹灭了1支,问到天亮还剩几支,那么答案是1,因为其余的蜡烛都燃尽了。
如果是桌子的10个角,砍掉1个角,那么10减1还是不等于9,因为我们将看到11个角。
好了,如果现在再问10减1等于几,你还会只想到9吗?你还有其他答案吗?
是的,生活的智慧不同于简单的数学逻辑。“10减1”现象告诉我们:如果你要到罗马去,你可以找到很多条大路,只要转一下身子或是换一个角度就可以了。
要拥有“10减1”的智慧,需要有开阔的视野,需要一个观察事物的多角度。唯物辩证法告诉人们:事物是一分为二的,看事物不仅需要看到它的一面,还要看到另一面,就如前面那道看似简单的数学题,如果囿于纯数学领域,我们就只能得出一个答案。但如果跳出这个圈子,附于“10”不同的具体事物,那么答案就丰富起来了。 实践训练3
⑴一般方法:以材料、功能、结构、形态、组合、方法、因果、关系等八个方面为“发散点”,进行具有集中性的多端、灵活、新颖的发散训练。 ①[材料发散] 以某个物品作为“材料”,以其为以散点,设想它的多种用途。例:尽可能地写出(或说出)回形针的各种用途:
答:把纸或文件别在一起;作发夹用;可用来代替西装领带上的别针;打开一端,烧红了可在软木塞上穿孔;拉开一端,能在水泥板或泥地上画印痕--画图、写字;拉直了,可用作纺织工的织针;拉直了还可以做鞋带(穿过鞋带孔扭结起来代替鞋带);穿上一条线当挂钩;可用来固定标签;装在窗帘上代替小金属圈-----
②[功能发散] 以某事物的功能为发散点设想出获得该功能的各种可能性。例:怎样才能达到照明的目的?(办法越多越好)
答:点油灯,开电灯;点蜡烛;用镜子反射太阳光;划火柴;烧纸片;用手电筒;点火把;燃篝火-----
③[结构发散] 以某种事物的结构为发散点设想出利用该结构的各种性能。例:尽可能多地画出包含三角形结构的东西,并写出或说出它们的名称。 答:三角尺;三角眼;三角窗;三角旗;屋顶;三角帽(图略)
④[形态发散] 以事物的形态(如形状、颜色、音响、味道、气味、明暗等)为发散点设想出利用某种形态的各种可能性。例:尽可能多地设想利用红颜色可做什么或办什么事?
答:红灯-禁止通行的交通信号;红旗;红墨水;红芯铅笔;红围巾;红喜报;红皮鞋;红袖章;红衣服;红领巾;红封皮的日记本;红皮球;救火车的红色车身;红十字标志;红星;红色印泥;红灯笼;红头绳;红指甲油----- ⑤[组合发散] 从某一事物出发,以此为发散点,尽可能多地设想与另一事物(或一些事情)联结成具有新价值(或附加价值的)新事物的各种可能性。例:尽可能多地写出(或说出)钥匙圈可以同哪些东西组合在一起。
答:可同小刀组合;可同指甲剪组合;可同小剪刀组合;可同图章组合;可同纪念章组合;可同微型手电筒组合;可同开汽水瓶扳手组合;可同开罐头的刀组合;可同微型圆珠笔组合;可同微型温度计组合;可同小的工艺品组合----- ⑥[方法发散] 以人们解决问题或制造物品的某种方法为发散点,设想出利用该种方法的各种可能性。例:尽可能多地写出(或说出)用“吹”的方法可以办成哪些事情或解决哪些问题。
答:吹气球;吹灰;吹疼痛的伤口;吹鸡笔(游戏);吹泡泡糖;吹去眼里的灰;吹塑料袋;吹玩具风车;吹口哨;吹口琴;吹喇叭;吹去橡皮在纸上擦下的脏物------
⑦[因果发散] 以某个事物发展的结果为发散点,推测造成该结果的各种原因;或以某个事物发展的起因为发散点,推测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例:尽可能多地写出(或说出)造成玻璃杯破碎的各种可能的原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