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工程概况
一、施组编制依据
(一)XX市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编制的《XX市绿地大道西延工程(一期)二标段(K0+000~K4+034.927)B标段招标文件》及招标补充文件
(二)XX市绿地大道西延工程(一期)二标段(K0+000~K4+034.927)B标段施工设计图纸
(三)国家现行的规范、规程
(1)交通部颁《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9 年版 ); (2)交通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7); (3)交通部颁《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30-2004); (4)交通部颁《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 (5)交通部颁《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 (6)交通部颁《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7)交通部颁《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G034-2000); (8)交通部颁《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9)交通部颁《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10)交通部颁《公路桥涵施工手册》。
(四)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工程数量、施工工期、气候、地质、水文特征,结合现场调查和我公司拟投入该工程的机械设备和人员情况。
(五) 我单位拥有的技术成果、施工工法、管理水平、技术装备及多年积累起来的施工经验。 二、施组编制原则
(一)按照招标合同文件的各项条款,实质性地响应招标文件要求。 (二)严格遵守招标文件明确的施工技术规范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1 (三)坚持实事求是工作原则,根据工程的实际特点,在充分满足工程使用价值的基础上,力求达到技术先进、工艺合理、经济适用的原则。
(四)建立全方位质量保障体系,坚持事前控制为主,过程中严密监控的质量原则,以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实现质量动态最佳管理目标。实行项目法管理,实现资源的最佳优化配臵,达到施工成本低、施工周期短、质量好的管理目标。
三、工程概述 (一)工程地理位臵
随着XX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未来将形成“六纵九横两环四连五高”网格状的骨架路网,绿地大道西延是规划路网中的“横五”。项目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XX市绿地大道西延工程东起花桥国际商务城东城大道平交口,向西在陆家公墓北侧跨吴淞江,接陆家规划线位,再跨吴淞江后上跨黄浦江路,接开发区百灵路,继续向西跨吴淞江接张浦镇延吉路,与长江路平交后接振新路,在张浦工业集中区预留线位折向西北跨吴淞江后终点接玉山镇江浦路与元丰路路口。本次工程范围为XX市绿地大道西延工程(一期)二标段:自一标段西吴淞江后自东向西在陆家半岛中部通过,再跨吴淞江后上跨黄浦江路,终点接百灵路(桩号:KO+900~K4+034.927)。道路设计标准采用公路一级,设计行车速度采用60km=中间带8m+路缘带2*0.5m +行车道2*3*3.75m+右侧路缘带2*0.5m+侧分带2*3.0m+辅路2*7.0m+人行道2*5.0m。
本组织设计编制范围为B标段:从路线起点至红旗中心河桥西桥台处
(K0+900~K2+337)。基本路段路基宽40.5m(K0+900~K1+520),路段内设G、H、R、S匝道,与吴淞江一号桥上跨的花桥滨江路、环岛路相接,匝道宽8.5m;从K1+520~K1+610路幅总宽渐变为62.5m。标段内吴淞江1号桥大桥一座,桥梁按六级航道过河建筑物净空标准设计,主跨为45+70+45,全长449.4m,桥宽40.5m,双
2 幅设臵,单幅19.25m。主桥采用支架现浇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引桥采用35m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主桥下部桥墩采用实体墩,接承台;引桥桥墩采用三柱式墩,接承台;组合式桥台,基础均为D=1.5m钻孔灌注桩,桥梁与河道交角为70度。中桥两座2*13,断面与路基同宽,预应力空心板梁桥。D=1.5m圆管涵两道、规划改移河道两处。 (二)工程技术标准
采用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标准,本标段采用机非分离四幅路,路幅宽62.5m,横断面布臵为:8m中分带+2*0.5m路缘带+2*3*3.75m行车道+2*0.5m右侧路缘带+2*3.0m侧分带+2*7.0m辅道+2*5.0m人行道。 (三)主要工程规模
主要工程规模表
序号 路基 工程 桥梁 工程 底基层 排水 湿喷桩 挡土墙 12%灰土底基层 排水工程 钻孔灌注桩 混凝土下部结构 砼上部结构(现浇) 砼上部结构(预制) 钢筋 钢铰线 m m3 m2 m m m3 m3 m3 kg kg 3 项目名称 挖土方 清淤 路基填筑 单位 m3 m3 m3 数量 62299 2794 148782 129824 356 60288 3097 11394 7581.17 6238.34 5054.64 3920211.7 491329.44 备注 (四)地形地貌
沿线地貌属长江三角洲水网平原区,场地地形平坦,一般地面高程在黄海高程1.6~3.0m,场内河流、沟渠、农田、鱼塘、村舍纵横密布。 (五)水文
线路区内河、塘(沟)密集,沿线主要河流为吴淞江,河道总体东西窄,中间较宽,至外白渡桥入黄浦江,全长125Km,最宽为600~700m,最狭40~50m,曲折多湾,河底宽度15~20m。 (六)气候气象
XX地处我国东部沿海,位于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过渡地带,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冬冷夏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雨热同季,降水充沛,光通充足,热量富裕;自然条件优越,气候资源丰富。 (七)路线工程地质特征
线路区位于XX市东南部的陆家镇,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貌单元。沿线地形平坦、开阔,河塘众多,周边民宅、工厂零星分布。地面吴淞高程1.8~4.5m,最大高差2.7m。
沿线地貌单元单一,土层类别较多。拟建场地表层为人工填土,其下为第四系全新统新近沉积的粉质黏土、淤泥质粉质黏土夹粉土,中部为第四系全新统一般沉积的黏土、粉砂夹粉土;下部为上更新统党沉积的(Q3)粉土、粉质黏土夹粉土。工程地质评价稳定性较好,适宜公路建设。 (八)交通条件
交通便利的XX,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和娄江水道穿城而过,且临近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形成了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并存的立体交通网络。
拟建项目区域河流密布,通航河流多;沿线东侧有东城大道,且乡间公路交错,乡村道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所需建筑材料的运输可采用水路和公路相结合的方法运输至施工现场。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