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8 2:55:3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止血;咽部黏膜损伤,可用地塞米松5mg、庆大霉素8~16万U加入20 ml生理盐水内雾化吸人,以减轻黏膜充血水肿;食管黏膜损伤出血可给予制酸、保护黏膜药物。

第三节 导尿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一)尿道黏膜损伤 1.原因

(1)导尿时病人情绪高度紧张,插导尿管时出现尿道括约肌痉挛,易发生尿道黏膜损伤。 (2)操作者插导尿管动作粗暴,或因技术不熟练,反复插管引起尿道黏膜损伤。 (3)导尿管型号不合适,或质地僵硬,插管前没有充分润滑。

(4)男性病人尿道长,有两弯(耻骨下弯和耻骨前弯)、三狭窄(尿道内口、膜部和尿道外口)的解剖特点,易发生尿道黏膜损伤。

(5)有些男性病人伴有前列腺肥大增生,前列腺部尿道狭窄,插入导尿管易致损伤。 2.临床表现

病人主诉尿道疼痛,伴局部压痛,排尿时加重。可见尿道出血,甚至发生会阴血肿。有些病人伴有排尿困难,甚至尿潴留。 3.预防和处理

(1)导尿前耐心解释,缓解病人紧张情绪。

(2)根据病人情况选择粗细合适、质地软的导尿管。

(3)操作者应熟练掌握导尿术的操作技能和相关解剖生理知识。

(4)插管时动作应轻柔,切忌强行插管。对于前列腺增生肥大的病人,遇插管有阻力时,从导尿管末端快速注入灭菌石蜡油5-10ml,借助其润滑作用将导尿管迅速插入。

(5)发生尿道黏膜损伤时,轻者无须处理或采用止血镇痛治疗,严重损伤者,根据情况采取尿道修补等手术治疗。 (二)尿路感染 1.原因

(1)无菌导尿用物未达到无菌要求。

(2)操作者未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使细菌侵入尿道和膀胱。 (3)导尿过程中发生了尿道黏膜损伤,破坏了尿道黏膜的屏障作用。 (4)插导尿管时误人阴道,拔出重新插时没有更换无菌导尿管。 2.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膀胱刺激征,病人主诉尿频、尿急、尿痛。尿常规结果示有红细胞、白细胞,尿培养可有阳性。严重者可伴有寒战、发热等全身症状。 3.预防和处理

(1)要求无菌的导尿用物必须严格灭菌。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2)插管时动作轻柔,避免引起尿道黏膜损伤。

(3)误入阴道时应拔出导尿管更换后,重新插入尿道。

(4)发生尿路感染时,尽可能拔除导尿管,根据病情运用相应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三)血尿 1.原因

(1)导尿中发生尿道黏膜损伤,引起血尿。

(2)为膀胱高度膨胀的尿潴留病人导尿时,第一次放尿量超过1000ml,膀胱突然减压引起膀胱黏膜急剧充血而发生血尿。

(3)原本存在凝血机制障碍的病人在导尿过程中遇损伤易发生血尿。 2.临床表现

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并排除血尿来自上泌尿系统。 3.预防和处理

(1)操作中避免引起尿道黏膜损伤。

(2)插入导尿管后放尿速度不宜过快。膀胱高度膨胀且又极度虚弱的病人,第一次放尿量不超过1OOOml。

(3)凝血机制障碍的病人导尿前尽量纠正凝血功能,导尿时操作尽量轻柔,避免损伤。 (4)如发生血尿,轻者如镜下血尿,一般不需特殊处理,重者根据情况进行止血治疗。

第四节 导尿管留置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一)泌尿系统感染 1.原因

(1)导尿操作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以及发生尿道黏膜损伤。 (2)留置导尿管时间过长,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与留置时间呈正比。

(3)留置导尿管期间未保持引流系统的密闭性,致使细菌侵入引流装置引起逆行感染。 (4)留置导尿管期间出现集尿袋高于膀胱高度或其他原因导致尿液返流的情况,促进逆行感染发生。

(5)留置导尿管期间尿道口、会阴部清洁消毒不彻底。 2.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膀胱刺激征,病人主诉尿频、尿急、尿痛,严重者尿道口可有脓性分泌物。尿常规结果示有红细胞、白细胞,尿培养可有阳性。严重者可伴有寒战、发热等全身症状。 3.预防和处理

(1)导尿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插管时动作轻柔,避免引起尿道黏膜损伤。 (2)尽量避免留置导尿管。必须留置导尿管时,尽量缩短留置时间。 (3)留置导尿管期间每天清洁、消毒外阴和尿道口,保持会阴部清洁。

(4)保持引流系统的密闭性,集尿袋不得超过膀胱高度并避免挤压,防止尿液返流。 (5)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病人多饮水以增加尿量,达到自然冲洗尿道的目的。 (6)发生尿路感染时,尽可能拔导尿管,根据病情运用相应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二)尿道黏膜损伤 1.原因

(1)使用双腔气囊导尿管时,导尿管气囊部未进入膀胱内就过早向气囊注水,膨胀的气囊压迫尿道,引起尿道黏膜损伤。

(2)病人耐受不了导尿管所致的膀胱、尿道刺激,自行牵扯导尿管造成尿道损伤。使用气囊导尿管的病人拉扯导尿管甚至可导致尿道破裂。

(3)没有安置留置的气囊导尿管的引流系统,病人翻身或活动时导尿管过度牵拉,造成尿道损伤。

2.临床表现

病人主诉尿道疼痛,伴局部压痛,排尿时加重。可见尿道出血,甚至发生会阴血肿。有些病人伴有排尿困难,甚至尿潴留。严重者可见尿道撕裂。 3.预防和处理

(1)双腔气囊导尿管插管时应见尿液流出后,再插入4~6cm,保证气囊部完全进入膀胱。

(2)妥善安置留置导尿管和引流管,避免过度牵拉。

(3)加强对留置导尿管的病人的健康宣教,告知留置期间的注意事项,不可随意过度拉扯导尿管。

(4)发生尿道黏膜损伤时,轻者无须处理或采用止血镇痛治疗,严重损伤者,根据情况采取尿道修补、尿路改道等手术治疗。 (三)尿潴留 1.原因

(1)最常见的原因是由于留置导尿管期间长期开放引流,没有间歇性夹管,导致膀胱括约肌张力减退,膀胱功能障碍,拔除导尿管后出现排尿困难。

(2)泌尿系统感染时,膀胱刺激征症状严重,影响排尿,导致尿潴留。 (3)导尿管滑脱离开膀胱,不能引流尿液。 2.临床表现

尿液大量存留在膀胱内,不能自行排出,膀胱膨隆。病人主诉下腹胀痛,排尿困难。 3.预防和处理

(1)留置导尿期间注意训练膀胱反射功能。可采取间歇性夹管方式:夹闭导尿管,每3~4 h开放1次,使膀胱定时充盈排空,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

(2)留置导尿管期间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或减少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

(3)加强对留置导尿管病人的护理,防止导尿管滑脱,注意观察有无尿潴留发生。 (4)如发生尿潴留,采取诱导排尿等措施无效的情况下,需重新留置导尿管或再次导尿。 (四)膀胱结石 1.原因

(1)长时间留置导尿管,病人饮水少,活动少,尤其是长期卧床病人,易发生膀胱结石。 (2)长期留置导尿管时发生泌尿系统感染,易形成感染性结石。 (3)气囊导尿管质量差或过量注水到气囊,导致气囊破裂,碎片残留后可形成膀胱结石。 2.临床表现

可表现为尿频、尿痛,排尿时尿流可突然中断,常伴有终末血尿。 3.预防和处理

(1)选择优质的导尿管,往气囊内注入液体时不可超过所规定的气囊容积。 (2)加强留置导尿管病人的护理,避免或减少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

(3)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病人多饮水和适当活动,每天尿量应维持在2000ml左右,以产生足够的尿液冲洗膀胱、尿道。

(4)长期留置导尿管应定期更换,尽量减少留置导尿时间。如有导尿管滑脱,应仔细检查气囊是否完整,以免异物残留于膀胱,形成结石核心。

(5)如发生膀胱结石,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碎石治疗。若结石直径大于4cm,可行耻骨上膀胱切开取石术。

第五节 大量不保留灌肠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一)肠壁穿孔

肠壁穿孔是指灌肠时导管在肠腔内盘曲进而损伤肠壁造成穿孔的一种严重并发症。 1.原因

(1)医护人员为病人灌肠操作时动作粗暴,特别是遇到插管有阻力时用力过猛易造成肠壁穿孔。

(2)为昏迷或麻醉未清醒病人灌肠时,由于病人感觉障碍较易造成肠壁穿孔。

(3)为兴奋、躁动、行为紊乱病人进行灌肠时,因病人不配合操作、护士用力不均也易造成肠壁穿孔。

2.临床表现

病人起病急,突然感觉下腹部疼痛,这种疼痛可以是牵拉痛或弥散的痛,也可是附近皮肤的牵涉性痛。同时出现大出血。 3.预防和处理

(1)操作前先用液体石蜡油润滑导管,插管时动作要轻柔缓慢,切忌粗暴用力。遇有阻力时,要回抽导管或轻转导管,同时请病人深呼吸放松腹壁,使导管缓缓插入。

(2)插管时要注意直肠在矢状面上的2个弯曲,即骶曲和会阴曲,同时也要注意在冠状面上的3 个弯曲。

(3)对于兴奋、躁动、行为紊乱的病人尽量在其较安静的情况下进行灌肠操作。操作时动作要轻盈,以减轻对病人的恶性刺激。

(4)如病人出现肠壁穿孔应立即停止操作,及时通知医生,配合医生进行止血等抢救。严重者立即手术缝合救治。 (二)肠黏膜损伤 1.原因

(1)医护人员为病人灌肠操作时未注意直肠的生理弯曲,动作不够轻柔可致肠黏膜损伤。 (2)灌肠溶液应为40℃左右,如果溶液温度过高,可致肠黏膜烫伤。

(3)为昏迷或麻醉未清醒病人灌肠时,由于病人感觉障碍较易造成肠黏膜损伤。

(4)为兴奋、躁动、行为紊乱病人进行灌肠时,因病人不配合操作,护士用力不均也易造成肠黏膜损伤。 2.临床表现

病人感觉下腹部疼痛,肠道有少量出血。 3.预防和处理

(1)操作前先用液体石蜡油润滑导管,插管时动作要轻柔缓慢,切忌粗暴用力。遇有阻力时,要回抽导管或轻转导管,同时请病人深呼吸放松腹壁,使导管缓缓插入。

(2)插管时要注意直肠在矢状面上的2个弯曲,即骶曲和会阴曲,同时也要注意在冠状面的3个弯曲。

(3)对于兴奋、躁动、行为紊乱的病人尽量在其较安静的情况下进行灌肠操作。操作时,动作要轻柔,以减轻对病人的恶性刺激。

(4)如病人出现肠黏膜损伤应立即停止操作,及时通知医生,配合医生进行止血等抢救。

第六节 氧气吸入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一)无效吸氧 1.原因

(1)氧流量未达病情要求。

(2)供氧装置连接不紧密,有漏气;吸氧管道脱落、扭曲、堵塞。

(3)呼吸道不通畅,如气道内分泌物过多,未及时吸出,从而使氧气不能进入呼吸道。 2.临床表现

病人缺氧症状无好转,动脉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等较前无改善甚至恶化。

3.预防和处理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10qt7gcc59jajr89mdi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