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点拨】因为这蒙受了奇耻大辱的废墟,只管悠闲地、若无其事地停泊着,如石刻一般,停滞了,凝固了,而废墟永远象征了那段与它有关的历史。所以说历史凝固了。
(2)楚国早已是湖北省,但楚辞的光辉,不是永远充塞于天地之间吗?
【交流点拨】楚辞的代表人物是屈原,他的《离骚》写尽了文人墨客的忧国忧民情怀。我们至今还在吟诵他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3)西行可见一座高大的废墟,上大下小,像是只剩了一截的、倒置的金字塔。悄立“塔”下,觉得人是这样渺小,天地是这样广阔,历史是这样悠久。
【交流点拨】个人虽然渺小,但依然在历史上可以体现自己的价值。可以无愧于人“小得多的概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给予我们的就是无形而宝贵的精神价值。
3 文章前面说“它该让出地方,好建设新的一切”,但后文却说“能不能留下一部分废墟呢?最好是远瀛观一带,或只是这座断桥,也可以的”。这样行文前后是否矛盾?
【交流点拨】前面说的是改造历史,后面说的是不能够忘记历史,两者相辅相成,作者内心经历了一定的挣扎和思考。
四、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将深人理解课文内容。
二、合作学习——讨论与展示
(一)品味语言
1 感受优美语言。(修辞角度)
通过这篇文章的景物描写,我们能读出其历史的苍凉感,其历史的厚重感,甚至能读到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我们也发现,作者的情感是在起伏变化着的,从深秋的暮气想象到来日春天生命的勃发。在这篇文章当中有很多妙词佳句,我们在理解散文的妙词佳句的时候,往 往可从修辞手法上人手。
(1)在莽苍苍的原野上,这一组建筑遗迹宛如一列正在覆没的船只,而那丛生的荒草,便是海藻,杂陈的乱石,便是这荒野的海洋中的一簇簇泡沫了。
【交流点拨】她把圆明园的遗迹比喻成荒野的海洋,然后建筑遗迹就成了海洋当中的一列船只,丛生的荒草是海藻,杂陈的乱石是泡沫。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这一带建筑遗址的荒凉景象,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2)但石波不兴,雕兵永驻,这蒙受了奇耻大辱的废墟,只管悠闲地、若无其事地停泊着。
【交流点拨】这句话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这永不变化的废墟,使
人感到历史似乎在这里停滞了,凝固了。其中蕴含着作者对更新、变革的渴望。
(3)风又从废墟上吹过,依然发出“留一留一”的声音。我忽然醒悟了。它是在召唤!召唤人们留下来,改造这凝固的历史。
【交流点拨】这句话用拟人的手法,不仅表现了作者内心时不我待的情怀,而且是在召唤人们尽“每一个我”的责任,号召人们投身到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读来耐人思索。
(4)通红的火球消失了,剩下的远山显出一层层深浅不同的紫色。浓处如酒,淡处如梦。
【交流点拨】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晚霞映照下的景色,如醇香的美酒一般使人沉醉,又如奇幻的梦境一样朦胧、美妙。
2 一切景语皆情语。
写出怎样的景,就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感情。比较几处景物描写的异同,谈谈你自己的感受。
【交流点拨】(1)第1段景物描写运用了一种近乎凄枪的笔调,着重渲染荒凉衰败的景象:斜阳无力,田地干皱,断石残碑,枯荷衰草,寂寂寥寥,凄凄切切,一幅清冷凄凉的画面,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总领全文。
(2)第9段写粉红的天空和寒鸦,写晚霞的艳丽,西山的娇红与天空中的寒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空中的鸦噪与废墟之静对比,突出废墟的空旷、寂寥。粉红色的西天与暗影下的废墟对比,既是写实景又把人们的视线由地面引向有着美丽夕阳的空中。作者的心情由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