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综合复习练习题带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9 20:48:2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19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综合复习练习题

带解析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早 梅 齐 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首联描写早梅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1)首联采用对比的手法,将梅花与“万木”相对照:在严寒的季节里,万木经受不住寒气的侵袭,简直要枝干摧折了,而梅树却像独凝地下暖气于根茎,回复了生气。

(2)诗人是如何体现“早梅”之“早”的?请结合全诗分析。(4分)

(2)首联“暖独回”是“早”;颔联“一枝开”是“早”;颈联禽鸟惊奇窥视,亦是因为梅开之“早”;尾联祷祝明春先发,仍然是“早”。首尾一贯,处处扣题,很有特色。突出了早梅不畏严寒、傲然独立的个性,创造了一种高远的境界。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定 风 波 [前蜀]李 珣

雁过秋空夜未央,隔窗烟月锁莲塘。往事岂堪容易想,惆怅,故人迢递在潇湘。 纵有回文重叠意,谁寄?解鬟临镜泣残

第 1 页

妆。沉水香消金鸭冷,愁永,候虫声接杵声长。

(1)这首词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4分)

(1)秋夜,一位女子正倚窗而立,凝望着河汉星空。一队大雁悠然南飞而过,之后,浩瀚的星空又显寂寥。只见荷塘月色笼着一层淡淡的烟雾。词的前两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月夜女子窗前思夫的寂静凄凉的图景。

(2)“候虫声接杵声长”一句描写可谓传神,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2)运用了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杵声”和“候虫声”为动,反衬周围的寂静,寂静的夜又反衬了女子内心的思潮汹涌,辗转反侧,可谓传神,从而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因思念丈夫而生发的深深的愁绪之情。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望 湘 人 贺 铸

厌莺声到枕,花气动帘,醉魂愁梦相半。被惜余薰①,带惊剩眼②,几许伤春春晚。泪竹③痕鲜,佩兰香老,湘天浓暖。记小江风月佳时,屡约非烟游伴。 须信鸾弦易断。奈云和④再鼓,曲终人远。认罗袜无踪,旧处弄波清浅。青翰棹舣⑤,白苹洲畔,尽目临皋飞观。不解寄、一字相思,幸有归来双燕。

第 2 页

【注】①〔余薰〕余香。 ②〔剩眼〕因肢体消瘦腰中革带空出的孔眼。 ③〔泪竹〕相传尧有二女,为舜妃,舜死,二女洒泪于竹形成斑纹,称斑竹。 ④〔云和〕乐器名。 ⑤〔青翰棹舣〕指画舫。

(1)词的开篇三句,哪个字最传神?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分析。(3分)

(1)“厌”字。开端一个“厌”字领起,可谓破空而来,不知所由起。“厌”字下接以四字对句,写室外充满生机之盎然春意,极细腻,极柔媚。写莺声、花香,却冠以不合理的“厌”字,立刻化欢乐之景为悲伤之情,变柔媚之辞为沉痛之语。哀愁无端,一字传神,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2)这首词蕴含丰富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2)①上阕“伤春”包含了韶华易逝、春意阑珊之悲哀,亦暗含与恋人往日共度春光而今不可复得之痛苦。②下阕“须信鸾弦易断。奈云和再鼓,曲终人远”直抒胸臆,抒发自己与情人的分离,然而心中未始不残存着相守的一丝希望。③最后“不解寄、一字相思,幸有归来双燕”写伊人已去,不仅相见无期,而且连一点消息没有。词人内心无限凄凉悲怆。 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更 漏 子 [唐]温庭筠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

第 3 页

鹧鸪。 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1)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词句简要分析。(4分)

(1)主要运用了烘托的表现手法。上阕全都围绕“漏声”来写。起首三句看似平列写景,实际上是以柳丝之长、春雨之细烘托漏声。春夜,霏霏细雨悄然飘洒,细雨轻风中,柳丝悠悠飘拂,花外传来点点更漏。夜深人静,漏声更显的悠长而遥远。后三句写春雨打叶之声使塞鸿惊、城乌起,唯有画屏上的金鹧鸪不为所动,烘托凄凉、迷离的意境,引发主人公内心的寂寥、凄凉。总之,上片借细长袅娜的柳丝、迷蒙霏微的雨丝,烘托出漏声的悠长、深远和轻细,营造出一种轻柔、纤细、深永而带有迷惘情调的氛围。

(2)词下阕写闺房情思,所有的情感凝集在哪两个字上?请简要分析。(4分)

(2)所有的情感凝成“惆怅”两个字。为何“惆怅”?最后一句透露了消息:“梦长君不知。”当然从闺房内的陈设、谢家池阁的暗示,也可透露些思妇的身份,而这身份也让我们有许多猜测:他做什么去了?是求官?是经商?是从军……而我们竟只品读女主公的无奈的愁苦罢了。 5.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浣 溪 沙

第 4 页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综合复习练习题带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17it0g9pa6j6mw9sjhs44p5c1cp9m00dvs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