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简述以人为本的基本教学模式。
(1)学生有权利根据他们希望授课的形式安排部分上课时间。 (2)现代科技的发展给学习者提供了许多自觉的工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从哪种渠道获得信息。
(3)主张安排不同类型的课堂结构,甚至同一种类型的课堂结构也应做出不同的安排,以吸引不同兴趣的学生自由参与,达到意义学习和快乐学习的目的。
(4)由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的评定。 35.教师职业道德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4)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36.教师成长的三个阶段。
(1)关注生存阶段;(2)关注情境阶段;(3)关注学生阶段。 37.教学的一般任务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5)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38.怎样上好一堂课。
(1)教学目标明确;(2)教学内容准确;(3)教学结构合理;(4)教学方法适
.
.
当;(5)讲究教学艺术;(6)板书有序;(7)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39.简述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40.如何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1)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2)注重讲演、板书技巧和教具的使用。(3)注重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41. 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有制约作用,具体体现在: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口诀】两权一目的(两圈一亩地)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体现在:①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②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③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42.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主导作用的表现
①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②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③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④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口诀】严(延时价值)规范(社会性规范),塑(加速个体发展)个性(发展个性),总之要发展。 43. 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
.
①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②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③人们的教育思想④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口诀】社会和个人两方面。 44. 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
①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②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③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④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口诀】双基+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45. 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
①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教师的讲授应抓重点、难点、关键。③设置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口诀】主(主动性)抓(抓重点)情境(设置情境),培方法(培养思维方法)
46.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贯彻要求
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③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口诀】小联(联系实际)在乡(乡土教材)下训练运(运用知识)输技能(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 47. 教学方法选用的依据
①考虑教学方法本身的特点和功能,灵活选择,综合运用。②依据学科特点和学习内容选择教学方法。③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
.
④依据学生特点选择教学方法。⑤依据现有的教学媒体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口诀】依学生,依目标,依内容,依媒体,依自身。 48. 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①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②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③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④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材料⑤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⑥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口诀】理解(理解材料意义)目的(明确记忆目的)精加工,组块编码重方法 49.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①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②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③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口诀】环境+个性+课程
50.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知识观:①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也不是最终答案,而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
②知识并不能拿来就用,一用就灵,而是要针对具体情景进行再创造。
③每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因为理解只能由学生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学生观:①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②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
学习观:①学习的主动建构性②学习的社会互动性③学习的情境
.
.
51. 学习动机的培养
①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②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③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④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口诀】马里奥班委 52. 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策略 关注学生的认知结构
①学生原有认知经验的丰富性②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与组织性③原有知识经验的可利用性 教育内容与教学过程的选择与安排
①精选教材②合理编排教学内容③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教授学习方法【口诀】有结构,有内容,有方法促进迁移 53. 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①情绪的产生与有机体的自然需要有关,而情感的产生则与人的社会性需要有关。
②情绪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心理现象,而情感则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
③情绪产生早(个体生命开始,饥饿哭闹),情感产生晚(社会生产实践中产生)。
④情绪具有情境性和动摇性,而情感则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 ⑤情绪多是外显性和冲动性,而情感则具有内隐性和持久性。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