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六年级逻辑推理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6 2:26:4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一章 逻辑推理

在数学竞赛中,有一类问题似乎不像数学题,这类问题没有或很少给出数量或数量关系,也不出现任何图形。解答这类问题没有什么现成的公式可用,甚至不需要什么复杂计算。也有的问题,似乎像算术或几何问题,但解决它却很少用到算术和集合的知识,而是用逻辑推理的知识来解答。这类问题称为逻辑推理问题。逻辑推理是运用已知若干判断去获得一个新判断的思维方法。在推理过程中,常常需要否定一些错误的可能性,去获得正确的结论。

解决这类问题常用的方法有:直接法;假设法;排除法;图解法;列表法和枚举法等。

逻辑推理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深入地理解条件和结论,分析关键所在,找到突破口,进行合情合理的推理,最后做出正确的判断。

推理的过程,必须要有充足的理由和充分的依据。论证的才能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断的实践活动中逐渐锻炼、培养出来的。 一、直接法

例1 张、王、李三个工人,在甲、乙、丙三个工厂里分别当车工、钳工和电工,已知:(1)张不在甲厂;(2)王不在乙厂;(3)在甲厂的不是钳工;(4)在乙厂的是车工;(5)王不是电工,这三个人分别在哪个厂?干什么工作? 【分析与解】此题可用直接法解答,即直接从特殊条件出发,再结合其他条件往下推,直到推出结论为止。

由条件(5)可知,王不是电工,那么王必是车工或钳工;由条件(2)可知,王不在乙厂,那么王必在甲厂或丙厂;又由条件(4)可知,在乙厂的是车工,所以王只能是钳工;又因为甲厂的不是钳工,则王必是丙厂的钳工;张不在甲厂,必在乙厂或丙厂,而王在丙厂,则张必在乙厂,是乙厂的车工,剩下的李是甲厂的电工。

所以,张是乙厂的车工,王是丙厂的钳工,李是甲厂的电工。

例2 A、B、C、D、E五人参加乒乓球比赛,每两人都要赛一场,并且只赛一场,规定胜者得2分,负者得0分。现在知道比赛结果是:A和B并列第一名;C是第三名,D和E并列第四名,求C得多少分?

【分析与解】我们从A和B并列第一名,D和E并列第四名的已知条件直接

入手分析。因为每盘的得分只能是2分或0分,所以每人的得分必为偶数,即0分、2分、4分、6分、8分。

由于A和B并列第一名,他们两人比赛的负者最多只能得6分,因此,A与B最多只能得6分。

同理,并列第四名的D和E不可能都得0分,因而最少得2分。 因此,C只能得4分。

例3 将1、2、3、4、5、6、7、8八个数分成两组,每组4个数,并且两组数之和相等。从A组拿一个到B组后,B组五个数之和将是A组剩下三个数之和的2倍;从B组拿一个数到A组后,B组剩下的三个数之和是A组五个数之和的

5。7这八个数如何分成两组?

【分析与解】八个数的总和是1+2+3+4+5+6+7+8=36,所以每组四个数之和36÷2=18。从A组取一个数到B组,两组总和不变,由题知,这时A组中剩下的三个数之和为:36÷(2+1)=12,原来A组四个数的和是18,说明从A组取了一个(18-12)=6到B组。

同理,从B组取一个数到A组后,现在B组三个数的和是36÷(1+

55)×77=15,说明从B组中取了一个(18-15)=3到A组。

除去6和3,还剩6个数。A组中分别三个数的和是12,剩下的6个数中只有1+4+7=12,故A组中的四个数为1、4、6、7,B组中的四个数为:2、3、5、8。

二、假设法

例4 星期一早晨,王老师走进教室,发现教室的坏桌凳都修了。传达室人员告诉他:这是班里住校学生中的一个学生做的好事。于是王老师把许兵、李平、刘成、张明这四个住校生找来了解。 (1)许兵说:桌凳不是我修的。 (2)李平说:桌凳是张明修的。 (3)刘成说:桌凳是李平修的。 (4)张明说:我没有修过桌凳。

后经了解,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请问桌凳是谁修的?

【分析与解】根据“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真”可知,条件(2)和(4)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假设条件(2)是真话,则条件(4)为假话,即张明修过桌凳。又根据题目条件“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真话”可知,条件(1)和(3)为假话,则由条件(1)为假话可推出,桌凳是许兵修的。这样,许兵和张明都修过桌凳,这与题中只有一个人做好事相矛盾。所以前面的假设不成立。因此条件(2)是假话,条件(4)是真话,则条件(1)和(3)为假话。所以桌凳是许兵修的。

例5 五一小学举行科技知识竞赛,同学们对一贯刻苦学习、爱好读书的四名同学的成绩作了如下估计。

(1)丙得第一,乙得第二 (2)丙得第二,丁得第三 (3)甲得第二,丁得第四

比赛结果一公布,果然是这些同学获得前四名。但以上三种估计,恰好都估计对了一半,错了一半。你知道他们的名次各是第几名吗?

【分析与解】同学们的估计里有对有错。但是最后公布的结果中,他们都只猜对了一半,错了一半。我们可以用假设法假设某人前半句对,后半句错。如果不成立,再从相反方向思考推理。

假设条件(1)中“丙得第一”错了,则“乙得第二”就对了。因为条件(1)中“乙得第二”说对了,则条件(2)中“丙得第二”说错了,条件(2)中“丁得第三”说对了,则条件(3)中“丁得第四”说错了,则条件(3)中“甲得第二”对了,这与乙得第二矛盾,故最初假设不成立。 则应假设条件(1)中“丙得第一”是对的,“乙得第二”是错的。由此便可推出:丙得第一,甲得第二,丁得第三,乙得第四。

例6 在一次乒乓球比赛前,甲、乙、丙、丁四位选手预测各自的名次。 甲说:我绝不会得到最后。

乙说:我不能得第一,也不会得最后。 丙说:我肯定得第一。 丁说:那我是最后一名!

比赛揭晓后知道,四个人没有并列名次,而且只有一名选手预测错误,请问是谁预测错了。

【分析与解】因为四个人只有一个预测是错误,不妨假设甲、乙、丙、丁分别预测错误,看看可以推出的结果。

假设甲预测错误,那么丁也预测错误,不符合题意。

假设乙预测错误,那么乙得第一或最后,则丙、丁两人中必有一人预测错误,

不符合题意。

假设丁预测错误,因为其他三人都预测不会得最后,所以也不成立。 因此:丙预测错误。 三、排除法

例7 下图是同一个标有1、2、3、4、5、6的小正方体的三种不同的摆法。求三个正方体朝左的一面的数字之积是多少?

(1) (2) (3)

【分析与解】我们可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条件的情形,最后剩下的情况就是所需的结果。

先判断图(1)中3对面的数字。从三个正方体上看得见的数字可以知道:3对面的数字不是1、2、4、6。因此,图(1)中朝左一面的数字是5。

由图(1)可知,2的对面不是1、3,由图(2)知,2的对面不是4,因此,2的对面一定是6,则1的对面是4。 所以,图(1)、(2)、(3)中的朝左一面的数字分别是5、1、4,则它们的积为:5×1×4=20

例8 甲、乙、丙、丁坐在同一排的1~4号座位上,小红看着他们说:“甲的两边不是乙,丙的两边不是丁,甲的座号比丙大。”问坐在一号座位上的是谁? 【分析与解】解答该题时,可以结合部分条件把四人排列的情况列出,然后排除掉不符合条件的情况,剩下的即为正确答案。 由“甲的两边不是乙,丙的两边不是丁”,可以判断出甲与丙坐在位于中间的2号、3号位上。根据“甲的座号比丙大”可以确定丙坐在2号位上,甲坐在3号位上。因此,丙旁边的1号位上只能坐乙。 四、列表法

例9 六年级有四个班,每个班都有正、副班长各1名。平时召开年级班长会议时,各班都只有1人参加。参加第一次会议的是小马、小刘、小张、小林;参加第二次会议的是小宋、小刘、小朱、小马;参加第三次会议的是小宋、小陈、小马、小张。小徐因有病,三次都没有参加,你知道他们之中,哪两个是同班的吗?

【分析与解】此题中参加会议的人员每次都在更换,头绪众多,条件纷陈, 确

搜索更多关于: 六年级逻辑推理 的文档
六年级逻辑推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1jbr0729s7f1wl0kied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