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安徽省六安市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周末检测试题(三)(含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8 22:07:1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考点定位】意识的产生 【归纳总结】

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1)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2)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3.从意识的内容与形式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意识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14.“比”“从”“北”“化”四个汉字由“人”字以不同结构构成(见右图中甲骨文),高度概括出古人的人生态度。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与人“比”肩前行,择其善而“从”之,去其恶而“北”(音bei,同“背”)之,力求为我所用而“化”之。汉字在其独特构造中积淀了丰富的感性因子与理性精神,以形象论道的思维方式与得“意”忘“形”的思辨精神,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巨大影响。这说明

①汉字所蕴含的智慧是由其独特构造衍生出来的

- 9 -

②汉字独特意蕴来源于中国式哲学意味的解读 ③汉字是中国古代哲学重要的承载与传承方式 ④汉字所表达的内容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A.①② B.①④ 【答案】C

C.③④ D.②③

【考点定位】意识的本质

【名师点睛】汉字的独特构造中积淀了理性精神,它作为文化的传承方式,承载着哲学思想不断传往后世对中国哲学产生重大影响。汉字所表达的内容是一种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15、哲学是法国高中生的必修课和高考的第一门科目,语文和数学因为属于技能则被放在哲学考试之后;今天法国依然保留了18世纪在咖啡馆、沙龙中讨论甚至辩论哲学的习惯,这种经常组织哲学讨论咖啡馆在法国有数百家。据此可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①哲学产生于日常生活与学习中

②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③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④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 A.①② B.③④ 【答案】B

【解析】法国重视哲学是因为哲学的作用,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故题肢③④正确。题肢①②说法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定位】哲学的作用 【归纳总结】哲学的作用

1.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哲学是教人如何看待世界,即如何对待宇宙和人生,如何对待知识和规律,如何对待个人和社会、自己与他人的意义上,我们既可以说哲学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工具,又可以说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C.①③

D.②④

- 10 -

2.哲学对具体科学的学习、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

16、近日美国成功地研制出一款在开火后能够自己改变方向的子弹,这款子弹壳上面的鳍片能根据风向和目标物体的移动来引导和调整它在空中的方向。这就意味着狙击手不必根据风向、天气、子弹在空中飞行时倾斜的角度以及目标移动来做出复杂的调整,就能从更远的地方射中目标。该项试验的成功说明了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人能认识和改变规律 ③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 A.①② B.③④ 【答案】B

C.①③

D.②④

②人可以根据需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④人可以利用规律,趋利避害

【考点定位】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规律的有机统一

【名师点睛】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但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把握的,人们能够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造福人类。人们对规律的利用体现在两方面:

①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如“草船借箭”、“庖丁解牛”、预测彗星的回归、把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等,这些都是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从而有效地指导实践活动,取得预期目的的典型事例。

②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害或免受其害,直到变害为利,为人类造福。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人们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并不意味着改变或创造规律,规律是不能被改变或创造的。

17、日本东京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智能眼镜,佩戴者只要“告诉”眼镜寻找物品的名字,眼镜就会回放出最后一次“看见”物品的情景。智能眼镜能为人们解决丢三落四、健忘和粗心的烦恼,这表明

①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人类造福 ②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③人的主观能动性不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④意识的力量能带来物质的成果

- 11 -

A.①② B.②③ 【答案】C

C.①④ D.③④

【考点定位】意识的作用

18、“有地上之山水,有画上之山水,有梦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地上者妙在丘壑深邃,画上者妙在笔墨淋漓,梦中者妙在景象变幻,胸中者妙在位置自如。”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①画上、梦中、胸中之山水是对地上之山水的再现 ②地上之山水是画上、梦中、胸中之山水的内容 ③画上、梦中、胸中之山水是对地上之山水的主观映象 ④画上、梦中、 胸中之山水之妙源于创作者的智慧和情感 A.①② B.③④ 【答案】D

【解析】题肢①“再现”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意识的主动创造性,故错误。地上之山水对画上之山水和梦中之山水起决定作用,即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题肢④画上梦中胸中之山水之妙源于客观存在,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定位】意识的本质

【名师点睛】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这里的“人脑”不能写成“大脑”,因为其他动物也有大脑,但从意识的本质可知,只有人才会有意识。

19、《庄子?外篇?秋水》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午扫:“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庄子与惠子争论的焦点是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C.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答案】C

【解析】上述材料反映的是惠子和庄子就能不能认识“鱼之乐”产生分歧,从哲学的角度看,实质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二者的探讨没有涉及思维和存在谁是世界本源的问题,故排除选项A;二者的争论也没有涉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问题,故排除。故本题答案

B.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C.①④

D.②③

- 12 -

安徽省六安市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周末检测试题(三)(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1sty8dqbo7916095eiv3gyk618jsm0081r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