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基因重组导致杂合子Aa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产生新的基因 C.基因重组所产生的新基因型不一定会表达为新的表现型
D.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有可能发生
21.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规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同学的实验只模拟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B.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和小球总数都必须相等 C.甲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 D.甲、乙重复100次实验后,Dd和AB组合的概率约为1/2和1/4 22.现代进化论与达尔文观点的主要差异是
A.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自然选择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23.右图中的a、b、c分别表示人体内三种细胞外液,细胞1、2、3分别表示处于该细胞外液中的多种细胞,箭头表示这三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a的蛋白质含量最高 ②细胞2中有的种类不消耗O2 ③c可能含有激素和消化酶 ④细胞3的种类最多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24.在人体内,酶、激素、受体和神经递质四类物质共同的特征是 A.均在起作用后就被灭活 B.均由活细胞产生
C.均是蛋白质 D.均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 25.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下丘脑既可以使血糖升高,又可以使血糖降低 B.血糖升高是神经调节,血糖降低是体液调节 C.血糖升高是体液调节,血糖降低是神经调节 D.下丘脑可以使血糖升高,垂体使血糖降低 26.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部分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肾上腺和甲状腺都属于效应器和靶器官
B.“甲状腺→内环境→下丘脑”的调节是体液调节 C.骨骼肌增加产热的实质是骨骼肌细胞代谢增强 D.“寒冷→下丘脑→肾上腺”的调节是神经调节
27.如图为特异性免疫发生过程的图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胸腺和骨髓为免疫器官,物质①②分别为淋巴因子和抗体
B.细胞一在抗原和物质①的共同作用下可增殖分化成细胞三和细胞四
C.当自身产生的物质②攻击自身正常细胞时会引起机体产生过敏反应
D.注射疫苗后可刺激机体产生细胞二和细胞三,但这两类细胞在初次免疫中不起作用
28.如图为突触结构和功能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恰当的是 A.瞬间增大轴突末端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会减慢神经递质的释放 B.过程①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C.过程②表示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 D.过程③可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29.为研究赤霉素、乙烯对花芽性别分化和茎生长的影响,研究人员以雌雄同株异花的苎麻为材料进行相关实验,统计的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对该实验结果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赤霉素或乙烯浓度(mg/L) 0 50 100 雌花率=雌花数/开花总数 赤霉素 0.495 0.181 0.217 乙烯 0.495 0.589 0.628 茎生长的增高率=(实验组一对照组)/对照组 赤霉素 0 0.379 0.575 乙烯 0 -0.0083 -0.0765 +
A.赤霉素可促进苎麻雄花分化和茎的生长 B.乙烯对苎麻茎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C.乙烯能抵消赤霉素促进苎麻雌花分化的作用
D.苎麻花芽性别分化和茎的生长受到多种激素的影响 30.下列各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1)某公园中的全部乔木; (2)一块农田中的所有小麦、小黑麦及其无机环境; (3)一块棉田中的所有棉蚜; (4)长江中的全部生物; (5)一片果园中的全部动物和绿色植物; (6)一片森林中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A.(1)(5)(2) B.(3)(5)(6) C.(1)(4)(2) D.(3)(4)(6) 31.右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A、B、C代表生态系统成分,数字表示生理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生产者、B、C、A构成了两条食物链 B.①②⑥⑦为CO2形式,③④⑤为有机物形式 C.③④⑤⑥⑦之和等于生产者同化的碳的总量 D.经③流向B的碳全部储存于B体内的有机物中
32.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四川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人和家禽家畜 B.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植物是主要成分 C.沼气池的建造和植树造林,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33.下列关于调查及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用样方法调查某片草原中跳蝻的密度 B.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地区松鼠的种群数量 C.采用取样器采集土样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D.对酵母菌计数时,先将培养液加入计数室,再盖盖玻片 34.下列有关细胞内物质的量比值的关系,正确的是 A.细胞内
结合水的比值,种子萌发时比休眠时高
自由水
B.人体细胞内
O2的比值,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质高 CO2K?C.神经纤维膜内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
Na?D.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过程中
C5的比值,停止供应CO2后比停止前高 C335.下面是某同学在使用同位素标记法的实验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其中正确的操作或结论是
A.给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注射用3H标记的核苷酸,一段时间后,可依次在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检测到放射性
B.小白鼠吸入18O2,则其尿液中可以检测到H218O
C.在探究光合作用释放O2中氧的来源实验中,可用18O同时标记H2O和CO2作为小球藻光合作用的原料
D.用15N标记精原细胞的DNA双链,然后放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细胞中,含15N的精细胞所占的比例是50%
36.右图是高等动物雌性激素分泌及作用机制模式图,A、B、C代表器官,a、b、d、e代表物质,①和②代表过程。据图判断合理的是
A.雌性激素是固醇类物质,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跨膜运输后与细胞内的受体结合 B.图中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的细胞位于B处 C.血液中雌性激素含量通过神经调节维持相对稳定 D.该雌性激素通过调节DNA的复制过程调节代谢过程
37.下面是有关促胰液素发现的实验,有关促胰液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②稀盐酸→静脉入血液→胰腺不分泌胰液 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
④肠黏膜+稀盐酸+砂子→研磨→制成提取液→静脉入血液→胰腺分泌胰液 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
B.①组与③组之间的自变量是有无神经,几组实验的因变量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 C.①与③对比说明胰腺分泌胰液不受神经的调节 D.上述实验说明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只有体液调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