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发〔2006〕82号)。规划协调性分析至少要包括:《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全国和地方生态功能区划、环境保护规划(包含环境功能区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若矿区总体规划存在不止一个规划方案,应逐一对各规划方案进行政策符合性和规划协调性分析。
(2)分析影响规划实施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如运输条件,下游产业发展,水资源保障、与敏感区域的冲突等,提出不同情景下的环保对策建议。
(3)估算备选规划方案实施的主要污染物源强,明确污染物产生量、去除量(利用量)、排放量;明确生态影响的途径、强度。
(4)分析规划草案中环境保护规划的不足,并提出总体改进目标。
【基本图件】
根据备选规划方案绘制的水平衡图、煤矸石平衡图、COD平衡图、SO2平衡图,产污及生态影响途径示意图。
【基本表格】
规划实施的污染物源强及生态影响强度一览表,规划项目用水量估算表,政策、法规、规划协调性分析一览表。
(三)区域环境现状评价 【基本内容】
(1)评价所使用的监测资料应能全面反映矿区地表水、地下水、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及生态环境状况。在现有数据无法体现现状环境状况的情况下,一般应开展矿区环境现状监测。地表水环
5
境质量数据必须有pH值、悬浮物、COD、BOD5、溶解氧、石油类、硫化物数据;根据矿(坑)井水水质及区域地表水水质特点可适当增加总铁、总锰、总汞、总镉、总铬、六价铬、总铅、总砷、总锌、氟化物、挥发酚、细菌总数、粪大肠菌群等指标;地下水现状评价除说明取样点井深、对应的含水层及其水质状况外,应重点阐明地下水(重点是第四系潜水)的补、径、排关系。大气环境质量数据必须有SO2、NOx、TSP、PM10日均浓度数据。
(2)生态现状评价要结合相应图件,给出评价区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等)、植被类型(阔叶林、灌丛、草丛等)、不同侵蚀强度土地及不同土壤类型的面积、主要分布区域及其比例。使用多个指标综合评价矿区的生态敏感性,具体方法应符合《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192—2006)的要求。
(3)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基本农田等敏感保护目标进行重点描述,明确其性质、保护级别、保护要求,说明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4)回顾性评价要分析矿区开发对生态环境、地下水、地表水、大气环境的总体影响及其发展演变规律。对于老矿区,要提供两期以上遥感影像图对比矿区的总体生态变化;分析矿区土地利用变化,煤炭开发对地下水的影响,矿区环境质量变化,主要污染源及其治理情况;系统总结矿区目前存在的主要资源环境问题。
【基本图件】
6
矿区遥感影像图,区域地貌图,矿区土地利用类型图,矿区植被类型分布图,矿区土壤侵蚀图,矿区土壤类型分布图,矿区珍稀物种分布图,生态功能区划图,地质构造图,地层综合柱状图,区域水文地质图,地表水水系图,水环境功能区划图,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图,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布点图,项目区有关照片。
【基本表格】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统计表,各类型土地面积统计表,各类型植被面积统计表,各类型土壤侵蚀面积统计表,各类型土壤面积统计表,主要社会、经济数据统计表。
(四)环境影响识别及评价指标体系 【基本内容】
识别矿区开发主要的资源、环境制约因素和矿区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资源、环境问题;识别规划实施可能影响的环境敏感目标,明确其保护要求;确定区域环境目标,明确评价的指标体系,给出指标值;确定评价范围和评价重点;简要分析规划实施的主要制约因素。
【基本图件】
环境保护目标分布图,环境敏感区规划图件。 【基本表格】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规划环境影响识别表,评价指标体系表。
(五)规划环境影响分析 1、生态影响
7
【基本内容】
(1)分析矿区开发对环境敏感目标、土地利用方式、植被类型、景观格局、生物多样性及区域生态完整性的影响。井工矿应给出矿区煤层开采后的地表最大下沉值、最大倾斜值、最大曲率值、最大水平移动值、最大水平变形值、最大影响半径、地表最大下沉速度等参数;说明沉陷、变形的时空分布特点。露天矿应重点分析土地挖损造成的生物量损失、景观变化、土壤侵蚀等。
(2)根据评价区域受影响房屋、文物古迹、道路、水利设施等的类型、等级等特点,分别提出有针对性的沉陷防护措施。根据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沉陷破坏程度等特点,分别提出有针对性的生态恢复或重建方案。针对重点保护目标,应单独提出明确的防护措施。根据当地实际,提出生态补偿机制建议。
【基本图件】
不同阶段的矿区地表沉陷等值线图,或能够反映土地利用变化及地形、地貌变化趋势的其它图件,保护煤柱留设图,生态综合整治分区规划图。
【基本表格】
重点保护目标基本情况及防护措施一览表,各类型土地(林地、草地、耕地等)受影响的面积表,每种类型土地中按破坏程度(如划分为轻度破坏、中度破坏和重度破坏)统计的面积表。
2、地下水影响 【基本内容】
(1)明确冒落带、导水裂隙带计算公式及参数选取;通过防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