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科学语言《 雨从哪里来》
教材分析: 孩子们喜欢下雨,喜欢在雨中嬉戏,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乐趣。那么雨从哪里来?关于“雨的形成”这一问题对于5、6岁的幼儿来说比较抽象,不容易弄明白,本活动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简单的实验,自己得出结论,既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又让幼儿学会探索问题。重在培养幼儿积极观察和思考生活中自然现象的情感态度,同时进一步了解雨水的重要性和水的各种形态变化。 学情分析: 幼儿从生活和一些科普读物中对水的不同形态和雨水的形成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不知道形成的原因。
活动目标: 1.了解自然界万物都少不了雨。
2.了解水形态的不断变化。 活动重点: 了解自然界万物都少不了雨 活动难点: 了解水形态的不断变化。
活动准备: 1.透明杯子、玻璃板若干、温水。
2.故事《小雨点旅行记》动画片。
3.雨点、浪花、冰雹、雪花、雾、霜、露珠、太阳和风等图片。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操作法。
活动过程 一、谈论:雨中出门的感受。
1.说一说:各自喜欢或不喜欢下雨天的理由。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下雨天吗?喜欢或者不喜欢的理由是什么?
(喜欢:天气变得凉爽、空气清新;不喜欢:出行不方便、空气潮湿阴冷。) 2.思考:雨水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小结:小树在雨水中长大,种子在雨水中发芽,小动物要靠着雨水来解渴;雨水使空气清新,连马路也会被雨水冲洗得干干净净…自然界万物都不能缺少了雨水。)
3.为什么人们会说春雨贵如油(就是春天下的雨就像油一样宝贵)?
(春天种子要发芽需要雨水,小树长大、开花也需要雨水。另外,春雨下得少。)
二、实验:雨从哪里来 1.猜测雨从哪里来。
师:既然雨水是这么重要,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雨水是从哪里来的吗? 2.实验验证
师:我们来做个小实验来发现雨水形成的奥秘吧!
教师将热水倒进杯子里,让幼儿观察上升的水蒸气。并拿出玻璃板盖住杯口,看一看玻璃板上形成的小水珠,并关注小水珠变成水滴落在杯里的现象。
3.思考:玻璃板上的水珠是从哪里来的?推测雨的形成过程。
小结:雨水形成的过程是地面上的水经过阳光照射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温度降低就变成云朵,云朵遇到冷空气又凝结成雨点落下来。
三、欣赏视频《小雨点旅行记》。
1.看视频,思考小雨点住在哪里,是谁帮助小雨点去旅行的,遇到了谁?是谁帮助小雨点回家的。
2.为什么浪花(表哥)、冰雹(表弟)、雪花(表姐)和小雨点是“亲戚”?(因为它们都是水变的)
为什么小雨点一家人个个长得不一样?体会雨水形态的变化。 3.寻找小雨点的其他“亲戚”。
请小朋友们回家以后跟爸爸妈妈一起寻找小雨点的其他“亲戚”。然后明天带给老师看。
延伸活动 益智区投放雨的形成图卡,幼儿拼摆。
图书区幼儿投放字卡,幼儿认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