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诗三首教学设计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7 8:01:2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盈江一中2011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语文学科 教学设计 2011年12月13日 1

《诗三首》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晏金成

一、内容和解析

《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写的是游子采芙蓉送给家乡的情人,采摘花草送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里多用表现。这首诗歌意境高远、清幽,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曹操的《短歌行》这首诗,反映了曹操感伤乱离,叹息时光流逝,渴望贤才辅助功业的思想。诗歌写出了曹操“烈士暮年,壮心未已”的壮志,写出了“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气魄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大概写于诗人辞去彭泽县令,隐居田园的六年。诗人以兴奋的心情写出了田园景物的美好和她对归隐生活的热爱,也写出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以及高远志趣和守正不阿的高尚情操。 二、目标和解析 知识与能力:(1)了解五言诗的基本特点;(2)了解古诗十九首创作的时代特点以及曹操、陶渊明等诗歌风格;(3)欣赏诗歌委婉曲折的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1)熟读并背诵全诗;(2)在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意境美。

情感和价值观:了解古人对真挚情感的向往和他们的高尚情操。 三、教学问题诊断

意境和主旨,一直是诗歌教学的重点难点。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其次要介绍作者生平和思想以及时代背景,做到知人论世,加强吟诵,反复朗诵。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赏析法、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法。

五、教学过程 基本流程: 引题,讲授五言诗的兴起及《古诗十九首》 分析《涉江采芙蓉》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 品味《短歌行》感受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 讲析《归原田居》感受陶诗意境及其人格追求 课时安排:2课时

涉江采芙蓉

教学要点

1、把握诗歌中的基本意象,能够理解诗歌的主题意义; 2、能够体会诗歌的情感。

相关资料: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作者为无名氏。《古诗十九首》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失意文人仕途碰壁后所产生的生命无常、及时行乐等颓废情绪。将抒情、、议论、叙事、写景融为一体,达

盈江一中2011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语文学科 教学设计 2011年12月13日 2

到了高度的自然和谐,还善于抓取人物的典型活动来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语言浅近凝练,自然和谐。

一 、情景导入:“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在《采薇》这首诗歌里,讲述了戍卒采薇充饥,采薇,是一个简单的动作,但这仅仅是一个做动作吗?我们的答案是否定的,这字里行间里我们可以感受到这是一股浓浓的思乡之情和爱国之情,今天我们来感受一下,涉江采芙蓉,这个动作到底又记录了怎样一段心理历程?这个故事是否像《采薇》那样让人刻骨铭心,黯然销魂? 二、诵读课文

(一)学生读一遍,大体了解文章的内容。 (二)听录音(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正音,把握诗歌节奏,体味文章情感基调。

1、正音:“采之欲遗谁”,读“wèi”,意思是赠送,送给远方所思念的人。 2、教师指导阅读节奏:诗歌断句(本诗采用二三格式断句,但是在朗诵上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地延长发音)

涉江 采芙蓉,兰泽 多芳草。采之 欲遗谁?所思 在远道。 3 体味文章情感基调:

全诗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字词是哪个? (明确:忧伤)

诗歌是不是从头到尾都是忧伤的?从哪里开始转变情感? (明确“涉江”前两句是欣喜的,“采之”两句转变情感,情感变为“失落”,之后这种感情越来越重。所以整首诗歌的情感变化是“ 欣喜” 到“失落” 到“忧伤”) (三)、学生齐读诗歌,注意节奏和情感。 教师总结:这首诗歌是写远方的游子采摘花草借以表达对亲人及朋友的思念,但是这芙蓉并没有送出去,心情由欢喜转为失落,这样的的叹息让人遗憾悲切。

二、研读课文:

1、研读第一、二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问题:这两句中有那几个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明确:“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芙蓉,即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的感觉。屈原的作品里,也视荷为“香草”,因此“涉江采芙蓉”一句,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同样,“兰泽”、“芳草”,也是纯洁、美好的。)

2、研读第、三四句: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问题:这里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这两句自问自答,语气缓和,写出了自己所思念的人在远方。“远道”一词为下面的情绪转折透露了一些信息。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

3、研读五、六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问题:品读五、六句,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动作心理)。(用自己的话完成)“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还顾”,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晰地表现出主人公孤独、忧

盈江一中2011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语文学科 教学设计 2011年12月13日 3

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写主人公与还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内心的极度痛苦,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4、研读七、八句: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问题:这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 (明确: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的忧伤,这多么让人心碎!)。

三:学生自由朗诵课文,加强背诵。 四:教师小结:

《古诗十九首》 “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钟嵘《诗品》),比如在《涉江采芙蓉里》一个“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游子“才上眉头,却上心头”的绵绵忧愁;一个“望”字,让我们体会到作者了“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相思之情,这简单的动作让我们体味到主人翁的感情是黯然销魂、扣人心弦的。这就是中国诗歌的独特魅力。

短歌行

教学要点:

1.学习《短歌行》,体味诗人“忧”而发奋、慷慨激昂的情绪。 2.反复诵读,背诵全诗。

一、新课导入:

在初中我们学习过曹操的《龟虽寿》和《观沧海》,有几句名句,比如《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歌的是壮志,抒的是豪情。而今天一起来学习他的《短歌行》,看一下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二、题解:

“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长歌”、 “短歌”就是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短歌行》是曹操按旧体写的新辞,原作两首,是曹操的传世名篇。 三、写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此诗格调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四、初步感知课文

盈江一中2011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语文学科 教学设计 2011年12月13日 4

(一)、教师范读(听录音),学生在听的时候体会生字词和诗歌的节奏、情感。 生字词: 譬如朝露(pì) 青青子衿 (jīn) 呦呦鹿鸣(yōu) 何时可掇(duō) 契阔谈宴(qì) 绕树三匝(zā) 周公吐哺(bǔ) 诗歌的情感基调:开头低沉,后来昂扬。 (二)、学生齐读,感受全诗的气势。

(三)学生自读一遍,要求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并画出表现诗歌情感的字词。 五、内容讲解:

(一)、请一位学生读第一节,并找出诗歌表现情感的句子和字词?并分析。 (明确:“慨当以慷,忧思难忘”、“忧”、“思”) 分析: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解析:庄子有言:“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卻,忽然而已。”作者觉得时间匆匆,像(比喻手法)朝露般的短暂转眼即逝,逝去的岁月太多,言外之意是余年渐少而功业无成,所以可以总结为作者:“忧”:人生苦短,功业未就。可谓是“烈士多悲心”,而从这种悲心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是不满于现实而又积极改变现实的壮志豪情,正如《龟虽寿》的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那杜康真的可以解忧吗?

(明确:不能,正如李白所言“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杜康,相传是发明酿酒的人,一说是皇帝时代的人,一是说周代人,这里作为酒的代称,是用了借代这一种手法,)

3、除了忧“人生苦短,功业未就”,作者还忧什么?往下看“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确:“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选自于《诗经》,本意指姑娘思念恋人。曹操借这句话是说自己思念人才。这就是——用典的表现手法。“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二句,巧妙的表达了曹操对贤才的渴望及礼遇贤才的内心诉求。所以这种“忧”,是一种对贤才的思慕)

4“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是一个怎样一个场面?是实

写还是虚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搜索更多关于: 诗三首教学设计 的文档
诗三首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2mvh7al9d8mqar1rxe7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