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有多长》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 本节课先通过课前习,让学生初步感知1分米、1毫米有多长;在课堂中,通过摸、比、画、量、课标 要求 绘本故事、找一找等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1分米、1毫米有多长;再通过修改日记、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将分米、毫米应用到生活中,体会单位的实际意义;在课堂结束后,通过绘本阅读、知识科普等活动,让学生了解毫米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巩固对长度单位实际意义的理解。 学习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课本34-35页,认识分米、毫米,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换算关系,了解分米、毫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已经接触了有关于测量的知识,并掌握了关于米和厘米两个长度单位表示的意义,形成一定的表象,能较好地根据生活中的情景选择正确的长度单位,并且对于米和厘米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有较好的运用。对于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感知比较准确,但是缺少一定的估测标准。 1. 通过课前找一找、课中比、画、量、阅读绘本等活动,充分体验1分米、1毫米有多长。 2. 认识分米、毫米,掌握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结合生活情境估一估,根据情境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单位的实际意义,初步发展估测意识。 1.通过寻找生活中“1分米”、“1毫米”的事物,加强对分米和毫米实际意义的体会,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借助具体的活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重点:通过比、画、量,充分体验1分米、1毫米有多长,建立1分米、1毫米的观念。 难点:建立1分米的观念,并能根据具体情境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 教学方法:通过摸、比、画、量、阅读绘本、找一找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体验1分米、1毫米有多长,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1毫米的观念,建立。 学习方法:课前初步感知-课中不断活动、体验、感知-课后拓展、应用 PPT、iPad、投影、板贴、软尺、学生找的各类大约1分米、1毫米的物品 学情 分析 内容 学情 现状 知识 技能 学习 目标 过程 方法 情感 态度 重点 难点 教学 策略 方式 方法 媒体 技术 教学 流程 结构
课前检测
评价方案设计
【测评内容】
1. 寻找生活中你认为长度大约1分米、1毫米的物品(注意:不用直尺测量),各找3样,拍成视频介绍给大家。 【评价方式】
1.通过寻找生活中长度大约1分米、1毫米的物品,了解学生对分米、毫米的认识程度,进一步调整课堂重难点。 2.通过课前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1分米、1毫米有多长。
课堂练测 【练习内容】
1. 读一读,改一改淘气的日记。
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拿起2毫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洗了洗脸,用70米长的毛巾把脸擦干,吃过早饭去学校。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900毫米远。来到学校,我坐在3米5分米高的凳子上,拿出厚7厘米厚的语文书,准备开始上语文课。 2. 估一估,量一量。 测量物品有:
数学书长(26厘米/2分米6厘米) 数学书宽(1分米8厘米5毫米) 数学书高/厚(6毫米) 【评价方式】
1.通过练习,检测学生对于长度单位的掌握程度。 2.检测学生对于分米、毫米的应用能力。
课后评测 【测评内容】
1.看一看,填一填。
铁钉长( )厘米( )毫米。 2.看一看,想一想,填一填。
(1)5本书厚( )厘米,也就是( )分米。 (2)10张身份证的厚度约是1( )。
(3)一枚5角硬币厚约1( ),1厘米大约是( )枚5角硬币的厚度。 3.填一填。
6米=( )分米 5厘米=( )毫米 80厘米=( )分米 40毫米=( )厘米 20分米=( )米 3米=( )分米 4.这是一只小蚂蚁回家爬过的路线图。 (1)第①段是( )厘米( )毫米。 (2)第②段是( )厘米( )毫米。 (3)第③段是( )厘米( )毫米。 【评价方式】
1.通过练习,检测学生对于分米、毫米的掌握程度。
2.通过检测,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收集典型错例,为反馈提供依据。
情境导入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对话】
1. 师:同学们利用周末的时间寻找了生活中大约1分米、1毫米长的物品,董老师选了几个同学的作品,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 学习要求: ①认真观看视频。 ②想:你有什么想交流的。 3.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①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学们可以多走出家门,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②规范语言:这些物品,没有进行准确测量,所以,我们描述为“大约1分米长”。(板书:大约) ③1分米=10厘米
④手指有长有短,一拃的长度不一定是1分米
4. 提问: 1分米到底有多长?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板书课题:认识分米、毫米)
设 计 意 图 通过观看视频,出示生活中找到的1分米物品,激化认知冲突,引发思考:1分米到底有多长?
学与教的活动 【活动一:】
1. 体验1分米有多长。 学习要求:
①独立完成,用不同的方式体验1分米有多长(提示:比、画、量等)。 ②组长组织,组内分享体验方法。 ③确定汇报人,全班交流。
2. 判断课前习找到的物品是否有1分米长,估计及实际测量结果。
①利用一拃大约是1分米来估计物品的长度。测量时,跟一分米很接近,所以说长度大约是1分米,其他的长度和1分米差太多。(板书:1拃)
3. 提问:你知道分米和米之间的关系吗?
①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00里面有10个10,所以1米=10分米。(板书:1分米(dm)=10厘米(cm),1米(m)=10分米(dm))
设 计 意 图 1. 通过不同的方式,体验、感知1分米有多长,加深对分米实际意义的体会。 2. 建立分米与米、厘米之间的等量关系: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3. 建立1分米的长度参照标准:一拃,为估计物体长度做准备。 4. 利用已知经验,估计物品的长度,积累估测经验。
【活动二:】
1.听绘本,感知1毫米有多长。 学习要求: ①安静听绘本。
②想:你对毫米有什么感受? 2.分享感受。
①毫米非常短、非常薄、非常小。
②1厘米=10毫米。(板书:1厘米(cm)=10毫米(mm)) 3. 找:1毫米的物品。 学习要求:
①独立在学具篮里寻找1毫米厚的物品。 ②验证:用直尺量一量。 设 计 意 图 通过听绘本故事,感知1毫米有多长,感受到1毫米非常短,认识1厘米=10毫米。
【活动三:】
1. 读一读,改一改淘气的日记。
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拿起2毫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洗了洗脸,用70米长的毛巾把脸擦干,吃过早饭去学校。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900毫米远。来到学校,我坐在3米5分米高的凳子上,拿出厚7厘米厚的语文书,准备开始上语文课。 2. 估一估,量一量。 测量物品有:
数学书长(26厘米/2分米6厘米) 数学书宽(1分米8厘米5毫米) 数学书高/厚(6毫米) 设 计 意 图 应用长度单位:1、估一估,量一量;2、应用于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