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 word版有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8 1:40:5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语文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6分)

石油永远不会枯竭吗?

对石油开采的前景人们有种种忧虑,不过俄罗斯威尔纳茨地质博物馆的科学家、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通讯院士瓦季姆·斯卡利亚金认为,碳氢化合物原料首先是石油资源,是永远不会枯竭的。

现在流行的看法是碳氢化合物资源不会再生。根据现有的理论,石油和天然气自它们形成以来,便保存在天然贮油罐里。但是,斯卡利亚金说,地质界似乎存在这么一条公理:自然界没有渗不透的岩层。也就是说,碳氢化合物会逐渐渗透到更深层里面去,无论是陆地还是海底出油、出天然气的自然过程都证明了这一点。

有不少次从勘探好的油田开采出比预计的储量多很多的石油,过去一直认为是先期计算上的错误。但是,捷列克-孙扎产油气地区的事实便可以对一些传统观念作出实质性的修正。这个矿床的开采始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油井的产油量逐年递减,后来油田又被认为已经枯竭。但是过了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废弃的油井又出油了,可以继续开采。斯卡利亚金说,这个个案说明,跟矿泉水源一样,只要保护得好,石油完全可以再生。

俄罗斯各民族友谊大学矿山教研室主任亚历山大·沃罗比约夫教授找到的是另一条解决矿藏资源匮乏的途径。他用了不少资料,说明俄罗斯国内的所有大型油田都开采得差不多了,废弃的油井已达开采总数的35%。

沃罗比约夫建议对石油进行人工再生产。众所周知,俄罗斯的多层矿床经常只开采出油最多的层面,大量被认为赢利不多的石油还残留在最底层,据统计,这种废弃油井的石油还有约4000万~5000万吨之多。只是要想把这些储量开发出来,得考虑利用石油的物理化学特征。比如说,得往岩层深处泵进去一种含有有机物的人类文明废料溶液,才能得出碳氢化合物原料。只是目前这还是个纯理论问题。

1.对文章第二段中划线句子“无论是陆地还是海底出油、出天然气的自然过程都证明了这一点”中的“这一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碳氢化合物原料首先是石油资源,是永远不会枯竭的。 B碳氢化合物资源不会再生。

C石油和天然气自它们形成以来,便保存在天然贮油罐里。 D碳氢化合物会逐渐渗透到更深层里面去。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有不少次从勘探好的油田开采出比预计的储量多很多的石油,都是先期计算上的错误造成的。 B亚历山大·沃罗比约夫教授认为对石油进行人工再生产是一条解决矿藏资源匮乏的途径。 C资料表明,俄罗斯国内的所有油田都已经开采完毕,有的油井已经废弃。

D俄罗斯的多层矿床只开采出油最多的层面,大量被认为赢利不多的石油还残留在最底层。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俄罗斯科学家沃罗比约夫的观点正确,俄罗斯将有可能从35%的废弃的油井中,再生产出约4000万~

第1页 共10页

5000万吨石油。

B现有的石油矿藏如果不及时开采有可能渗透到更深的地层中去。

C只要能找到一种含有有机物的人类文明废料溶液,就能得出碳氢化合物原料。 D被废弃的石油井如果保护得好,就有可能再生石油。 1 D 2 B 3 C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9题。(12分)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

十年,改知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天祥曰:“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于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辗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

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策集英殿 对策:应对时局的策略 ..B.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 养育:养活、培养 ..C.吾深恨于此 深恨:非常遗憾 ..D.天祥临刑殊从容 从容:沉着镇静 ..5.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是 例句: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 .

A。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B。项伯杀人,臣活之 ..C.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D。左右欲刃相如 ..6.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是( )

A. 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B.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C.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D.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7.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于皋亭山。

A.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赵尝五战于秦

第2页 共10页

C.廉颇者,赵之良将也。D.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8.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文天祥有“志节”的一组是( )

①捧诏涕泣 ②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 ③ 尽以家赀为军费 ④左右命之拜,不拜 ⑤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 ⑥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⑤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咸淳九年,文天祥任湖南提刑时遇见以前的朋友江万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容色改变,认为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在有志节的文天祥身上。

B.德祐元年,元军进逼愈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起兵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发郡中豪杰”响应,有众万人,并倾尽家财为军费,领兵入卫。

C.德祐二年,文天祥奉命赴元朝都城跟元丞相伯颜谈判时据理力争,遭到元方的扣押,被带到镇江,后来趁夜色逃离,最后来到温州。

D.至元十五年,元将张弘范兵突至,文天祥在五坡岭被执。崖山被攻破后,文天祥被送往京 师。元朝百般劝降,他坚决不屈服,最后从容就义。 4、A(对策:对答皇帝有关政治、经济的策问)

5、C(A名词作状语B使动用法C意动用法。D名词用作动词) 6.D(A“乡”通“向”B“知”通“智”C“内”通“纳”D没有)

7.B(B句与例句均为介词短语作状语后置句;A为被动句C为判断句D为定语后置句) 8.B (①表现文天祥忧思国难;③表现文天祥舍家为国的义举;⑤表现文天祥“险象环生”的处境) 9.A(江万里不是文天祥以前的朋友,而是以前曾经担任过宰相的人,算是文天祥的前辈

译文: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在集英殿对答皇上的策问,被皇上亲自选拔为第一。德祐元年,皇上下诏号召天下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召集郡中豪杰,有万余人。他的好友劝阻他,文天祥说:“既然国家抚养臣民三百多年,一旦国家遇到紧急情况,向天下征集兵员,竟然没有一人一马响应入关,我对此非常遗憾,所以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行动来对众宣示,期望天下有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的忠臣义士。”于是倾尽家财为军费。第二年正月授任临安知府,不久又授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朝廷派他到元营请求和好,跟元丞相伯颜在皋亭山谈判时据理力争。元丞相伯颜气愤地扣押了他,文天祥随元军向北到了镇江。后来趁夜色逃到真州,辗转到了高邮,渡海到了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逃到南岭。文天祥正在五坡岭吃饭,张弘范的军队突然抵达,文天祥仓皇出逃,千户王惟义上前抓住了他。文天祥被押解到潮阳,带去见张弘范,张弘范的近侍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拜,张弘范用对待客人的礼节接待他,带他一起到崖山,让他写信去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护卫皇上,还教别人背叛皇上,能这样做吗?”张弘范坚持索要劝降信,文天祥就将他过零丁洋时所写的诗写出来交给张弘范。崖山被攻破之后,张弘范派人护送文天祥去京师大都。文天祥在北方共有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始终不屈服,于是元世祖召文天祥入朝,对他说:“你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说:“文天祥受大宋恩泽,担任宰相,怎能臣事他姓之人呢?只愿赐死就满足了。”可是元世祖还是不忍心杀文天祥,就让他退下了。有人进言,竭力赞成依从文天祥的请求,元世祖同意了。文天祥临刑时特别从容。向南方行了拜礼后死去,死的时候年仅四十七岁。 三、诗歌鉴赏:

第3页 共10页

阅读《钱塘江春行》完成10-13题(8分)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⑴选自《白氏长庆集》。钱塘湖,即杭州西湖。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太原(现在属陕西)人。唐代大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 ⑵孤山: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山上有孤山寺。 ⑶贾亭:贾公亭。唐代贞元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建造这个亭。⑷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⑸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⑹暖树:向阳的树。⑺不足:不够。⑻白沙堤:指西湖的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 10.对颔联内容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具有画面感。构图的背景是“暖树”和“春泥”,主体是“早莺”和“新燕”。

B.具有动态感。一个“争”字,一个“啄”字,把飞鸟的灵动与欢快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C.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几处”?“谁家”?妙在说不清,让读者放飞想象。 D.给人丰富的生活知识。拓展了读者的视野,了解了“早莺”和“新燕”的生活习性。

10. 【解析】早莺争暖”,新燕啄春泥搭窝,这里作者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在突出湖上春的活力与生机,并不是有意写“生活习性”。 【答案】D

11.对为尾联中“最爱”一词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之情 B.画龙点睛,突出了诗人喜爱钱塘湖的原因。 C.巧用白描,突出了钱塘湖畔绿色醉人的景象。 D.刻意渲染,表达了诗人对钱塘湖美景的依恋之情。

11.【解析】这首诗抒发了诗人观赏钱塘湖早春美景的喜悦之情,而“最爱”一词直接吐露诗人对西湖的由衷喜爱。 【答案】A

12.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的兴趣不在于集中介绍某一景物,而是从总体着眼,描绘湖上的春意。 B.“渐欲”“才能”两个词语,动态地表达着“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 C.这首诗观察点不在某一处,而是边行走,边观察,多角度描写钱塘湖春景。 D.这首诗处处紧扣季节特征,把春天的钱塘湖描绘得生机盎然,十分迷人。

12.【解析】诗的首联“孤山寺北贾亭西”明确了所写春景的方位,也便明确了观察点之处——钱塘湖。 【答案】C

13.与本诗感情基调最为相近的一项是( )

A.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B.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

第4页 共10页

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 word版有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2usu44p4m6d7jn4l8uv58u602x7bw012kx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