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经过对每一个子指标,每一项子指标的平均分值汇总,以及标准方差的计算(标准方差衡量的是个人的评分与最后的平均分之间的差异程度,方差越大,说明填表人在这点上的看法差别越大,反之就是填表人在这点上的认识比较统一),企业现行流程管理状况就跃然纸上了。就平均分和标准方差做个简单的数轴图,每个子项都会在数轴图上有个相对位置。一般来说,我们认为每一个指标的分值会有这么四种情况:?
?
?
?
平均分低,标准方差也低:说明现状不理想,而且大家的认识普遍统一;平均分低,标准方差高:说明现状不理想,但是大家在这点上的认识不一致,至于导致不一致的原因需要进一步的探究;平均分高,标准方差也高:说明现状情况良好,但是大家的认识差异大,同样的,导致的原因需要调查;平均分高,标准方差低:说明现状情况不错,而且大家认识一致,这应该是企业最放心的,也是最喜欢看到的一种状态吧。?
?
在评价B指标情况的时候,情况会有点不同,因为权重这个常量的参与,使得原来的二维数据变成了三维。因此前面提到的四种情况可能就要演变成8种情况,如果套用数学公式来计算,在无权重的情况下,可能的状况是22,但有了权重以后,可能的状况就演化成了23,如下图所示:可以确定的,对于那些平均分低,标准方差低,而权重系数大的指标,企业需要优先考虑,因为他们所代表的就是企业现有的主要问题。再回过头来看看,中国的企业的流程管理走到哪里了?流程重组的概念出现在中国已经近8年了。这8年中,有数不清的企业在进行着流程重组,流程优化等等关于流程的各种动作。从BPR是ERP必须的前奏,到BPR的单独出列,再到流程管理,纷纷攘攘。那么企业的流程到底管得怎么样了?是不是只要上了ERP,重组了一遍流程以后,就万事皆休了?是有了自己的一套流程方法体系还是仅仅是画了流程图,束之高阁?流程与绩效考核挂钩了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