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期
专家引领 互动交流 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成长
10月25日8点30分,重庆、青海两地的学员再一次相聚东师净月校区软件学院的第三计算机室,共同聆听解月光教授《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讲座。
讲座开始之前,解教授为全体学员带来了一些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的信息技术优秀教学案例,并要求学员们认真阅读,为后面的互动交流做准备。一刻钟之后,正式的互动交流开始了,在解教授的组织下,我区学员田玉春率先登场,针对《用PowerPoint做游戏》这篇教学设计,分别从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激励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独到见解,青海的学
员也不甘落后,紧随其后,对同一篇教学设计也作出了自己的不同理解。就这样,从小学、初中,一直到高中,两地学员轮翻登台,侃侃而谈。解教授听着每个学员的不同见解,以缜密的思维,层层递进,抽丝剥茧,参与互动,时时点评,几度引起共鸣。
互动结束,解教授针对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一
堂完整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要结合生活实际围绕四个问题进行,“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要带着微笑和激情走进课堂,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这样将有利于激励和支持学生自主学习。
下午,两地学员还共同聆听了东师大副教授刘志勇作的《校园门户网站建设》的报告,从网站建设背景、建设
目标、建设思路、建设方法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如何建立好、维护好校园门户网站,使学员们受益非浅。
以“目标导学 自主为先”理论
深化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
——听《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基本模式》讲座有感
渝北区回兴小学 袁斌
期待已久的这次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从10月20日开始,已着着实实的在东北师大进行了5天,从刚拿到排得满满的课程表的紧张心情开始,已经逐步被专家们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讲课风格带来的愉快心情给取代了,原来培训也不是这样的枯燥无味,不同的授课老师、不同的授课内容以及不同的授课风格,让我耳目一新,更让我感觉到幸福而充实。
几天来,专家们分别从信息技术教学的理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数字化校园的基础规划与设计,Windows安全策略等方面对我们进行了培训,收获很多,其中朱玉民教授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基本模式》中提到,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目标导学,自主在先”的原则对我启发很大。
“目标导学,自主在先”,我的理解是:一堂课成功与否,关键就是看这堂课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整个教学过程是不是在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整个过程中学生是不是主动参与了进来。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将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的一些重点、难点转化成学生可以很容易的接受的教学信息,让学生主动的、自觉地参与到这些教学活动中来,充分展示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无限魅力,从而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实现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
如何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最为关键的就是找到一个切实有效的整合点,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的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因素和重要的教学环节上。朱玉民教授说:“整合就是物化、转化信息的技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就是将教学中的重难点、关键的教学因素和教学环节转化为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接受的信息的技术。信息技术从最初的机械信息技术、电化信息技术,到现代信息技术,历经了半个世纪的发展,从最初的三角板、直尺到幻灯机、录音机,再到现在的计算机、投影仪,物化、转化信
息的能力不断提高。在讲到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科整合中的优势时,朱教授激情四溢,时而孩子般跳起,时而急步向前,时而驻足凝视,以他亲身经历的教学案例,一一为我们进行讲解。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不足,也明确了以后努力的方向。接下来,我要不断的消化吸收,将这次培训中所学的信息技术教学理论、网络技术与教学、学校的网络管理相结合,灵活运用,为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和网络化管理作出贡献!
自主学习,想说爱你也容易
童代兵
自主学习是好东西。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客观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内在的认知体系的过程。研究表明,学生参与体验能加快这种转化的速度,更快形成内在认知体系新的稳固的平衡。自主学习就在这样的理论背景下产生。
十年前,我所在的学校就极力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还曾为此专门建了一个二十四个机位的多媒体网络环境,来研究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课题为《网络环境下的小班教学研究》。十多年过去了,今天自主合作探索的课堂教学理念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在实践应用中并没有想象的理想,操作起来还比较困难,仍然在苦苦摸索。自主学习,想说爱你真的不容易。今天有幸听了东北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朱玉民关于智慧课堂的讲座,豁然开朗。我知道了我们对自
主学习的认识存在很多的误区。
首先,自主学习不能孤芳自赏。自主学习不是孤立的,而必须是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才能实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自主学习前必须明确学习目标和内容,才能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也就是“目标导学,自主再行”。这才是真正的自主学习。在具体实践中,不管自主学习的环节大小如何,都应先让学生“明明白白我的心,才知道我的真感情”。即要让学生先知道我要学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要达到什么学习结果。要么口头提示,要么文字展示;要么关键词强调,要么图形引导,要么问题设疑等等。什么学习方式之前都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更甚。
其次,自主学习必须把握两个关键。一是设疑引思,二是激活已知。朱教授举了很好的例子。同时让我们回忆起传统的课堂教学环节“祖父胸口痛”,即组织、复习、新授、巩固和作业等过程。其中的复习环节,就是激活已知,给新课做铺垫的过程。组织课堂引入新课也常常是设疑引思,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过程。只是我们没有去找恰当的理论作支撑。
听了朱教授的讲座,让我们对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在实施自主学习时,只要抓住目标导学这一前提,把握设疑引思、激活己知这两个关键,我想,自主学习想说爱你也会变得容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