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论文 选送材料 行师道,立师德,铸师魂
——浅论新时期下的教师职业道德
平昌县粉壁小学 杨海
摘要:教师职业道德包括师道与师德两个方面。“师道”是指
教师的为师之道、为学之道、为人之道;“师德”是指教师必须遵循的专业道德行为规范。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激发教师关爱学生的源泉,是教师高尚人格的集中体现,也是学生体验学校生活、认识社会、感悟人生的窗口。因此,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公正对待教育,公平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教师职业道德应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师道,二是师德。在中国,最早系统论述“道德”的是老子,他留下了被后世奉为经典的《道德经》。“道”原为人行必由之路,引申为人必须遵循的准则、规律,所以“德”应从“道”而来。由此我们可以推出这样一个结论:人必先有道、先悟道而后有德,我们可以把时新时期的“道”理解为“行业之规”。教师当然也要有道,即“师道”。韩愈曾在《师说》中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他认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汉儒董仲舒曾说过:“善为师者,既美其道,又慎其行。”这里的“师道”则是指教师的为师之道、为学之道、为人之道和爱生之道、育才之道、创业之道,就是指教师的责任:传承文化知识、培育优秀人才、延续人类文明、推动社会发展。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它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师范”,
学高可为师,身正方为范;二是“修养”,修身以教人,养性以正心。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激发教师关爱学生的源泉,是教师高尚人格的集中体现,也是学生体验学校生活、认识社会、感悟人生的窗口。我认为新时期的师德主要体现为师品、师智、师能、师表四个方面:
一是师品,即优良的师德风范
师品重在德高,教师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起着桥梁作,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教师用自己优秀的思想品质和高尚的情操去影响学生,她使迷途者重返正道,使气馁者鼓起勇气,使落伍者急起直追,使怯懦者直视人生,使勇士们更加奋进。
二是师智,即扎实的业务修养
作为教师,应具有渊博的知识、专业精神,科学精神,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才能靠本领、靠能力、靠水平,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傅任敢先生曾说过:“在现今世界,做事有几个信条:(l)要肯于做事;(2)要忠于所做的事;(3)要久于所做的事;(4)要专于所做的事”。教师只有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艺术和教学效果,才能培养出时代主流人才,才能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三是师能,即得体的教育方法
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把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与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结合起来,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的思想实际联系起来,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才能让教师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心理世界,思维世界。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打通学
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心理世界,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境;关注学生独有的文化,增加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多维有效的互动;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注重学生生活的丰富性,乐趣性,幸福感。
四是师表,即高雅的个人气质
教师的风度、仪表、情绪、爱好、态度是教师美好的心灵,优秀品质及道德情操的外化,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教师的文明风度在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美的风度来自美好的心灵,教师的文明风度直接而形象地反映教师的道德、情操、品德及个性。
师德,乃师道之内涵,师言师行,乃师道之外现。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也就是告诉我们作为人民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多么的重要。陶行知也说过:“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表的地步”也就是告诫我们作为教师应该自觉率先垂范,真正为人师表。因此,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公正对待教育,公平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一、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教师以自己的言行去感化学生,胜于口头说教。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必须做到。2007年我接了一个新
班,良莠不齐的学生,混乱不堪的教室,毫无规律的生活学习习惯,萎靡不振的精神状态,让我不知道从何下手教育学生,管理班级,我深知让这一群懵懂无知的少年养成良好的习惯,空洞的说教,根本不会起作用,于是我主动扶起横七竖八的桌椅,捡起满地的废纸,看到学生无规律的生活学习习惯,我便以身为范,以自身的生活工作规律影响学生,看到学生精神萎靡不振,我便每天衣着整齐,精神焕发,学生看到我的一举一动,都模仿起来,在短时间,班级面貌及学生状态都有很改观。因此,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对学生有着最具体、最直接、最深刻的影响,教师的一举一动被学生所模仿,教师的表率作用在学生心目中便成为无声的命令。
二、教育公正作为教师的一种美德,关系到教育的成败。 教育公正,是教师从教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是教师高尚人格和美好品质的生动体现,教师的公正、无私、善良、正直,能使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体验到公正的合理性,从而成为他们成长的健康心理的基础。有利于影响和激励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培养优秀品质;有利于得到学生的信赖和尊敬,形成健康的教育活动局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新时期的教师应在实践教育公正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四个方面:一是尊重学生人格和受教育的平等权利;二是公正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三是公正合理地评价学生对学生;四是“赏罚”要公平合理。
三、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2008年汶川地震,震撼国人之心,彰显民族之魂。那一刻,教
师用血肉之躯为学生筑起不倒的长城,用无畏之魂为学生驱走恐惧的梦魇,那一刻,师者的刚毅足以震慑死神的威胁,师德的光芒足以穿透废墟的黑暗。谭千秋、苟晓超、刘继军、许念华??无不体现出大爱无边,师爱无言,在亲人与学生的抉择中,他们在危难时刻尽显师德光辉,他们用身驱护住学生,用双手托起爱心,用生命诠释师魂,用师魂凝聚力量。有了这样的教师,学生之幸,教育之幸,民族之幸,有了这样的师德,才会让我们感受教师的崇高,才会让我们休会生命的价值,有了这样行为,才会将师爱传承下去,才会将师魂彰显。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是两个对立的面,而一个面的相互联系的点而已,是相互尊重,互敬互爱的一个整体。夏丐尊曾指出:“教育之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就不能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孟子说:“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三乐也!”认为培养人才为人生三大快乐之一。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我认为教师所追求的不是官运、不是财富、不是享乐,而是内心的和谐与平静,即心乐。所以作为教师应当积极加强自身修养,主动调整自身行为,在师道的前提下修师德,以师德服务于师业。在工作生活中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人,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人,以科学的方法去引导人,以真诚的爱心温暖人,以优秀的成果去鼓励人,以完美的人格去塑造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