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父亲的手提箱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22 16:23:3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父亲的手提箱》教案

授课教师:

一、教学目标

1、紧扣本文线索,理清全文脉络。 2、分析重点语句,体味作者情感。 3、简析本文特色,归纳文章主旨。 二、教学重点

1、抓住关键语句,赏析重点段落,理清全文脉络。 2、围绕课文线索,体味情感变化,感受父亲形象。 三、教学难点

围绕课文线索,理清全文脉络,体味情感变化。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问题牵引、探究法 五、教学工具

图片、视频、电子白板等多媒体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介绍我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导入课文。 (二)、作者简介

奥尔罕·帕慕克是2006年诺贝文学奖得主。

土耳其作家,被认为是当代欧洲最核心的三位文学家之一,是享誉国际的土耳其文坛巨星。主要作品有《雪》、《伊斯坦布尔》、《我的名字叫红》、《黑书》《杰夫代特先生和他的儿子们》。

本文是2006年12月7日在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的受奖演说的节选。

(三)、破题设疑

通过预习及宣读提示,我们知道手提箱是本文的线索,全文始终围绕手提箱来写,但肯定不是为写手提箱而写手提箱。因为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

的受奖演说一定谈到与文学观念、文学创作等与文学相关的内容。他们又是如何关联起来的?带着疑问,还是让我们先看看这只手提箱吧。

(四)、课文赏析

1、请一位同学朗读1—7段,同学们思考并解决如下问题: 父亲的手提箱是什么样的? 父亲为什么给我手提箱?

我为什么好几天不敢碰父亲的手提箱?

2、齐读8—10自然段,同学们思考并解决如下问题: 是什么想法促使我第一次打开了父亲的手提箱? 打开父亲手提箱,儿子有哪些发现,又有哪些感触? 3、自由读10—11自然段,感受生活中真实的父亲。

前文提到“父亲写作时代表的并不是我的父亲”,生活中的父亲是什么样的? 自信、坦然、快乐,从不以威严压抑儿子的自由,不断鼓励我从事文学创作。 4、齐读12—15自然段,体味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5、课外延伸,体味情感 延伸材料:

朗读史铁生《我与地坛》中的语句。 观看莫言《讲故事的人》的视频。 (五)、解疑归题 见课件

(六)、学习小结

全文始终围绕手提箱来写,这是本文的艺术特色之一,表面上写手提箱,实则写父亲,表达了对父亲的深深怀念。在表达了对父亲的深深怀念同时,又阐明了自己写作体验及文学主张。十分契合发言场合。这又是大师的匠心独运。

八、课外练习 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九、板书设计 1、黑板板书:无 2、电子板书:见课件

搜索更多关于: 父亲的手提箱教案 的文档
父亲的手提箱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3oxr7mj9a5nrao1skjz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