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作者:陈勇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7年第15期
摘 要:学校教育是主体,是连接家庭、社会的桥梁,唯有通过对家长的培训,转变家庭教育的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才能通过家庭去改变社会,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同时社会与家庭又会反过来促进学校办学,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从而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关键词:三位一体 教育模式
现代教育体系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学校、家庭和社会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和要求。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应融为一体,相互沟通,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学校教育是主体,是连接家庭、社会的桥梁,唯有通过对家长的培训,转变家庭教育的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才能通过家庭去改变社会,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同时社会与家庭又会反过来促进学校办学,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从而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一、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仍然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出现了学校教育孤立、家庭教育随意、社会教育无力的局面 (一)家庭教育的误区
1.过分溺爱——溺爱孩子是人性之中爱的光辉的一种畸形心理,在这种非常态的爱被放大以后,温柔变成一副枷锁,疼爱化作一个圈套。对此,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段经典的话:“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2.望子成龙——许多家长成才心切,理由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完全不会也不去顾及孩子爱玩的天性,死记硬背,一味地命令式教育,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坚持性和创新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抛之脑后。
3.物质刺激——物质刺激是中国父母独有的撒手锏:考试成绩全部85分以上,给孩子买飞机玩具和酸奶;要是能在全班排名中进入前三,奖励100块钱。反此种种,方式不同,但刺激效果却惊人的相似。当人生观的追求转化成物质上的贪婪,我们又从何谈起独立的竞争意识和健全的人格呢?在孩子的心灵里,这是一种变相的拜金主义诱导,也许正是从这一刻起,一道腐败的大幕已经悄悄拉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