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摘 要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摇篮。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新课改的呼唤,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高度肯定和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为中外教育家所共识。但是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的缺失已成了不争的事实。具体表现为:从来不提问;不愿或不敢提问;不会或不善于提问。造成学生问题意识的缺失的原因主要是教师和学生自身两方面的原因。因此必须通过营造和谐氛围,创设问题情境,改变教学观念,教给学生质疑方法,把握质疑契机以及拓展提问时空等策略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最终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关键字:语文教学;问题意识;缺失及原因;培养策略
Abstract
Problem consciousness is thinking of motivation, innovative spirit of cradle. Strengthening students' problem consciousness is the call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is the starting point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innovative spirit. Highly affirmation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roblem consciousness for domestic and oversea educator consensus. But our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classroom teaching high school students lack of problem consciousness has become the fact that does not dispute. The specific performance: never questions; Unwilling or dare not questions; won’t or are not good at asking questions. Because student's problem consciousness, the lack of are the main reasons why teachers' and students' own two reasons. Therefore must pass create harmonious atmosphere, a problem-context and changing teaching concept, teach students questioned method, grasp the opportunity and expand questions questioned space-time strategies to train and motivate students' problem consciousness, finally to promote students' innovation spirit and innovation ability of development.
Key words:language teaching,problem consciousness,lackand reasons,trainging strategy
引 言
新课程呼唤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研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摇篮。”1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关键在于问题意识的培养。而小学生问题意识的缺失已成了不争的事实,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一、问题意识的概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了解什么是问题意识,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具有哪些积极意义。
(一)问题意识的含义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新的发现——创新。心理学理论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观点是:科学上很多重大发明与创新,与其说是问题的解决者促成的,毋宁说是问题的寻求者促成的。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自由落体定理”的科学修正及创新,非常清晰而准确地说明了这一点。因为比萨斜塔上的试验几乎人人可为,但是能意识并发现这一问题存在的仅有伽利略一人。就像每人都看到过成熟的果子从树上掉下来,但没有谁能像牛顿那样思考: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往下掉?正是由于牛顿的这个问题才创立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些理论与实践,非常有力地证明了一个简单却是十分重要的命题: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所以没有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活动将成为无本之木。2
具体地说,问题意识的过程由低到高可分成三部分:第一,发现问题;第二,解决问题;第三,具有问题意识。
高度肯定和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中外学者所共识。早在两千多年前,
1许建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探索与培养[J].科学教育,2008,(2):16
2姚本先.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N].中国教育报,2006.
孔子就要求自己和学生“每事问,”他高度评价问题的价值及意义,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是对问题意识作用的充分肯定。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得更生动形象,他在一首诗里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国外也有很多学者极力推崇问题及问题意识。苏格拉底认为,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诞生。爱因斯坦也强调:“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3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的灵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二)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针对以上种种关于问题意识的阐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意义便不言而喻——不仅是对传统语文课堂的改善,有效地实施新的课程标准,最为重要的是,在实施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中能让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众所周知,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更有必要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因此,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意义是显著的,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激发学习的兴趣,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倡导的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允许学生自主提问的课堂中能得到充分体现,同时也有利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小学语文课文《七色花》一文时,在师生讨论“为什么珍妮最后一片花瓣用得有意义”时,一学生的问题:“老师,珍妮为什么只是让那个双腿有病的男孩站起来走路,而不是让所有双腿有病的人都能站起来走路?”因为此学生的这一提问,文章的主旨“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比帮助自己更快乐,启示学生帮助有困难的人”便自然而然的生成了。同时,由于此问题的提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变被动的“要我学”为“我要学”,老师趁此情景让学生改编课文结尾,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他们依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积极思考,积极想象,为课文改编美好的结局,课堂因此而生机勃勃,不但学生的潜能被充分引发,而且大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2、有助于学生勇于探究,追求创新的精神和能力的形成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提问是学生个体获取知识的心理能力的外部体现。学习是从发问开始的,没有自己的问题,就永远没有创造,敢于提问,善于提问是积极思维,富有创造性的表现。由此可见,语文课堂上教师再精妙的提问也无法
3冯德聪.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R].开题报告,2009.
替代学生独立思考,只有真正把提问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才能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促使其勇于探索、追求创新,进而形成此种能力。
3、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和拓宽学生的视野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儿童心理学,充分揭示了儿童主动参与在儿童智慧、思维、认知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当儿童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后,高度集中的思维状态迫使其去寻找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一系列“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思维的阀门被打开,他们不再满足于书本上提供的材料。一方面,通过认真思考、提问开发了智力。另一方面,由于问题的提出,学生还会积极主动的去探索,或努力想象,或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思维的活跃、想象的开展、课外知识的搜寻,这些,都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丰富学生想象,拓展学生的视野。
4、有助于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从“问题意识”的概念中我们知道,问题意识伴随着学生的怀疑、困惑、研究的心理状态,也就是说,学生的问题意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维状态,影响着学生参与学习的激情和态度,只有学生对正在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怀疑,产生了寻找真理的欲望,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小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与原因
在新一轮课课程改革下,当今教育非常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但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仍存在着问题意识缺失的现象,造成学生问题意识缺失有其一定的原因。
(一)当前小学生问题意识的状况
当前,由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环境因素影响,小学生都普遍少年老成,缺乏问题意识。他们很少自己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更多地是被动学习,习惯于接受学习。他们在学习中缺乏积极参与意识,习惯听老师讲,听老师说。一切按照老师所说的,完全照做。
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中出现了一种“怪圈,”随着年级的升高和年龄的增长,学生的问题越来越少。 一、二年级大多数敢说、敢问,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而到了五、六年级,学生就开始变得老成了,沉默寡言。具体表现一下几种类型:一是从来不提问,二是不愿或不敢提问,三是不会或不善于提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