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采用 “公司+示范基地+农户+科技” 的模式,按照GAP要求,与林业部门合作在全县4个项目乡镇建设4000亩的规范化种植推广基地。
4)科研服务体系建设
建设全县中药材科技服务中心一处,基地技术服务中心
4个。
1.1.7 总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21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800万元,占总投资的86%,流动资金300万元,占总投资的14%。 1.1.8 资金筹措
项目资金筹措渠道:企业自筹1300万元,占总投资的62%, 申请农业银行贷款500万元,占总投资的24%。申请国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300万元,占总投资的14%。
1.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下表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3.1 国家及000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
第 6 页
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3.2 国家农业科技发展纲要 (2014——2020年)。 1.3.3 000省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 1.3.4 000省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决定。
1.3.5 000省《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产业化开发的决定》。
1.3.6 000省委省政府《关于陕南突破发展的若干意见》。 1.3.7 《000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 1.4 综合评价与结论 1.4.1 综合评价
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符合000省《陕南突破发展的若干意见》和《000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的精神要求,市场前景较好,建设内容和规模切合实际,技术方案科学可行,投资估算合理,组织管理机构设置合理,管理措施得力,运行方案科学可行,符合环保要求和规定。
从项目的财务和经济分析来看,①投资估算合理,资金筹措方式可行,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② 投资收益率高,回收期较短,偿债能力较强,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③ 项目实施后,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繁荣,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从项目的社会效益分析来看,该项目的实施有助于促进陕南猪苓、重楼和白芨产业链的形成,带动退耕农户的增收,同时为猪苓、重楼和白芨的稳定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同时通过建立仿生种植示范
第 7 页
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点。开展猪苓、重楼和白芨的良种先育、繁育和保存研究,建立优质资源库,为名优道地中药材的稳定发展进行有益的探索。
1.4.2 结论
该项目有显著地综合效益,具有可行性。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000位于000省秦岭南鹿,,属长江水系流域,北连关中,总面积34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万亩,辖19镇,204个行政村,总人口29.3万人。000地处秦岭腹地,是国家南水北调的水源地,多年来为确保南水北调不受污染,镇安不能发展大型工业尤其是化工企业,因此000农民只有农业收入,基本没有工业收入,多年来全县财政收入维持在
第 8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