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静压桩施工防护方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4 1:33:2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静压桩施工安全防护方案

编 制:审 核:批 准:日 期:

静压桩施工安全防护方案

一、 工程概况

**工程总建构筑物面积10067m。整个工程由两个混合絮凝沉淀池(下叠清水池)、回用水调节池、吸水井、送水泵房、储液池、均质滤料滤池、反冲洗泵房、配水井、加药加氯间、办公楼等组成。其中混合絮凝沉淀池(下叠清水池)、送水泵房(控制室、配电室)、配水井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桩型为PC-AB400(75)和PC-AB500(100)两种,根据设计要求,本工程桩基工程应采用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设计桩深分别为37m 、25m、29m等3种长度。

二、工程地质条件

依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可知在场地所研究的深度内有性质如下的地层分布: 1-1层:杂填土

灰色,结构松散,分布与地基土表层。为近年水厂处理后冲填土。该层厚度0.3~2.6米,成分由淤泥组成。 1层:粘质粉土

黄色、可塑、厚层状,铁锰质结核,干强度中等,无摇振反应,韧性中等,中高压缩性。局部缺失(ZK17),厚度0.7~2.6米。该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尚可。 2层:淤泥质粉质粘土

灰色,流塑,厚层状,干强度中等,无摇振反应,韧性中等,土面粗糙,高压缩性。全址分布,厚度1.4~4.7米。该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较差。

3-1层:粘质粉土

灰色,稍密,中高压缩性,干强度低,摇振反应快,韧性低,土面粗糙。不连续分布,厚度1.5~5.8米。该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尚好。 3-2层:粘质粉土

灰色,稍~中密,中等压缩性,干强度低,摇振反应快,韧性低,土面粗糙。不连续分布,厚度1.2~5.3米。该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较好。

2

4-1层:淤泥质粉质粘土

灰色,流塑,含粉土团块,干强度中等,无摇振反应,韧性中等,土面粗糙,高压缩性。全址分布,厚度19.5~24.0米。该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较差。

三、现场条件及周边环境简介

本工程现场施工场地表层为松散的耕植土,目前施工正值浙江宁波地区多雨的梅雨季节,工程施工组织难度较大,桩基机械作业、运输车辆出入受雨季影响较大。

混合絮凝沉淀池(下叠清水池):东侧距围墙最近约22.4m,距配水井约9.85m,南侧距围墙约12.23m,围墙外5.7m是观海卫镇拆迁安置房。西侧距回用水调节池约21.85m,距均质滤料滤池约19.7m,距反冲洗泵房约21.47m。北侧距2号储液池约17.44m。本区域是本工程静压管桩施工的重点区。其他详施工平面图。

四、打桩防护及监测方案

根据周边环境特点、现阶段现场情况和工程桩的桩型选择,本方案考虑采用如下的防护措施:

1、在规划的施工道路、施工区域铺填塘渣

现有地表土层为杂填土,土质松散,承载力低,加之面临多雨的季节,施工场地泥泞,现有施工场地难以满足压桩机械(自重达220吨左右)、管桩运输车辆、吊装机械施工需要。为了确保桩机等机械的施工安全,自进场大门围绕压桩区域铺填塘渣(厚约1.5米)修设一条临时施工道路,作为桩机及其他车辆进出的通道;压桩区域及桩机运行需要的工作面铺填0.5m厚左右的塘渣,保证桩机正常运行。 2、挖设防挤沟

静压桩的施工过程中,由于表层土会产生水平位移,并直接挤压到墙体及居民楼基础,可能造成墙体开裂,所以我部将在场区四周桩机运行范围外挖设一条深约1.5~2.0m、宽约1.5m的防挤沟,见附图。在防挤沟内设置集水井,地表水和空隙水能迅速汇集到集水井中,及时组织排水。围护桩施工时,为保障桩机的正常行走,对有影响的

防挤沟用塘渣填满(沟底埋设排水管)。

3、设置应力释放孔

在靠近民房旁一侧设置两排应力释放孔,每排间隔2.0米左右打设一个应力释放孔。应力释放孔用钻机成孔,孔径φ600mm,孔深约40米左右(从现地面往下计)。为保证应力释放孔不出现严重的塌孔现象, 应力释放孔内放竹片笼,具体结构见附图。为保证应力释放孔发挥最佳作用,应力释放孔施工应略早于预应力砼管桩施工。

对桩架行走有影响部位,在应力释放孔的孔口上盖2~3张脚手竹片,然后回填黄砂或塘渣,以保证桩机有足够的施工工作面。

桩基施工时,在打设应力释放孔后对可能桩位偏位进行预估,并采取措施防止桩位偏位超过规范要求。 4、合理安排压桩施工顺序

一般来说,地基土体的受力变形影响方向与沉桩的施工顺序方向是一致的,在沉桩起始处地基土体的变形和超静孔隙水压力较小时,影响范围也较小,而在沉桩终止方向上土体的变形和超静孔隙水压力受到多组压桩的约束土体受挤压变形明显增大,影响力涉及到的范围也增大。为此,压桩时的施工顺序应从背离所需重点保护的建筑物及道路,向远处推进。对于减少土体变形能够起到较好的作用,见附图。 5、控制压桩速度

从有关资料及施工经验来看,控制压桩速度是非常有效的预防措施,如施工中压桩速度越快,土体受挤压力及地基土体变形也越大。故压桩施工中本着当靠近需保护建筑物及镇西南路处,相应地放慢压桩速度,相对远离道路及建筑物时适当加快压桩速度,这样使得既能够控制压桩的数量,又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施工工期要求。 6、加强观测

压桩防护技术措施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采取加强观测土体变形的施工技术措施。施工中可能引起土体挤压变形,影响周边环境,应对土体地表隆起及侧向的位移变形设置观测点,及时观测防挤沟内测土体的位移。土体变形观测设专人负责,早、中、晚各观测一次,如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加强观测并及时报告。针对该工程压桩施工时绝不允许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明确要求,当监测到地面水

搜索更多关于: 静压桩施工防护方案 的文档
静压桩施工防护方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4jel7dgqy4qfr116rk5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