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丹霞地貌特征及旅游价值探析
张璞 1 , 黄志英 1 , 沈来福 2 , 刘三乐 3 , 陈红娟 1 , 陈丽红 1 ,
( 1. 石家庄经济学院资源学院 石家庄 050031; 2. 安徽省 324地质队池州 247000; 3. 内蒙古自治区第五勘探开发院包头 014010; )
提要: 承德盆地地处华北板块的北缘, 燕山造山带东段。在漫长的地质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大量的地质遗迹。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丹霞地貌。通过对其岩石特征、构造条件、气候条件等分析, 阐明了丹霞地貌发育的条件、总结了丹霞地貌发育的特征、分类以及演化过程。同时与我国其它典型地区丹霞地貌进行对比, 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并对造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其旅游价值进行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 丹霞地貌; 地质遗迹; 旅游价值
中图分类号: P931文献标识码: A
\丹霞\是地貌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是在地理学研究中更是如此。自 1939年陈国达首先提出\丹霞地形\即丹霞地貌的概念以来, 中国丹霞地貌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曾昭璇、彭华、黄进等学者对丹霞地貌的概念、丹霞地貌的特点、分布规律以及成因问题等; 齐德利等对于我国丹霞地貌的区域性分异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1977年陈传康开辟了我国丹霞地貌构景效果及旅游开发的实践研究方向, 标志着丹霞地貌旅游应用研究方向的形成 [ 1- 2 ] 。除此之外, 彭华、肖自心、、邓美成、张忠孝、陈建赓、杨明德、宋平、李华章、卢云亭、张林源、刘朝阳、黄进、李永春等 [ 3 - 11 ] 等撰文对丹霞地貌旅游资源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在丹霞地貌旅游资源保护方面, 彭华、胡镜荣、黄进、刘嶂、赵全科等发表了一系列论著, 对这种不可再生的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做出了很大努力。还有众多的学者针对各地区丹霞地貌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 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研究方法上均取得了重大成果。
我国是世界上丹霞地貌分布最多的国家, 到目前为止已发现 668处。建立的三批国家地质公园中就有 12处全部或部分以丹霞地貌景观为主, 占 14. 1%。我国丹霞地貌分布广泛, 亚热带湿润区、温带湿润
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都有分布。从区域上来说可以分为东南 ( 浙、闽、赣、粤、湘、桂等省区)、西南( 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过渡带)和西北 ( 包括龙山周围、河湟谷地) 三大集中分布区 [ 12] , 受地域、气候、地质条件等的影响, 各地丹霞地貌形态和景观特征分异性较大。根据齐德
1
利的研究其中东部区丹霞地貌以峰林、赤壁丹崖、一线天、天生桥景观为主, 西南区以赤壁与急流瀑布相伴为主要景观, 西北区则表现较为复杂, 最大特征 * 收稿日期: 2009- 12- 29。基金项目: 河北省国土资源厅项目资助。作者简介: 张璞( 1965- ) , 女, 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第四纪地质与生态环境研究。E- mai:l zhang_pu2222@ 163. com 是顶部发育黄土盖层, 形态与典型盛年期丹霞地貌有别, 呈现\圆顶、斜顶\景观壮美, 但区内差异性明显。就承德而言, 其所处地理位臵、气候、地质作用条件等均有别于上述三个地区, 因此, 所形成的丹霞地貌无论在造型上、规模上、数量上, 聚集程度上、发育阶段上、物质组成上均有其独特性。对于它的研究目前尚未见到比较完整的研究成果报道。文中拟从地质学和岩石学的角度对承德丹霞的地质特征、地质作用等其成景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并总结景观的成景过程, 通过对比突出其典型性。在此基础上对它旅游价值进行初步分析。
1 承德丹霞地貌景观分布及成因
承德位于华北板块的北缘, 燕山造山带东段。其地理位臵位于东经 11554- 11915, 北纬 4012- 4240(图 1) 。由于中生代板块活化造成了燕山地区强烈的构造变动, 形成一系列断陷盆地 [ 13] 。在这些断陷盆地中堆积了巨厚中生代陆源碎屑沉积物, 构成承德丹霞地貌的主体地层( 中侏罗世土城子组) 。主要出露于承德盆地和古北口盆地内 [ 14] 。集中程度、发育完好程度又以前者为主。所谓的承德丹霞地貌主要也是指前者而言。
图 2 承德盆地构造分布 Fig. 2 The tecton icmap of basin 1. 1 丹霞地貌形成的构造条件
影响丹霞地貌发育的因素有很多, 各种因素的不同组合, 是形成丹霞地貌差异的根本原因, 而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地质作用和外动力条件 [ 15] 。承德断陷盆地在整个燕山运动中经历了 3次挤压与 3次拉伸, 在形成的三组近东西向分布的大断裂( 尚义 -平泉断裂、大庙- 娘娘庙深断裂、丰宁- 隆化深断裂) 控制下, 形成了晚白垩世裂谷盆地, 发育巨厚的土城子组沉积地层, 奠定了承德丹霞地貌的物质基础, 同时使承德盆地成为华北地区丹霞地貌的集中分布地( 图 2)。三个深大断裂在造就盆地形态的同时, 也控制了丹霞山体的排列方向, 同时在盆地中的北东向、北西向、南北向断层和近东西向次级断层构造控制了丹霞地貌的格局和山体的形态, 特别是次级断层和大型节理( 南北向、东西向 )
2
的交汇处更是丹霞地貌发育特征最显著的地方。如夹墙沟、天桥山、磬锤峰、蛤蟆石、双塔山等为南北走向, 而骆驼山盆地中丹霞山体的排列方向基本以北北东向为主, 与深断裂方向基本一致。而石柱、石墙排列的方向主要与东西向、北东向、南北向河北西向的断层和节理延伸方向基本一致。
1.2 丹霞地貌形成的外力地质条件
大型的近东西向的断裂带与各次级断层相切构成了盆地\立交桥 \式的菱形、多边形网状格局。经过流水侵蚀和化学分解、重力崩塌作用, 发育丹崖、方山、石柱、沟谷等地貌类型。受垂直节理控制发生崩塌作用形成了壮观的陡崖。地壳抬升过程中, 地表水沿着两组垂直的共轭剪节理向下切割、渗透、侵蚀、差异性风化, 在陡崖上形成许多沿层面的凹槽, 促使陡崖岩块失衡而崩塌, 形成了承德丹霞地貌的整体形态。受风蚀作用影响, 形成了上粗下细的棒槌峰、穿山洞、穿岩洞、岩穴、天生桥、风蚀崖和陡崖雕砬子。
2 承德丹霞地貌景观地质、分类及演化特征 2. 1 地质特征
2. 1. 1 丹霞地貌的岩石特征
景观地层主要是形成于中侏罗世土城子组红色砂砾岩层。土城子组也称为\承德砾岩 \为一套红色厚层、块状复成分砾岩、砂质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为主的沉积层。内部沉积构造和碎屑组分表明, 各个部分有着不同的构造成因。砾石成份变化较大, 有安山岩砾石、石英砾石、花岗岩砾石、凝灰岩砾石、片麻岩砾石、碳酸盐岩砾石、燧石碎屑砾石等。由此可见, 承德丹霞地貌岩石组成极为复杂。其次, 砾石颗粒大小不均一, 最大可达 80cm。砾石磨圆度一般, 球度差, 分选差, 使得承德丹霞质感增强。现已开发著名景点, 如磬锤峰、蛤蟆石、双塔山等均为丹霞地貌景观。
2.1. 2 丹霞地貌的颜色特征
丹霞地貌岩石中的红色主要决定于高价铁含量的高低, 其含量越高, 颜色越红。另外, 以铁质胶结的红层, 颜色呈现艳红的色调。若以钙质或硅质为主的胶结, 则颜色较浅。由于承德丹霞地层受多期次的岩浆活动和构造运动影响, 岩石成分复杂, 且搬运距离较短, 尽管在风化、剥蚀过程中形成了以三价铁为主的胶结, 使沉积物呈现红色。但由于成分的复杂性, 造成色调产生变化( 安山质、花岗质、碳酸盐岩质砾石大部分呈现灰黑色、灰色、灰白色、肉红色等色调) , 出现褐紫色、紫灰色、灰褐色等。另外, 从其胶结物类型来看是以钙质泥砂质为主, 这样就使得承德丹霞地貌整体颜色不如南方丹霞山那样红。 2.2 丹霞地貌景观类型划分
受构造运动、气候条件、岩石成分等的影响, 承德丹霞地貌以石峰、石堡、石墙、石柱等为主, 其造型极为独特。其中尤以磬锤峰、双塔山、夹墙沟等景点最为典型。根据丹霞地貌景观的特征, 可以划分为 7种类型:
( 1) 怪石景观。特点是体态较小, 造型生动。似动物如蛤蟆、猕猴、大象; 似物品如元宝、蛋糕; 似果品如桃、梨等( 图 3)。如承德的蛤蟆石, 直径仅 20m, 高 14m。
3
图 3 怪石景观 F ig. 3 Strange rock s ight
( 2) 奇峰景观。特点是峰体兀立, 如劈似鞘, 造型奇特无比, 有刺破青天之势。形似棒锤、舍利塔、僧帽等(图 4) 。大多为单体出现, 如承德磬锤峰、双塔山、飞来峰、杵峰倒立等。
图 4 奇峰景观 F ig. 4 Grotesque in shape s ight
( 3) 峻岭景观。以奇异峻峭的山岭或山脊造型为主, 远眺其形态, 如驼峰、鸡冠、虎背梁等(图 5) 。
图 5 峻岭景观 F ig. 5 A rduous h ills sight 183 第 3期 张璞等 承德丹霞地貌特征及旅游价值探析
( 4) 雕砬子景观。由紫红色砂砾岩形成的沟谷陡壁, 在不同的地质构造与节理裂隙发育条件下, 剥蚀雕琢成各种造型地貌。如罗汉山、雕沟的雕垃子陡崖、朝阳洞的蜂窝崖等(图 6) 。
图 6 雕砬子景观 Fig. 6 C liff filled w ith burrow s sight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