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标题在依据、形式、句式等方面,都与新闻标题有所不同
1、新闻标题要以事实为根据,新闻评论标题要以观点、态度为依据。 2、新闻一般有主题,又有辅题(引题和副题),结构较复杂;新闻评论的标题则较简单,一般只有一行主题,特别重大的社论,才可加副题。
3、新闻标题语法要求较为严格,例如主题最好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而新闻评论的标题没有严格的要求,可以是一个句子,也可以是一个词组,作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不拘一格。 引论
引论是新闻评论的开头,是整篇文章提纲挈领的部分,主要担负着提出问题或表明观点的作用,是全文的统率 正论
正论,也叫正文、主体,或称“本论”,是新闻评论展开论证说理的部分。正文结构要讲究“起承转合”,切忌平淡
正论部分在布局时常常会结合使用以下几种基本的论证结构:(大题) 1、归纳论证结构
围绕所要论述的中心问题,在逐步论说分论点的基础上,归纳出总论点。这种论证方法,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概括,是符合人们一般认识客观事物的思维活动规律的。 《五四的精神是什么?》
2、证明论证结构
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论据直接证明。这种论证方法,符合人们说理的习惯,是一种基本的常用的论证结构。
《干什么不像什么,缺乏职业精神的中国人》
3、排列(并列)论证结构
先提出总论点。然后排列出几个并列的分论点,从几个方面对总论点加以阐发。这种论证方法,条分缕析,严密周详,便于把道理说清楚。 《 “明义”就是动力》 4、递进论证结构
提出总论点后,要求逐层分析,或有小到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等,把道理阐述得比较完整深刻。
《十年后月收入5000还能算中产?》 《中国迈向美好未来》
《某些官员的无耻官话令人叹为观止》 《小成功靠朋友,大成功靠对手》 5、比较论证结构
提出论点后,通过对事物本身各个发展阶段的纵向对比或与另一事物的横向对比,深入阐发道理。有比较才有鉴别,事物的特点或矛盾可以在比较中阐述清楚。 《当“全民红包”偶遇“处级红包”》 6、正反论证结构
提出论点,先反后正,或先正后反,进行论述。从正反两面说理,形成强烈对比,使是非曲直,昭然若揭。
《经济增长速度:快乎?慢乎?》 结论
结论,即新闻评论的结尾部分,这是全文论证部分的必然结果,也是文章思想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 文采
一、叙议结合,议论风生 二、通情达理,情理交融 三、起承转合,变化有致 四、言之有理,辞达理举
1、语言要准确、简明、富有哲理 2、善用形象化笔法与语言
3、讲究修辞,巧用典故和文言古语 4、多用有表现力的群众语言
练习:从文章角度、立意、论证方式、论证方法、谋篇、情感、文采等方面分析评论《凡人毛岸青》
新闻评论的分类
1、大型重型的评论: A 社论
B编辑部文章 2、中型的评论 社评、评论员文章 3、小型的评论 A短评 B 编者按 C编后
社论与编辑部文章 社论
社论是代表报社、刊物或通讯社编辑部(政党机关报代表同级党委)就当前国内外重大事件、事变或问题表明立场的指导性言论。 编辑部文章
是由社论发展来的,是比社论更有分量的、更具影响力的一种形式。与社论相比较,党报的编辑部文章容量更大,规格更高,是专门就国内外政治、思想方面的重要问题或重大事件发表的政策性言论。一般情况下,不轻易运用这一评论手段。
系列评论
由于社评、本报评论员文章在选题和论述范围上的独特要求,在实际评论工作中,经常把重
大问题分成几个方面、多种角度来一篇一篇地加以论述。通常采用“连论”的方式(如“一论”、“二论”、“三论”;“一评”、“二评”、“三评”等)。
这类系列评论,具有持续时间长、包容量大、强势效应突出等优势,是评论文章中的“集束武器”。
写作有几个要点:第一,要精心策划。第二,要紧密配合。第三,要言之有物。第四,要有评有论,以理服人。 如:《人民日报》“关注社会心态”系列评论
《人民日报》 “辩证看待社会发展与问题” 系列评论
短评(掌握)
短评,是一种短小精悍、运用灵活的评论形式,篇幅在几百到一千字左右。它内容单一、论题集中,分析扼要,往往以新闻报道或社会现象为依托,以新闻事实为立论根据,开门见山,一事一议,言近旨远,词约意深,属于评论中的“轻骑兵”、“轻武器”。有署名和不署名两种。 短评写作的基本要求
(1)立论要具体,选题要集中 (2)问题要抓准,角度要新颖 (3)善于就实论虚,叙事出理 编者按(掌握)
编者按语是对媒体所发表的新闻报道、文章进行简要的提示、评议、阐述或作补充说明的文字,正式表明编辑部的态度,一般采用于较为郑重场合和必要之处。其显著特点是“立片言以居要”。
编者按的主要表现形式 (1)文前按语 (2)文中按语 (3)编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