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学前儿童卫生学复习资料(幼师上岗证)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6 21:57:4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③不去病人家串门,隔离患儿;④加强营养,注意休息;⑤服用预防药。

3、婴幼儿腹泻可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大类。预防:①提倡合理喂养;②注意饮食卫生;③隔离消毒。 4、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①妊娠后期,孕母需增加含铁丰富的食物(猪肝),或服补血药物;②坚持母乳喂养,乳儿自生后3个月左右可逐渐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③2岁以后的儿童膳食,应多选用含铁多的食物,添加适量的铁制剂和维生素C;④早防早治消化营养紊乱及感染性疾病。

5、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预防:①安排儿童多在户外活动,多晒太阳,接受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②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蛋黄、肝等辅食。儿童多食用富含维生素D和钙质的食物;③及时治疗某些疾病。 6、肥胖症的预防:①避免过度饮食;②鼓励儿童经常参与体力活动,进行体格锻炼。

7、龋齿的预防:①注意口腔卫生;②为学前儿童提供的膳食中要有足量的钙、磷等物质,维生素和氟、锶等微量元素;③多增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④药物防龋;⑤定期口腔检查。 8、学前儿童常见的身体缺陷有脊柱弯曲异常、扁平足等。

9、外环境中一些能侵入机体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叫病原体。传染病就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

10、传染病的特征:①有病原体;②有传染性;③有免疫性;④病程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性。 (潜伏期:根据某种传染病的最长潜伏期,可以确定这种传染病的检疫期限。) (最短潜伏期:为确认发病原因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11、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传染源: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手病原体感染的动物。

传播途径:空气传播(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播方式)、饮食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医源性传播。 易感人群:采用预防接种的方法,提高儿童抗感染的能力。预防接种又称人工免疫,是将疫苗通过适当的途径接种到人体内,使人体产生对该传染病的抵抗力,从而达到预防感染病的目的。计划免疫包括基础免疫项目和加强免疫项目,也包括传染病流行前期在一定儿童群体中进行的免疫项目。一般出生6个月以后的乳儿从母体获得的抗体已逐渐消失,容易感染疾病。

第四章

1、儿童动作发育,与身体发育相类似,体现了自上而下(头尾法则)、自中心而边缘(远近法则)、由粗到细等规律。

2、学前期是完整的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连贯性言语逐步发展的时期。 3、语言的发育必须要求听觉、发音器官及大脑三者的功能发育正常。

4、语言的发育也是衡量学前儿童心理发育水平的重要标志。

5、学前儿童心理发育的评价方法主要有:谈话法、观察法、筛选检查法、诊断测验法。

6、筛选检查法:筛选的目的是运用尽可能简便的方法获取有关儿童心理发育方面的信息,以便据此作出决定,确定所测儿童是否需要作进一步的诊断性评价。筛选检查法不能作结论性的诊断,对儿童日后的发育也没有预言作用。

7、人格测验可以分为结构不明确的投射测验和结构明确的问卷法测验两大类。

第五章

1、心身疾病是一组躯体疾病或一种综合征,它是由许多因素综合作用而造成的,可能有器质性的倾向,也与个体的人格特征和其所处的环境有关联,但是更多的是与个体遭受到过度或过强的紧张刺激有关联。 2、适应,指的是个体与环境的关系,既包括个体根据环境的要求改变自己,也包括个体作用于环境。 3、紧张状态:在相对短的一段时期中,人经验的生活紧张事件越多,那么人的应付紧张的负荷就越大,就有越大的可能产生和发展健康问题和障碍。

4、儿童面临与紧张状态有关的4种类型的情况:①冲突;②社会经济状况;③教育机构状况;④心理创伤。 5、动机的冲突是心理冲突的核心内容。

6、外界环境的压力一般可分为心理压力和生理压力两大类。心理压力主要有人际关系的压力、社会关系的压力、对学前儿童的期待所造成的压力等等。

7、人的动机是建筑在需要的基础之上的,当需要和动机不能顺利实现时,常产生挫折。人所受的内在压力就越大,越易导致人的心理紧张。

8、人的自身心理强度指的是人应付内外压力的能力。

9、(论述题)学前儿童的问题行为是儿童发展过程中特有的问题和障碍。

①这类问题和障碍在儿童期,特别是在学龄前阶段,通常表现为情绪或行为方面的某一种或少数几种孤立的偏离常态,而不是一大堆的症状;②这类问题和障碍,在儿童发展的一定阶段出现,可以看作是正常现象,只有当它们表现得过分突出,或者在不适宜出现的发展阶段出现时,才被认为是问题行为;③这类问题和障碍在学前儿童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大的易变性和被动性,有的会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而自然消失,有的经过矫治即可得以纠正,有的即使终身保留也不会引起其他方面的问题。 10、对儿童期恐惧的预防,关键在于教育。在任何情况下不要对儿童进行恐吓。

11、除了对于过度焦虑的儿童可以进行心理治疗外,对焦虑反应程度较轻的儿童,则应主要采取心理上给予支持以及教育的方法。

12、预防学前儿童的暴怒发作行为,应从小培养儿童懂道理、讲道理的品质,不要溺爱和迁就儿童。 13、攻击性行为是学前儿童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品行障碍,到学龄期后则日渐减少。在学前期,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表现为当儿童遭受挫折时显得焦躁不安,采取打人、咬人,引起同伴或成人与其对立和争斗。学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可以针对教师或同伴,更多的则是针对自己的父母。

14、矫正学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应该:①注意改变亲子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同伴之间的关系;②可以配合以社会训练和性格培养为目标的心理治疗。

15、对于学前儿童的偷窃行为不能姑息,特别是如果儿童的行为属于明知故犯,则应向儿童指出问题的严重性,必要时还可以给予一定的惩罚。坚持奖励儿童的诚实行为同惩罚他们的偷窃行为有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儿童改正了偷窃行为时,更应及时给予奖励。

16、学前儿童初次上托幼机构,不习惯与父母分离,出现一些情绪波动,这并不是什么大的问题。有的儿童情绪波动过大,持续时间过长,以至拒绝或者害怕上托幼机构,一提起上托幼机构就诉说头痛或腹痛,这种情况在学龄期易发展成为拒学。对于拒上托幼机构的儿童,应充分了解其生活环境和心理状况,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游戏和集体活动,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应从根本上改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让儿童在家庭和集体生活中感受到温暖,此外,还应从小培养儿童良好的个性,消除自卑心理以及对立和反抗的态度。

17、梦魇是学前儿童中较为多见的一种睡眠障碍,以儿童做恶梦为主要表现。夜惊是学前儿童中可见的另一种睡眠障碍。

18、异食癖是学前儿童的一种饮食障碍,有这种饮食障碍的儿童,喜食泥土、石块、煤渣、蜡笔、纸张、毛发、玩具上的油漆等。

19、神经性呕吐是由于心理因素和教育不当而引起的胃肠道功能障碍,表现为反复呕吐,而躯体没有任何器质性疾病。

20、(论述题)发育性语言障碍是学前儿童中的一种因发育迟缓而造成的语言障碍,可以分为接受性语言障碍和表达性语言障碍两种类型,后者远比前者多见。 21、发音性语言障碍是学前儿童中的又一种语言障碍。

22、口吃是学前儿童中常见的一种语言节律的障碍。矫治儿童的口吃时,首先要消除环境中的各种不良因素,避免周围人对儿童的嘲笑和模仿,要消除儿童对口吃的紧张心理,树立信心。

23、儿童在2-3岁以后,已能用语言、动作等表达对食物的要求,吮吸手指的行为会逐渐消失,但是有少数儿童却仍保留了吮吸手指的行为。吮吸手指还容易引起消化道感染或肠道寄生虫病。

24、预防儿童吮吸手指的习惯,关键在于从小培养其良好的习惯,让儿童每天定时定量地进食,饥饱适度,要为儿童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并让他们有机会与同伴和成人交往的机会。

25、学前儿童咬指甲的行为常发生在心理紧张之际。预防和矫治儿童咬指甲的不良习惯,应从消除其心理紧张入手,劝诫和责罚一般都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26、儿童用手抚弄自己的生殖器,或用其他方式刺激阴部的行为习惯被称为习惯性阴部摩擦。主要是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要给儿童经常清洗生殖器,保持清洁和干燥;要让儿童养成上床就入睡,醒来就起床的习惯,不要让儿童一个人在床上玩得太久。

第六章

1、蛋白质的生理功能:①构成和修补人体组织; ②调节生理功能;

③提供热能。(人体需要的总热量中约14%来源于蛋白质)

2、蛋白质的营养价值:食物中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取决于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以及蛋白质在体内的消化吸收率和利用率。

3、食物中蛋白质含量的多少,是衡量和评定一种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基础。 4、各类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差异很大。(排名:瘦猪肉、鸡蛋、稻米)

5、决定蛋白质生物价最重要的因素是蛋白质中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和相互比例。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共有20多种,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必需氨基酸,一类为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是体内需要但不能自行合成的氨基酸,必须由食物供给,若供应不足就不能维持人的氮平衡,影响身体健康。 6、如果一种蛋白质中某一种或数种必需氨基酸缺乏或数量不足,就会限制该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这种或这数种氨基酸被称为限制氨基酸。

7、营养学上将蛋白质分为三大类:完全蛋白质、半完全蛋白质和不完全蛋白质。凡氨基酸组成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的食物蛋白质称为完全蛋白质。

①完全蛋白质作为膳食蛋白质的唯一来源,不但能维持生命,还能促进生长发育;

②半完全蛋白质所含的必需氨基酸种类基本齐全,但比例不够合理,若用此类蛋白质作为膳食蛋白质的唯一来源时,仅能维持生命,不能促进生长发育。

③不完全蛋白质所含的必需氨基酸种类不全,若用此类蛋白质作为膳食蛋白质的唯一来源时,不但不能维持机体健康,促进生长发育,反而会使机体日渐消瘦。

9、食物蛋白质中氨基酸比例虽然不同,但是可将不同食物适当混合食用,使食物蛋白质之间相互补偿相对含量不足的氨基酸,使其比例尽量接近氨基酸组成模式,从而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这种作用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学前儿童卫生学复习资料(幼师上岗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4nti8k2766o2vt5kycs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