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碱金属元素——钠
1.(2019全国Ⅱ卷)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正确表达反应颜色变化的是 A. 向CuSO4溶液中加入足量Zn粉,溶液蓝色消失Zn+CuSO4B. 澄清的石灰水久置后出现白色固体Ca(OH)2+CO2C. Na2O2在空气中放置后由淡黄色变为白色2Na2O2
Cu+ZnSO4
CaCO3↓+H2O 2Na2O+O2↑
2Fe(OH)3+3MgCl2
D. 向Mg(OH)2悬浊液中滴加足量FeCl3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3Mg(OH)2+2FeCl3【答案】C
【解析】A.金属活动性顺序比较:Zn>Cu,则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足量锌粉,会发生置换反应,其反应的方程式为:Zn+CuSO4=ZnSO4+Cu,使溶液的蓝色消失,A项正确;B. 澄清石灰水久置以后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生产碳酸钙白色沉淀,其反应的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B项正确;C. 过氧化钠在空气中放置,会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及二氧化碳发生反应,最终生成白色且稳定的碳酸钠,涉及的转化关系为:Na2O2+H2O→NaOH,CO2+2NaOH→Na2CO3·10H2O→Na2CO3,C项错误;D. 氢氧化镁的溶度积小于氯化铁的溶度积,则项氢氧化镁悬浊液中滴加足量氯化铁溶液,实现沉淀的转化,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3Mg(OH)2 + 2FeCl3= 2Fe(OH)3+ 3MgCl2,D项正确。
2.(2019江苏)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Fe在稀硝酸中发生钝化
B.MnO2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l2
C.SO2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NH4)2SO3 【答案】C
D.室温下Na与空气中O2反应制取Na2O2
【解析】A项,常温下Fe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错误;B项加热条件下,MnO2和浓盐酸反应制取Cl2,错误;C项,SO2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NH4)2SO3,正确;D项,室温下Na与空气中O2反应制取Na2O,错误。
3. (2018课标Ⅲ)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
A. 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H2时,加几滴CuSO4溶液以加快反应速率 B. 用标准HCl溶液滴定NaHCO3溶液来测定其浓度,选择酚酞为指示剂 C. 用铂丝蘸取某碱金属的盐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其中含有Na+ D. 常压蒸馏时,加入液体的体积不超过圆底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二 【答案】B
【解析】A.锌粒与加入的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置换出单质铜,形成锌铜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选项A正确。B.用盐酸滴定碳酸氢钠溶液,滴定终点时,碳酸氢钠应该完全反应转化为氯化钠、水和二氧化,此时溶液应该显酸性(二氧化碳在水中形成碳酸),应该选择酸变色的甲基橙为指示剂,选项B错误。
C.用铂丝蘸取盐溶液在火焰上灼烧,进行焰色反应,火焰为黄色,说明该盐溶液中一定有Na,选项C正确。D.蒸馏时,为保证加热的过程中液体不会从烧瓶内溢出,一般要求液体的体积不超过烧瓶体积的三分之二,选项D正确。
4. (2018天津)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结论正确的是 A. 溶解度:Na2CO3 【解析】A.碳酸钠的溶解度应该大于碳酸氢钠,实际碳酸氢钠在含钠化合物中属于溶解度相对很小的物质。选项A错误。B.同周期由左向右非金属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所以稳定性应该是:HCl>PH3。选项B错误。C.C2H5OH分子中有羟基,可以形成分子间的氢键,从而提高物质的沸点。选项C正确。D.同周期由左向右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所以碱性应该是:LiOH>Be(OH)2,D错误。 5.(2017课标Ⅱ)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A 实验 向2 mL 0.1FeCl 3的溶液中加足现象 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溶结论 还原性:Fe>Fe 2++ 量铁粉,震荡,加1滴KSCN溶液 液颜色不变 B 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 C 加热盛有少量NH4HCO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D 向2支盛有2 mL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相同浓度的NaCl和NaI溶液 【答案】C 【解析】A.向2 mL 0.1FeCl 3的溶液中加足量铁粉,发生2Fe+Fe=3Fe,反应中Fe为还原剂,Fe 2+ 3+ 2+ 2+ 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 石蕊试纸变蓝 CO2具有氧化性 NH4HCO3显碱性 一只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另一支中无明显现象 Ksp(AgI)<Ksp(AgCl) 为还原产物,还原性:Fe>Fe,可观察到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溶液颜色不变,故A正确;B.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说明二氧化碳被还原生成碳,反应中二氧化碳表现氧化性,故B正确;C.加热碳酸氢铵,分解生成氨气,可使石蕊试纸变蓝色,且为固体的反应,与盐类的水解无关,故C错误;D.一只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为AgI,则Qc>Ksp,另一支中无明显现象,说明Qc<Ksp,可说明Ksp(AgI)<Ksp(AgCl),故 D正确. 6.(2017北京)下列变化中,气体被还原的是 A.二氧化碳使Na2O2固体变白 B.氯气使KBr溶液变黄 C.乙烯使Br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氨气使AlCl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答案】B 【解析】A.二氧化碳与淡黄色的Na2O2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钠,该反应中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二氧化碳不是氧化剂和还原剂,故A错误;B.氯气使KBr溶液变黄,该反应中氯气做氧化剂,反应中被还原,故B正确;C.乙烯与溴的反应中,溴做氧化剂,乙烯被氧化,故C错误;D.氨气与AlCl3溶液的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考纲解读 考点 内容 说明 常见金属元素① 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主要以选择(如 Na、Mg、② 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掌握其题的形式考Al、Fe、Cu 等) 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查。 考点精讲 考点一 钠 1.钠的物理性质 颜 色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 密 度 ρ(H2O)>ρ(Na)>ρ(煤油) 2.钠的化学性质——还原性 熔 点 硬 度 ③ 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低于100 ℃ 质地柔软,可以用小刀切割 Na ,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易失去,显还原性。 (1)与非金属单质(O2、卤素、S、H2等)的反应 ① 与O2反应 常温下:4Na + O2 = 2Na2O 现象是:银白色迅速变暗,失去金属光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