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现代通信网概论部分整理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7 3:51:1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业务网 负责向用户提供各种通信业务,如基本话音、数据、多媒体、租用线、VPN等,采用不同交换技术的交换节点设备通过传送网互联在一起就形成了不同类型额业务网。

2.长途网 由各城市的长途交换中心、长市中继线和局间长途电路组成,用来疏通各个不同本地网之间的长途话务。

3.最终路由 当一个交换中心呼叫另一个交换中心,选择低呼损路由连接时不再溢出,由这些无溢出的低呼损电路群组成的路由即为最终路由。

4.光纤接入网 指采用光纤传输技术的接入网,一般指本地交换机与用户之间采用光纤或部分采用光纤通信的接入系统。

5.无线接入网 指部分或全部采用无线电波这一传输媒质连接用户与交换中心的一种接入技术。

6.ATM 异步传送模式,采用快速分组交换和统计复用技术。 7.支撑网 负责提供业务网正常运行所必需的信令、同步、业务管理、网络管理、运行管理等功能,以提供用户满意的服务质量。 8.单模光纤 纤芯直径非常小,在任何时候只允许光信号以一种模式通过的光纤。 9.信令路由 指两个信令点间传送信令消息的路径

10.本地电话网 简称本地网,是指在同一长途编号区范围内的所有终端、传输、交换设备的集合,用来疏通本长途编号区范围内任何两个用户间的电话呼叫。 11.PON 指ODN不含有任何电子器件及电子电源,ODN全部由光分路器等无源器件组成,不需要贵重的有源电子设备。

12.AON 指光配线网ODN含有有源器件的光网络,该技术主要用于长途骨干传送网。

13.软交换 将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传输层)中分离出来,通过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

14.NGN是以软交换为核心,能够提供话音、视频、数据等多媒体综合业务,采用开放、标准体系结构,能够提供丰富业务的下一代网络。

15.信令 是终端和交换机之间以及交换机和交换机之间传递的一种信息,这种信息可以指导终端、交换系统、传输系统协同运行,在指定的终端间建立和拆除临时的通信通道,并维护网络本身正常运行。

16.通信网 由一定数量的节点(包括终端节点、交换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传输系统有机的组织在一起的,按约定的信令或协议完成任意用户间信息交换的通信体系。

17.多模光纤 纤芯直径较大,允许多个光传导模式同时通过的光纤。 18.同步 是指信号之间在频率或相位上保持某种严格的特定关系,也就是它们相对应的有效瞬间以同一个平均速率出现。

19.移动通信 是指通信的一方或双方可以在移动中进行的通信过程。 20.无级信令网 不含STP,信令点间都采用直连方式工作,又称直连信令网 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 城域网: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 异步传送模式: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域名系统:DNS(domain name system) 频分双工: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

频分多路复用:FDM(fren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帧中继:FR(frame relay) 时分双工:TTD(time division duplex) 时分多路复用:TDM(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文件传输协议: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hypertext makeup language)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智能网:IN(intelligent network) 英特网协议:IP(interworking protocol) 本地交换局:LE(local exchange) 媒体接入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 最大传送单元:MTU(maximum transfer unit)

统一资源定位符: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1.基本建设程序的内容 三个时期:立项,实施,验收投产 八个阶段:提出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编制计划任务书,编制设计文件,设备采购,施工招标或施工委托,施工,交工验收(初验,终验)投产运营

2.通信网规划的基本任务 根据市场、政策、发展目标,制定网络发展方向、速度和重大比例研究、探寻通信网发展的规律与趋势,参与研究与定制:通过业务、技术、体制、经济政策,提出规划期内有关的重大建设项目和技术经济指标分析全面提高通信网能力

3.通信网规划的基本任务 4. 通信网络建设项目周期

5. 通信线路工程设计光缆交接箱的设置?

(1)工程设计应尽量选择电话交接间,并使交接箱或交接架装在室内,这样好处甚多:① 交接箱(架)装在室内,不但可以避免人为损坏,而且为维护管理创造了条件。室内可以安装交接架,节约交接箱的箱体费用。② 交接区内电话增加,主干电缆不能及时扩建,交接间内可以安装复用设备或集线器,以缓解缺线矛盾。③ 交接间为发展用户光缆取代铜线主干电缆,安装光/电复用设备创造了条件。(2)交接间使用面积一般要求6~12m2 。交接间一般选择在建筑物的底层或二楼,便于地下电缆的引进。(3)在新建住宅小区应预先规划好电话交接间位置,面积要求提供建房单位在建设中安排。已建好住宅小区交接箱应选择在公共建筑设施内安装,有条件也可搭建。总之永久性住宅小区尽量选用交接间,把通信设备安装在室内。为便于维护管理提高通信质量创造条件。

6. 光缆线路配线法的选择? (1) 基本原则是:首先建设主干光缆网,确定主

干网络的网络结构,然后根据具体区域的实际情况发展配线网。只要有业务需求,有可发展的用户,就可建设配线网络,使其就近接入主干网。在选择用户光缆配线法时应考虑主干光缆的长期稳定性、配线光缆的灵活性,以及整体网络的可靠性和经济性。(2)环型无递减交接配线法无论在通融性还是可靠性方面都是较好的,在经济条件允许时应优先选择。这种网络结构主要针对大中城市业务量发展较快、种类繁多、用户密集,可组成含多个局(所)的环型结构。 (3)在用户分散和需求稳定的区域,可考虑采用星树型递减直接配线法。

7. 交接区划分的原则 (1)与电缆是一样的,即光缆交接区应依附城市规划,以城市的河流、湖泊、公园、绿化带、主要街道及其他妨碍光缆线路穿行的大型障碍物为界,并结合城市中现有通信管道的实际情况进行划分。光缆交接区一旦划定,应相对长期稳定,不宜频繁地调整,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2)现在和将来的一段时期内,用户电缆和用户光缆将长期共存,两个网为重叠网。在划分光缆交接区时,应根据现有电缆交接箱的分布情况,尽量做到一个光缆交接箱分管几个电缆交接箱用户。

8. 如何规划光缆网络?(1)由于接入网线路系统的一次性投资很大,在综合建设成本中占有较高的比重,服务年限较长(一般在20~30年)且线路系统一旦敷设完毕则很难进行大规模变动,因此在接入网的建设中应进行认真细致的规划工作,以建设一个结构合理、灵活安全、能充分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光缆物理网络。(2)一个理想的光缆物理网络必须满足整体结构的长期稳定性和区域部分结构的灵活性这两个特点,以适应新业务和技术的飞速发展。

9. 光节点的设置?(1)一个光交接箱的覆盖半径是500~800m,即在此半径范围内,可设置4~8个光节点,因此小区节点服务范围相应为200m左右。在郊区或特殊情况下,此范围可适当增大。(2)光节点位置的选择要符合主干分支少、覆盖面广、具有较佳路由走向的原则。考虑到室外型设备在室外不易找到适当的安装位置(主要是市政建设部门对城市街道规划有一定的要求和规范),以及设备的密封防尘、设备机柜内的冷凝等问题,为减少故障率和降低维护成本,光节点应尽量考虑设在室内。(3)用户光缆网为适应环型组网的要求和用户通信系统的安全,光纤进出小区或大楼的方式可采用双向进出或T型进出。 10通信工程建设流程有哪些?

11. 工程设计的原则?(1)工程设计必须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建设方针和通信技术经济政策。合理利用资源,重视环境保护(2)工程设计必须保证通信质量,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能够满足施工、运营和使用的要求(3)设计中应进行多方案比较,兼顾近期与远期通信发展需求,合理利用已有的网络设施和装备,以保证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降低工程造价和维护费用;

12. 线路设计工作的具体任务?(1)选择合理的通信线路路由,并根据路由选择情况组织线缆网络。(2)根据设计任务书提出的原则,确定干线及分歧线缆的容量、程式,以及各线缆节点的设置。(3)根据设计任务书提出的原则,确定线路的建筑方式。(4)对通信线路沿途经过的各种特殊区段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如过河、过隧遭、穿(跨)越铁路、公路以及其它障碍物等措施)。 (5)对设计方案进行全面的政治、经济、技术方面的比较,进而综合设计、施工、维护等各方面的因素,提出设计方案,绘制有关图纸。(6)根据信息产业部概(预)算编制要求,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编制工程概(预)算。(7)对通信线路经过之处可能遭到的强电、雷击、腐蚀、鼠害等的影响加以分析,并提出防护措施 13. 水底电缆的铺设

14.

线

15.

OLT

ONU

搜索更多关于: 现代通信网概论部分整理 的文档
现代通信网概论部分整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524x7drkk6x2111f53b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