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屋舍俨然________ ④寻病终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甲】文构想的大同社会理想包含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 (4)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听了之后为什么“皆叹惋”?
(5)【乙】文的“世外桃源”与【甲】文的“大同”社会有什么关联之处?两文各自侧重于哪种表达方式?
【答案】 (1)同“举”,选拔;以……为子;整齐的样子;随即,不久
(2)①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②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3)①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4)桃源外的世界依旧如此动乱、黑暗;桃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5)两文反映的都是古人对理想(大同)社会的向往与追求。【乙】文“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甲】文“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或:“世外桃源”是对“大同”社会生活风貌的艺术再现)。【甲】文侧重于议论;【乙】文侧重于记叙(或描写)。
【解析】【分析】(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意思,注意“与”是通假字,“子”属于词类活用,“寻”属于古今异义词。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恶:厌恶,憎恨;藏:私藏。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②乃:竟然;无论:不用说,更不必说。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3)从“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可以归纳出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从“男有分,女有归”归纳出人人都能安居乐业;从“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可以归纳出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4)结合文章内容和当时社会背景分析,桃花源中的人为避战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外面的人已经经历了好几个朝代,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的战乱,他们过着非常黑暗的生活,而桃花源中的人对此一无所知,他们听了渔人的讲述后,皆叹惋的就是这些。据此理解答题,意对即可。
(5) 【甲】文“大同”社会的特征是:①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乙】虚构了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环境优美、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的理想境界。关联之处都是古人对理想(大同)社会的向往与追求。从表达方式来看,【甲】文侧重于议论,重要是阐述观点,【乙】记叙了渔人进出桃花源的经过,并对桃花源的自然环境和人情风貌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故答案为:⑴同“举”,选拔;以……为子;整齐的样子;随即,不久
⑵ ①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②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⑶ ①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⑷ 桃源外的世界依旧如此动乱、黑暗;桃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⑸ 两文反映的都是古人对理想(大同)社会的向往与追求。【乙】文“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甲】文“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或:“世外桃源”是对“大同”社会生活风貌的艺术再现)。【甲】文侧重于议论;【乙】文侧重于记叙(或描写)。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今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多方面归类。解题时,如遇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想法,结合语境分析比较做出选择。
⑵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翻译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⑶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答这样的题,必须反复阅读文章,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用简洁、恰当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⑷本题考查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既要结合文章的内容,也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
⑸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题,要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从内容和表达方式方面进行比较。文章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五种,平时学习时要掌握这五种表达方式的特点,答题时要根据具体内容分析所使用的表达方式。
7.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椰子
椰子开之,有汁如乳,极甘香,自别是一种气味。中又有一块瓤,形如瓜蒌,上有细垄起,亦白色,但微虚。纹若妇人裙褶,其味亦如其汁。又,着壳一重白肉,剐取之,皆可与瓤、糖煎为果汁,色如白酒,其味如瓤。然谓之酒者,好事者当日强名之。取其壳为酒器,如酒中有毒,则酒沸起。今人皆漆其里,则全失用椰子之意。 (1)“但微虚”中“但”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2)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评析“纹若妇人裙褶,其味亦如其汁”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3)“今人皆漆其里,则全失用椰子之意”,作者认为“用椰子之意”是什么? 【答案】 (1)只,只是
(2)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说明瓤上带有褶皱的情状。 (3)以椰壳为酒器,测试酒是否有毒。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这里的“但”和“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但”意思一样,只,只是。
(2)这句话把椰子的纹理比作是妇人的裙褶, 运用比喻的修辞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说明瓤上带有褶皱的情状。
(3)从“取其壳为酒器,如酒中有毒”可知作者认为“用椰子之意”是: 以椰壳为酒器,测试酒是否有毒。 故答案为:⑴ 只,只是
⑵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说明瓤上带有褶皱的情状。 ⑶ 以椰壳为酒器,测试酒是否有毒。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对课文注释的识记及积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
⑵此题考查赏析语言的能力。要我们赏析的词语,要么是运用修辞、要么是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赏析的答题模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修辞、词语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突出了……品质,表达了作者……情感。答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⑶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筛选出合适的句子并进行整合即可。 【附参考译文】
椰子打开之后,有如乳汁般的汁液,极其香甜,自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气味。中间又有一块瓤肉,形状像瓜蒌,上面有细小的凸起,也是白色,只是微微弱些。纹路像妇人裙子上的褶皱,它的味道也如同汁液的味道。附着在壳上还有一层白色的果肉,剐取下来,都可以与瓤、糖煎煮成为果汁,颜色像白酒一般,味道如同瓤肉。然而称之为酒,是好事的人当日牵强地为它命名的。用它的壳作为酒器,如果酒中有毒,那么酒就会沸腾起来。现在的人都在里面涂漆,就完全失去了使用椰子的用意。
8.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初,景德寺屋坏几废,智暹(xiān)慨然以经营为己任,不舍其昼夜之勤,凡二十年,为佛殿、三门、两廊、钟楼与戒坛,总为屋若干区,总费钱二十余万。智暹食淡衣粗,所居屋坏不自治,所得于人惟资治其寺。以其故,人皆信服,凡所欲为无不如志。今年六十有七矣,其经营寺事,不懈如初,而其强力盖有余也。余嘉其意,故为之记云。
(节选自宋·曾巩《江州景德寺新戒坛记》)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越明年________ ②增其旧制________ ③朝晖夕阴________
④智暹慨然以经营为己任________ ⑤为佛殿、三门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②以其故,人皆信服。
(3)【甲】文第①段和【乙】文:都介绍了________,主要运用了一种叫________的表达方式。
(4)结合【甲】【乙】两文,你认为滕子京和智暹有哪些方面值得你赞美? 【答案】 (1)到;规模;日光;把;修建,建造
(2)①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全兴办起来了。②因为这样的原因,人们都佩服信任他。 (3)作记缘由;记
(4)功绩卓著;治理有方;目标明确;敢于挑战;善于经营;献身励志,不悔如初;食淡衣粗,清廉守节(清正廉洁)。
【解析】【分析】(1)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越”,到;“晖”,日光;“为”,修建。
(2)重点字词:“具”,都;“以”,因为;“故”,原因;“皆”,都。
(3)结合“属予作文以记之。”和“余嘉其意,故为之记云。”得出:第一空应填“作记缘由”。第二空应填“记”。“记”是一种古代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感情和主张。
(4)结合“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得出:功绩卓著,治理有方;结合“智暹慨然以经营为己任,不舍其昼夜之勤,凡二十年,为佛殿、三门、两廊、钟楼与戒坛,总为屋若干区,总费钱二十余万。”得出:敢于挑战;善于经营。献身励志,不悔如初;结合“智暹食淡衣粗,所居屋坏不自治,所得于人惟资治其寺。以其故,人皆信服,凡所欲为无不如志。”得出:食淡衣粗,清廉守节。然后综述即可。
故答案为:⑴① 到 ;② 规模 ;③ 日光 ;④ 修建,建造
⑵ ①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全兴办起来了。②因为这样的原因,人们都佩服信任他。 ⑶ 作记缘由 ; 记
⑷ 功绩卓著;治理有方;目标明确;敢于挑战;善于经营;献身励志,不悔如初;食淡衣粗,清廉守节(清正廉洁)。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⑶本题考查文段内容的提炼和体裁的把握。抓住重点句子的理解概述。 ⑷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把握,注意根据文章内容的理解,概述人物形象。 【附参考译文】
【甲】庆历四年(1044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很多长年荒废的事业又重新兴办起来了。还重新修建了岳阳楼,扩大它旧有的规模,还在上面刻上唐代贤人和当代人的诗赋,(滕子京)并嘱咐(我)写一篇文章用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丽的景色,集中在洞庭湖上。洞庭湖连接着远处的群山,吞吐长江的江水,水波浩荡,宽阔无边。或早或晚(一天里)时阴时晴,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对它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然而,因为这里往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被降职远调的官吏和南来北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乙】当初,景德寺屋倒塌几乎废弃,智暹慷慨以经营为己任,不舍昼夜的努力,共有二十年,修建佛祖殿、三门、两廊、钟楼和戒坛,总为房屋若干区,总花费钱二十多万。智暹吃淡饭穿粗布衣服,所住的房子损坏但不修理,所得在人和物资都助治理景德寺。因为这样的原因,人们都佩服信任他。,凡是想为没有不如意。今年六十七岁了,他经营寺事务,不懈怠如初,而他的力气大概还有余的。我有表彰的意思,所以为他作记。
9.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环滁皆山也________ 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________ ③掇幽芳而荫乔木________ ④遂书以名其亭焉________ (2)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 夫 宣 上 恩 德 以 与 民 共 乐 刺 史 之 事 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②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4)【乙】段中作者为亭子取名“丰乐亭”的原因是________和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甲乙两段都表现了作者________的思想感情(提取【乙】段中四字短语回答)。 【答案】 (1)环绕;茂盛的样子;花;取名,命名 (2)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