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医护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施学丽1 郭超峰2
【摘 要】摘 要:中医护理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何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创新精神的中医护理人才,已成为中医院校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创新意识\\加强中医护理临床技能的培养、重视科研意识培养和科研能力训练、采用情景式PBL教学模式能够提高中医护理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年(卷),期】2013(011)001 【总页数】2
【关键词】关键词:中医护理学;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是人类永恒的活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项艰巨任务。创新能力是未来人们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着眼点。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1]。中医护理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何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创新精神的中医护理人才,已成为中医院校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1 影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
1.1 教学管理体制过于统一 在教学管理上,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注重统一,而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却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学生管理上,以学校为本位,将学生视为单纯受控的对象,采用单纯的行政手段来实施管理的价值取向十分明显。
1.2 课程设置不合理 如专业选择缺乏自由,不能因材施教,不利于发挥特长和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专业基础课不够广泛和深入;必修课太多,选修课太少,选课自由度不够;课程太多,课程负担太重,使大部分学生的精力只能应付规定的课程,没有时间思考与创新相关的问题。
1.3 实践环节缺乏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护理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能用理论来指导实践,能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进而更新理论,是对护理创新人才的起码要求[2]。但目前学生普遍参加实践活动的条件,缺乏进行创造实践活动的机会和时间,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不能学以致用。
2 构建中医护理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原则
2.1 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中医护理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经过几千年漫长的医学实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这个宝库不断有新的发展、新的认识。只有重视继承,才能将中医护理学的传统理论传承下来,为发展和创新奠定基础;创新是中医护理学继续发展的需要,是中医护理学新理论、新观点的产生之源,也是中医护理学的生命之源。
没有继承,中医护理学的传统理论将得不到延续,也就无从谈创新发展。没有创新,则中医护理学的传统理论就得不到更新和发展,自然就会变成僵死的东西,因而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是关系到中医护理学前途的重要工程。
2.2 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 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注重素质教育,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3]。大学期间,护理人才的培养应着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①实践动手能力,能够做到脑、眼、手等的灵活协调配合;②科学思维能力,能够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
辩证思维、设计研究方案;③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理念、勇气和能力;④自学能力,不仅乐于学习,更善于学习,而且乐学不疲[2]。
2.3 坚持中医护理学的特点和特色 中医药之所以历经数千年而不衰,至今仍在人类的医疗保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由自身理论的科学性和优势所决定的。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中医护理学以人体为研究的对象,在认识论上从整体观念出发,在医疗目的上用动态观念,在护理方法的选择上辨证施护观念,在学科内容的发展上采用兼容观念,广泛吸取现代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在不断继承与发扬自身的特色和优势的同时,吸收和借鉴现代护理理论和技术,使中西医护理有机结合,走具有中国特色护理模式的道路将具有广阔的前景。
3 中医护理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3.1 转变教育观念 培养创新意识 传统的高等医学教育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学生只是作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忽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作为衡量医学生质量的标准,而忽视他们运用所掌握知识创造了什么。结果培养的学生思路狭窄,没有个性与创造力[4]。因此,必须彻底转变传统的医学教育观念,实施创新教育[5]。
3.2 加强中医护理临床技能的培养 临床教学基地是培养中医护理学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场所,要引导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充分认识到,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在临床带教中,教师在强调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中医辨证思维,通过临床带教使中医护理本科生不仅具有规范、熟练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的操作及分析和解决临床常见护理问题的综合能力[6],还应具有良好的中医护理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