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采油厂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27 6:34:0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采油厂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表3—1 硫化氢对人体的危害

空气中浓度(mg/m3) 生理影响及危害 0.04 感到臭味 0.5 感到明显臭味 5.0 有强烈臭味 7.5 有不快感 15 刺激眼睛 15~75 强烈刺激粘膜 75~150 刺激呼吸道 150~300 嗅觉在15分钟内麻痹 300 暴露时间长则有中毒症状 300~450 暴露1小时引起亚急性中毒 450~525 4~8小时内有生命危险 525~900 1~4小时内有生命危险 900 暴露30分钟会引起致命性中毒 1500 引起呼吸道麻痹,有生命危险 1500~2250 在数分钟内死亡 5)二甲苯

二甲苯是反向破乳剂中的溶剂,存在于反向破乳剂中。无色透明易燃液体,有类似甲苯的气味。相对密度(水=1)0.86,沸点为138.4℃。

燃爆特性:甲B类火灾危险物质,闪点25℃,引燃点525℃,物质系数MF=16,爆炸极限(V%)1.1%~7%。易燃,其蒸汽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流速过快,易产生和聚集静电。其蒸汽比空气重,能在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引着回燃。

毒性:Ⅲ级中度职业危害毒物,其车间空气最高容许浓度为100mg/m3。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二甲苯,眼部及上呼吸道可出现明显的刺激症状,造成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意识模糊。重症者可有躁动、抽搐、昏迷。长期接触可发生神经衰弱综合症等。

6)甲醇

甲醇是正向破乳剂的溶剂,存在于正向破乳剂中。无色澄清可燃液体,有刺激气味。 燃爆特性:甲B类火灾危险物质,闪点11℃,引燃点385℃,物质系数MF=16,爆炸极限(v/v)5.5%~44%(容积)。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可引起着火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在低处可扩散到远处,遇明火引着回燃。

毒性:Ⅲ级中度危害毒物,车间空气最高允许浓度50mg/m3。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选择作用。慢性中毒可引起粘膜刺激、视力减退、皮

9

采油厂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炎以及神经衰弱综合症,急性中毒可导致头痛、晕眩、酒醉感,甚至昏迷,造成视神经及视网膜病变,重者失明。还可造成代谢性酸中毒。

7)乙醇

正向破乳剂溶剂,存在于正向破乳剂中。无色,有酒香,可燃液体。相对密度0.79(水=1),沸点78.3℃。

燃爆特性:甲类火灾危险物质。闪点12℃,引燃温度363℃,爆炸极限(V%)3.3%~19%,物质系数MF=16。易燃,其蒸汽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着火爆炸。遇氧化剂能发生化学反应或燃烧。因其蒸气重于空气,能从低处扩散到远处,遇明火引着回燃。在容器内装储时,在火场中有爆炸危险。

毒性:本品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患者可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放大、休克、心力衰竭以致呼吸停止。慢性中毒表现为酒精中毒征象,可引起头疼、头晕、恶心,长期服用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病、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等症。皮肤长期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开裂及皮炎。

3.2 工艺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3.2.1 联合站和采油区

1)火灾爆炸

主要集中在联合站的卸油台、原油罐区、油气分离区、转油泵房、管汇间等区域。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如运行当中操作失误或工艺参数控制不当(如溢罐跑油,管线、阀门泄漏,泵的非正常泄漏等等),导致原油泄漏,遇火源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事故。采油区的井口、计量间、储罐等区域,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如运行当中操作失误或工艺参数控制不当(如溢罐跑油,管线、阀门泄漏,泵的非正常泄漏等等),导致原油泄漏,遇火源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2)物理爆炸

多功能处理器、油气分离器、天然气除油器等压力容器,如果系统不畅、超压,或因材质缺陷、制造质量差,以及安全阀等保护装置失灵等,可能发生物理爆炸。

3)高空坠落

原油储罐高达约10m以上,如果罐盘梯、防护栏杆存在质量问题或有较严重腐蚀,人员在上罐进行检查、操作和检修时,特别是在大风天及雨雪天作业时,有可能发生高处坠落危险,造成人员伤亡。

10

采油厂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4)触电及电器火灾

人员在操作各供配电设施、各机泵房内的泵等用电设备的过程中,存在着发生电击伤亡、电弧灼伤、设备短路损坏等事故危险。如果电器设备接地设施失效或电器设备线路绝缘损坏、线路短路,或者没有按规定设置漏电保护器以及防爆场所电器设备、线路、照明不符合防爆要求,还可能发生电器火灾。

5)灼伤

在原油加热过程中,蒸汽系统温度达100℃以上,系统的设备、管道、阀门,如果制造、安装、保温、隔热、维修存在缺陷,造成泄漏或操作人员接触,均可能造成人员灼伤。

6)机械伤害

各种泵都属于转动设备,如果外露的转动部分安全防护装置不完善或操作人员违章作业,可能引发机械伤害。

7)噪声危害

在联合站生产过程中,各种转动机泵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噪声,操作人员长期处于此环境中,会引起听力损害,严重的甚至造成职业性噪声耳聋。

8)中毒窒息

在原油的开采、输送过程中,原油中含有少量的硫化物,在与空气接触的井口、储罐顶部等部位会有少量硫化氢存在,有时瞬间会有高浓度硫化氢气体逸出,如果防护措施不到位,有可能造成作业人员硫化氢中毒窒息事故。

在进入油罐、阀池等密闭容器或场所进行检维修作业时,如置换、防护措施不当,有可能因残余油气浓度过高引发人员中毒窒息事故。

3.2.2 井下作业

引发井下作业技术公司主要生产作业过程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表现为:井喷、火灾、爆炸,H2S(硫化氢)中毒、氮气窒息中毒、机械伤害、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起重伤害、高压液体喷射、井架倾斜或倾倒、烫冻伤、车辆伤害等,其中,井喷、火灾、爆炸、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车辆伤害危险分布面广,对财产和人员造成的损害后果相对较大,是井下作业公司主要潜在危险。

1)火灾爆炸

(1)井内存在原油、天然气等易燃易爆物料,钻井、修井作业过程中,未装井控装置

11

采油厂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或井控装置不合格,地层压力过高,造成油、气意外喷出,遇点火源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2) 钻井、修井生产井区柴油罐、井口、管线等若出现意外的焊缝开裂、腐蚀穿孔、接头处泄漏,可导致柴油、原油、天然气泄漏,泄漏出的易燃易爆物质遇火源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3)如果现场压力等仪表指示失真或故障,可能导致超压、操作失控、油品和易燃易爆物质溢出和逸出等后果,进而引发火灾爆炸。

(4) 钻井、修井生产井区的电气设备可能因接地失效、电气线路绝缘损坏、线路短路、接点接触不良、设施不符合防爆要求等原因引起电气打火,若遇油气等易燃物料泄漏,会造成火灾爆炸事故。

(5)人员在钻井、修井井区抽烟、着装不合要求、使用非防爆工具、违反操作规程;

作业中违章动火、安全措施不力等违章行为均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2)中毒窒息

(1) 钻井、修井过程中井内油、气中可能含有硫化氢,由于硫化氢具有比空气重、易于在地面低洼处、容器、储罐、密闭设备内聚集的特点,因此,如果井内油、气溢出井口,在钻井、修井生产作业现场可能发生硫化氢中毒。

(2)注氮期间,发生氮气大量泄漏,可能造成现场作业人员因缺氧而窒息。 3)物理爆裂

(1)钻井、修井过程中如果使用的空气压缩机设备存在材质和制造缺陷,或压缩机、贮气罐配备的压力表、温度计、安全阀等失效,或操作人员违章作业等造成压缩机运行过程超温、超压,可能导致设备的气缸、贮气罐、排气管等发生爆裂,造成设备损毁,并伤及现场人员。

(2)液氮罐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生碰撞或违章操作,可能发生液氮罐爆炸事故,造成设备损毁,并伤及现场人员。

(3)使用锅炉作为冬季钻井、修井作业过程的保温措施,如果未对锅炉进行定期检验、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低液位、安全装置失效、人员违章作业或锅炉本身有缺陷及安装有缺陷等原因,可能发生锅炉爆炸事故,造成设备损毁,并伤及现场人员。

4)井喷

在钻井、修井过程中,地层压力过大、井口未装井控装置或井控装置不合格、违章

12

搜索更多关于: 采油厂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 图文 的文档
采油厂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5o0352yp45o77k30e8m0fvqu4yw2700pb6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