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文言文《狼》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25 22:19:4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文言文《狼》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一、文学常识:

1.本文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别号柳泉居士,淄川(今属山东淄博)人,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

2.《狼》节选自《聊斋志异》中的《狼三则》。《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志异”记述奇异的故事。 它被称为“我国古代短篇小说之王”。

3.《狼》体裁:短篇小说。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蒲松龄自题诗:“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二、读准字音:

缀(zhuì) 窘(jiǒng) 苫蔽(shàn bì) 弛(chí) 眈(dān) 黠(xiá) 瞑(míng) 暇(xiá) 隧(suì) 尻(kāo) 寐(mai) 少时(shǎo) 积薪(xīn) 奔倚(yǐ)) 顷刻(qǐng) 变诈(zhà) 三、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 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2.其一/犬坐/于前 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四、重点字词解释:

1.缀行甚远(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 ) .2.一狼仍从(跟从) .

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一起 )( 旧、原来 ) ..4.屠大窘( 困窘,处境危急 ) .5.顾野有麦场(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 .6.场主积薪其中( 柴草 ) .7.苫蔽成丘(覆盖、遮蔽) .

8.弛担持刀( 放松,这里指卸下 ) .9.眈眈相向( 凶狠注视的样子 ) ..10.一狼径去( 离开 ) .

1

11.目似瞑,意暇甚( 闭上眼睛 )( 神情 )(从容、悠闲) ...12.屠暴起( 突然 ) .13.又数刀毙之( 杀死 ) .

1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意图、打算)( 从柴草堆中打洞 ) ..15.乃悟前狼假寐( 副词,才 )( 睡觉 ) ..16.盖以诱敌( 原来是 ) .17.狼亦黠矣( 狡猾 ) .

1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巧变诡诈 ) ..五、字词分类归纳: 1.通假字:

止有剩骨;止露尻尾;止增笑耳 (“止”通“只”,意思是只 ) 2. 一词多义: ①之:

亦毙之 (代词,指狼) 复投之 (代词,指骨头)

又数刀毙之/亦毙之 (代词,指狼)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久之 (助词,凑足音节,无实义,不译)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助词,的) ②以:

投以骨 (把) 以刀劈狼首(用)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盖以诱敌(连词,来,用来) ③止:

止有剩骨(“止”通“只”)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停止) ④乃:

屠乃奔倚其下(副词,于是,就) 乃悟前狼假寐(副词,才) ⑤前: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形容词,先前的)

2

狼不敢前 (动词,上前) ⑥意:

意暇甚 (神情、态度)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意图、打算) ⑦敌:

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盖以诱敌 (敌人,名词) ⑧而: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连词,表转折)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连词,表转折) 而顷刻两毙(连词,表转折) 3.古今异义:

①弛担持刀 (古义:放下;今义:放松、松懈) ②屠自后断其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③一狼仍从 (古义:跟随;今义:介词,常引出时间、地点) ④盖以诱敌 (古义: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今义:覆盖,盖子) ⑤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能有多少;今义:“几何学”的简称) 4.词类活用:

①恐前后受其敌(名词活用为动词,攻击) ②狼不敢前 (名词活用为动词,上前) ③其一犬坐于前(名词活用作状语,像狗似的) ④一狼洞其中 (名词活用为动词,打洞、挖洞 )

⑤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活用作状语,从隧道,从柴草堆中打洞) 5.特殊句式

投以骨 (倒装句兼省略句,应为“以骨投之”,意思是“把骨头扔给狼”) 六、重点句子翻译: 1.其一犬坐于前:

译文: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的)前面。 2.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译文:骨头已经投完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3.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3

译文:屠户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卸下担子拿起屠刀。 4.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译文:(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5.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译文: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打算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面。 6.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译文:(屠户)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人。 7.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七、理解性默写:

1.最能表现屠户当机立断的性格的句子是: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2.表现狼狡猾的句子是: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表现二狼与屠户势均力敌,各不相让的语句是:狼不敢前,耽耽相向。 4.表明“一狼洞其中”的目的的句子是: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5.点明故事主题的句子是: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6.从文中找出表现狼贪婪、凶恶本性和狡诈阴险的句子。

贪婪凶恶:a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c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狡诈阴险:a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b久之,目似瞑,意暇甚。c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八、课文内容梳理:

1. 本文写的是一个屠户 遇狼 、惧狼、御狼、毙狼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狼的贪婪、凶恶和狡诈的本性,嘲讽了恶狼因狡诈而自取灭亡的可笑下场。

2. 文中作者议论性的语句是: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本文前四段与第5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答:前四段是记叙,第5段是议论;前四段是讲故事,第5段是评故事。 4.屠户的机智表现在哪些地方?

文章写出屠户的机智,主要是通过他的动作和行为表现出来的。

“顾野有麦场??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4

5.对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答: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心软,不能心存幻想,要勇于斗争,善于斗争。

九、比较阅读下面篇文言文,完成1~4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 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 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狼之并驱如故 故令嗥 B.目似瞑,意暇甚 意甚仓皇 ....C.狼不敢前 跑号如前状 D.相去数十步 一狼径去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5

搜索更多关于: 文言文《狼》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 的文档
文言文《狼》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5ph13usg47916095eiv3gyk618jsm007z7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