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应根据0≤t<2和2≤t<4两种情况进行讨论.把t当作已知数值,就可以求出S,从而得到函数的解析式,进一步即可求解. 【自主解答】 当0≤t<2时,S=2t××4×
312
×(4-t)=-3t+43t;当2≤t<4时,S=22
3
×(4-t)=-3t+43;只有选项D的图象符合,故选D. 2
1.(2018·攀枝花)如图,点A的坐标为(0,1),点B是x轴正半轴上的一动点,以AB为边作Rt△ABC,使∠BAC=90°,∠ACB=30°,设点B的横坐标为x,点C的纵坐标为y,能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
2.(2018·东营)如图所示,已知△ABC中,BC=12,BC边上的高h=6,D为BC上一点,EF∥BC,交AB于点E,交AC于点F.设点E到边BC的距离为x,则△DEF的面积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
3.(2018·烟台)如图,矩形ABCD中,AB=8 cm,BC=6 cm,点P从点A出发,以1 cm/s的速度沿A→D→C方向匀速运动,同时点Q从点A出发,以2 cm/s的速度沿A→B→C方向匀速运动.当一个点到达点C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设运动时间为t(s),△APQ的面积为S(cm),下列能大致反映S与t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
2
4.(2018·葫芦岛)如图,在?ABCD中,AB=6,BC=10,AB⊥AC,点P从点B出发沿着B→A→C的路径运动,同时点Q从点A出发沿着A→C→D的路径以相同的速度运动,当点P到达点C时,点Q随之停止运动,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x,y=PQ,下列图象中大致反映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是( )
2
4
5.(2018·河南说明与检测)如图, 菱形ABCD的边长为5 cm,sin A=.点P从点A出发,
5以1 cm/s的速度沿折线AB→BC→CD运动,到达点D停止;点Q同时从点A出发,以1 cm/s的速度沿AD运动,到达点D停止.设点P运动x(s)时,△APQ的面积为y(cm),则能够反
2
映y与x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
类型四 已知函数图象计算相关量
(2018·驻马店一模)如图①,则等边三角形ABC中,点P为BC边上的任意一点,且∠APD=60°,PD交AC于点D.设线段PB的长度为x,CD的长度为y,若y与x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如图②,则等边三角形ABC的面积为________.
图①
图②
【分析】 设出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二次函数的最值,即可确定CD取得最大值时等边三角形的边长,进而得到△ABC的面积. 【自主解答】 由题可得,∠APD=60°,∠ABC=∠C=60°,∴∠BAP=∠CPD,ABPCaa-x-x+ax1
∴△ABP∽△PCD,∴=.设AB=a,则=,∴y=.当x=a时,y取得最
BPCDxya2大值2,即P为BC中点时,CD的最大值为2,∴此时∠APB=∠PDC=90°,∠CPD=30°,∴PC=BP=4,∴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8,∴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S=
1.如图,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E,F分别是边BC,AD的中点,AB=2,BC=4,一动点P从点B出发,沿着B-A-D-C在矩形的边上运动,运动到点C停止,点M
32
×8=163. 4
2
为图①中某一定点,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x,△BPM的面积为y,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如图②所示.则点M的位置可能是图①中的( )
图①
图②
A.点C
B.点O
C.点E
D.点F
2.(2016·许昌一模)如图①,四边形ABCD中,BC∥AD,∠A=90°,点P从A点出发,沿折线AB→BC→CD运动,到点D时停止.已知△PAD的面积S大小与点P运动的路程x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则点P从开始到停止运动的总路程为( )
图①
图②
A.4
B.2+13
C.5
D.4+13
3.如图①,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动点P从点A出发,沿AB匀速运动,到达点B时停止.设点P所走的路程为x,线段OP的长为y.若y与x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则矩形ABCD的周长为________.
图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