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福建省福州市五校联考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解析版)
(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独特景观享誉世界。下图为黄山怪石景观“飞来峰”。完成下列各题。
1. 黄山花岗岩形成过程是( ) A. 喷出作用 C. 固结成岩
B. 变质作用 D. 侵入冷凝
2. 黄山上花岗岩形成了“怪石”,主要地质作用是( ) A. 地壳运动、变质作用 B. 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C. 风化作用、侵蚀作用 D. 岩浆活动、重熔再生 【答案】1. D 2. 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岩石的成因及地貌形态形成的原因。 【1题详解】
岩浆岩是炽热的岩浆冷凝形成的,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凝成为岩石,称为侵入岩,花岗岩是最常见的侵入岩。故选D。 【2题详解】
平时所看到的地表形态并不是内力作用下地表形态的“本来面貌”,“怪石”形状主要地质作用不是内力,而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岩浆活动、重熔再生是内力作用,AD错误;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黄山上花岗岩地表不是搬运和沉积而来的,B错误;风化和侵蚀会塑造岩石的形状,因此“怪石”受到的主要地质作用是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故选C。
- 1 -
【点睛】风化作用可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常见的的地貌有花岗岩球状风化。
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可分为风力、流水、冰川、波浪。风力的侵蚀可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风蚀城堡等。风力的沉积可形成戈壁、沙漠和黄土高原和沙丘。流水的侵蚀可形成沟谷(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流水沉积可形成冲击平原、冲积扇、三角洲等。冰川的侵蚀可形成U型谷、角峰、冰斗、冰蚀湖等。冰川的沉积可形成波状平原、冰碛湖等
3.外力作用是削高填低,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的主要动力的结果,但其形态的变化往往促使我们做更具体的分析。据此回答下题。
下列选项与图中①、②最符合的是( ) A. 风化作用、外力搬运 B. 风化作用、内力塑造 C. 侵蚀作用、人类活动 D. 侵蚀作用、外力搬运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外力作用的形式。
【详解】裸露于地表的岩石受到多种因素(温度、水、大气、生物等)的破坏作用,其理化性质发生变化,如颗粒变细、矿物成分改变等,这个过程称为风化作用。图中①为大岩石变为碎屑物的过程即风化作用,②过程是碎屑物的在外力作用下搬运后沉积下来形成沉积物和残积物。故选A。
下图为“世界某大板块边界示意图”(箭头表示板块运动方向)。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 2 -
4. 下面关于图中各点的地质剖面示意图,与实际相符的是( )
A. B.
C. D.
5. 下面关于该板块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处海水最深 B. 乙处岩石形成年代最晚 C. 丙处岩石圈厚度为全球最大 D. 丁处地震多,火山活动少 【答案】4. D 5. B 【解析】 试题分析: 【4题详解】
图中甲位于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比较稳定,A图为板块交界处,故与A图不相符;乙处为板块的生长边界,故与B图相符;丙为板块的消亡边界,C图为板块的生长边界,故与C图不相符;丁处为板块的消亡边界,形成海沟等,与D图不相符。 【5题详解】
甲处位于板块内部,海水比较深的位置,一般在板块的消亡边界,故A错;乙处为生长边界,故岩石形成的年代最晚,B对;丙处为消亡边界,但是不能判断是大陆板块,还是大洋板块形成的消亡边界,故不能判断是不是最厚处,C错;丁处为消亡边界,多火山地震活动,D错。 考点:该题考查板块运动和板块边界类型
- 3 -
广东肇庆七星岩由石灰岩山地组成,它们散落在一片湖光碧水中,宛如天上的北斗七星。下图为其发育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 七星岩景区的岩石按成因来分属于( ) A. 花岗岩 C. 沉积岩
7. 七星岩景区地貌的形成过程可能是( ) A. 流水堆积—固结成岩—地壳运动—流水侵蚀 B. 地壳运动—流水侵蚀—流水堆积—固结成岩 C. 风力堆积—固结成岩—地壳运动—风力侵蚀 D. 地壳运动—风力侵蚀—风力堆积—固结成岩 【答案】6. C 7. A 【解析】 【6题详解】
七星岩由石灰岩山地组成,石灰岩按成因来分属于沉积岩,C项正确。 【7题详解】
七星岩景区岩石是石灰岩,地貌的形成过程应是先形成沉积岩,由题干可知,七星岩景区水源丰富,广东为湿润区,故应是流水堆积作用,固结成岩;后地壳运动抬升,出露地表,受流水侵蚀,形成现有地貌,A项正确。
读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图,回答下列各题。
B. 玄武岩 D. 变质岩
- 4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