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屋架安装后首先重点检查现场连接部位的质量。
(2)屋架安装质量主要检查屋架跨中对两支座中心竖向面的不垂直度,及屋架受压弦杆对屋架竖向面的侧向弯曲必须保证不超过允许偏差,这时保证屋架设计受力状态及结构安全的关键。
(3)屋架支座的标高、轴线位移。屋架跨挠度进测量做出记录。 (七)砌筑工程
框架填充外墙为25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墙,内墙为15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墙。 1、施工准备:
(1)根据墙体尺寸和砌块规格进行排砖设计,避免浪费。
(2)在柱上按500 mm标高分别划出砌块层数和砌块墙立面边线,标出窗口位置。 (3)加气墙根部砌两层实心砖,砌筑前一天将砌块与结构相连部位洒水湿润。 (4)预先在柱上每500 mm左右焊好2Φ6预留拉筋,并与水电配合预留孔洞。 2、操作工艺:
(1)砌筑时,竖缝宽20 mm,水平缝厚15 mm为宜,上下错缝,搭接长度不宜小于砌块长度的1/3。
(2)将柱拉接筋理直平铺在水平灰缝内,填充墙在半层高处或窗下皮处设置3Φ6/Φ6@200钢筋拉接带。
(3)门窗洞口周边做成钢筋混凝土边框,与门窗边框间边缝余量为15 mm,边框上预埋铁件。
(4)砌块砌至与梁板连接处留好位置待砌筑墙体沉实后斜砌一排砖,以保证墙体顶部稳定、牢固。
(八)外墙面砖镶贴 1、工艺流程:
原墙面基层剔凿、处理 →吊垂直、套方、找规矩→贴灰饼 → 抹底层砂浆 → 弹线分格 → 排砖 → 浸砖 → 镶贴面砖 → 面砖勾缝与擦缝。
2、施工工艺:
(1)基层处理:首先剔凿原建筑物外装修面层,处理与新抹灰层间接槎,再将墙面浇水湿润,洗掉浮灰,待表面无明水后,用扫帚蘸1∶1水泥细砂浆内掺水重20 %的TY胶,将砂浆甩到墙面,其甩点要均匀,终凝后浇水养护至用手掰不动为止。 (2)吊垂直、套方、找规矩、贴灰饼:在各大角和门窗边用经纬仪打垂直线找直,然后根据面砖的规格尺寸分层设点、做灰饼。横线则以楼层50 cm线为水平基线交圈控制,竖向线则以大角为基线控制,应全部是整砖。每层打底时则以此灰饼作为基准点进行冲筋,使其底层灰做到横平竖直。同时要注意找好压顶、窗台、雨棚等饰面的流水坡度,排水坡度为2 %。
(3)抹底层砂浆:先刷一道掺水重10%的TY胶水泥素浆,紧跟分层分遍抹底层砂浆(1∶3水泥砂浆),第一遍厚度为5 mm,抹后用扫帚扫毛;待第一遍六至七成干时,即可抹第二遍,厚度约8-12 mm,随即用木杠刮平,木抹搓毛,终凝后浇水养护(局部
施工组织设计
11
抹灰加厚部分亦按此方法施工)。
(4)弹线分格:待基层灰六至七成干时即可按图纸要求进行分格弹线,以控制面层出墙尺寸及墙面垂直、平整。要求按面砖规格弹出所有贴砖控制线。
(5)排砖:根据大样图及墙面尺寸先排出标准层布砖图。排砖时要横竖排砖,以保证面砖缝隙均匀,符合设计图纸要求,注意大面排砖以及在同一墙面上的横竖排列,均不得有一行以上的非整砖。非整砖应排在次要部位如窗间墙或阴角处等。但亦要注意一致和对称。所有的阳角均为450角拼缝。窗洞处要保证立缝赶在窗口边线上,横缝要求在每层窗高范围内以及窗间高度内部赶上整砖。
(6)浸砖:外墙面砖镶贴前,首先要将面砖清扫干净,放入净水中浸泡2小时以上,取出待表面晾干或擦干净后方可使用。
(7)镶贴面砖:在每一分段或分块内的面砖,均为由上往下镶贴。从最上一层面砖外皮上口拉水平通线,作为镶贴的标准,同时墙面两侧粘贴竖向釉面砖带,与水平线
0
一同控制墙面平整及接缝顺直。所有阳角处面砖要45角拼装。每贴好一行面砖,应及时用靠尺横竖向靠直。
(8)压顶、窗台等部位平面镶贴面砖时,应采取顶面面砖压立面面砖的做法,顶面砖做2 % 排水坡,以免向内渗水,引起空裂;同时应采取立面中最低一排面砖压底平面面砖,并低出平面面砖3-5 mm的做法,让其起滴水线(槽)的作用,防止尿檐,引起空裂。
(9)面砖勾缝与擦缝:分格条采用木条,缝宽根据现场实际尺寸排砖做样板经各方确认后确定。先勾水平缝再勾竖缝,勾好后要求凹进面砖外表面2-3 mm。缝子勾完后用布或棉丝蘸20 % 稀盐酸擦洗干净。
3、允许偏差项目:
项目 立面垂直 表面平整 阳角方正 接缝平直 接缝高低 (九)内装修 1、吊顶:纸面石膏板
(1)安装完顶棚内的各种管线及通风道,确定好灯位、通风口及各种露明孔口位置。
(2)各种材料全部配套齐全。做完墙地湿作业工程项目。
(3)在大面积施工前,应做一样板间,对顶棚的起拱度、灯槽洞口的构造处理,分块及固定方法等经试装,并经鉴定认可后方可大面积施工。
施工组织设计
12
允许偏差(mm) 2 1 1 2 1 检查方法 2 m托线板和尺量检查 2 m托线板和塞尺检查 20 cm方尺和塞尺检查 拉5 m小线和尺量检查 用钢板短尺和塞尺检查
(4)根据楼层标高水平线,用尺竖向量至顶棚设计标高,沿墙、柱四周弹顶棚标高水平线,并沿顶棚的标高水平线,在墙或柱上划好龙骨分档位置线。
(5)安装大龙骨吊杆:在弹好顶棚标高水平线及龙骨位置线后,确定吊杆下端头的标高,按大龙骨位置及吊挂间距,将吊杆无螺栓丝扣的一端用与楼板膨胀螺栓固定。 (6)安装大龙骨:配装好吊杆螺母,在大龙骨上预先安好吊挂件,安装大龙骨,将组装好吊挂件的大龙骨,按分档线位置使挂件穿入相应应的吊杆螺栓,拧好螺母。相接大龙骨、装连接件,拉线调整标高和平直,安装洞口附加大龙骨,参照图集相应节点构造,设置及连接卡固、钉固靠边龙骨,采用射钉固定,射钉间距为1m。
(7)安装中龙骨:按已弹好的中龙骨分档线,卡放中龙骨吊挂件,吊挂中龙骨,按设计规定的中龙骨间距,将中龙骨通过吊挂件,吊挂在大龙骨上,一般间距为纸面石膏板的宽度。当中龙骨长度需多根延续接长时,用中龙骨连接件在吊挂中龙骨的同时相接,调直固定。
(8)安装小龙骨:按已弹好的小龙骨分档线,卡装小龙骨吊挂件,吊挂小龙骨:按设计规定的小龙骨间距,将小龙骨通过吊挂件,吊固在中龙骨上,间距900mm,即纸面石膏板宽度中心。当小龙骨长度需多根延续接长时用小龙骨连接件,在吊挂小龙骨的同时,将相对端头相连接,调直固定。
(9)安装纸面石膏板用沉头自攻螺丝固定,错缝排列。 (10)质量标准:
1)龙骨架和纸面石膏板的材质、品种、式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2)龙骨架的大、中、小龙骨安装必须正确,连接牢固,无松动。 3)纸面石膏板应无脱层、翘曲、折裂、缺楞掉角。安装必须牢固。 2、现制水磨石楼地面:
按设计要求做好界格设计,分隔缝间距一般为1m×1m。结合房间地面大小,确定合理分格做法。底子灰采用1∶3干硬性水泥砂浆,要求抹压平整。完成后用2m靠尺检查表面平整度,偏差应控制在3mm以内,及时浇水养护。在正常温度下养护不少于2天。 镶贴分隔条要在地面上弹线,分隔条用水泥稠浆在嵌条两边予以埋牢,呈30度角,分隔条外露3mm,并注意在分隔条两边或十字交叉处石子显露不清不匀的质量通病,分隔条镶贴后要保证上平一致,以作为铺设水泥石渣浆面层的标准,镶条后要拉5m通线检查,其偏差不得超过1mm。
水磨石面层用的石渣应选用由坚硬可磨的岩石加工而成的彩色石粒,石粒应有棱角,不得含有风化石粒,粒径一般常用4-12mm,石渣使用前要过筛洗净,水泥石渣浆配合比宜采用水泥:石渣为1∶2.5-2.8(体积比)要求过斗,保证计量准确,拌合均匀,水泥石渣浆不应拌制过稀,采用半干硬性水泥石渣浆。水泥石渣浆装挡时,必须将底灰上的养护水清扫干净,不露明水,随浇一层薄水泥素浆涂刷均匀,,随即装水泥石渣浆,从分隔条边开始往中间推进,虚铺厚度宜比分格条高出1mm。为了增加水磨石地面石粒密集度、显露均匀的观感效果。在找平后的水泥石渣浆表面均匀撒布一层石渣。 做美术水磨石地面时,要将水泥和所需颜料一次调配过筛配成色灰装袋备用。在同一面层上采用几种颜色图案时,应先做深色,后做浅色;先做大面,后做镶边。待前一种色浆凝固后再做后一种,并做好污染部分的清理工作。保证不同颜色的色彩不发生交叉污染问题。
施工组织设计
13
水磨石面层抹压平整后,在常温下湿润养护5-7天,开磨前先进行试磨,以不掉石渣为准。磨光时要用不同粒度的砂轮,磨光遍数一般不应少于3遍(俗称三磨两浆),用擦浆法补浆两次:头遍粗磨用60-90号粗金刚砂磨,二遍用90-120号,三遍细磨用200号,最后用细油石(240-300号)出光,清洗干净后用油石酸洗,擦净晾干后打蜡两遍。墙根、柱边等磨光机械难于磨到的部位,辅以手工磨光,其标准不能低于机磨水平,以达到整体水磨石楼地面表面光滑,石粒密集,显露均匀,颜色图案一致,分格条牢固,清析顺直的要求。
水磨石地面的酸洗和打蜡工作应在可能影响面层质量的其他工程全部完成后再进行。
3、墙裙油漆: 工艺流程:
基层清理 → 修补腻子 → 第一遍满刮腻子 → 第二遍满刮腻子 → 弹线分色 → 刷第一道油漆 → 刷第二道油漆 → 刷第三道油漆。
(1)基层清理:将墙面上的灰渣等杂物清理干净。
(2)修补腻子:用石膏腻子将墙面磕碰处、麻面缝隙等处找补好,干燥后用砂纸将突出处磨掉。
(3)第一遍满刮腻子:满刮一遍腻子干燥后用砂纸将墙面的腻子残渣、斑迹磨平磨光,然后将墙面擦干净。
(4)第二遍满刮腻子,干燥后个别地方再复补腻子,干燥后用水砂纸打磨平整,清扫干净。
(5)弹线分色:将墙裙高度在涂刷油漆前弹线。
(6)第一道涂料可刷铅油,它是一种遮盖力强的涂料,是罩面漆基层的底油,铅油的稠度以盖底不流淌,不显刷痕为宜。刷每面墙的顺序应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不应刮刷以免漏刷或涂刷过厚不匀。第一遍油干燥后个别缺陷或漏抹腻子处要复补腻子,干燥后磨水砂纸,把小疙瘩、腻子渣、斑迹磨平、磨光,然后清扫干净。
(7)刷第二遍涂料方法同第一道,干燥后用水砂纸把墙面打磨光滑,清扫干净,同时用潮湿擦布将墙面擦抹一遍。
(8)第三遍采用喷漆法:调好气泵压力及喷枪距离做到均匀一致,不流不坠。 4、地砖:
地砖:抗压抗折强度及规格尺寸符合设计要求,颜色一致,表面平整,无凹凸不平和翘曲现象。
地面防水层做完,并完成蓄水试验,办完检验手续。 地面施工前做出样板间,经检查合格后方可大面积施工。 工艺流程:
基层清理 → 抹底层砂浆 → 弹线找规矩,弹好铺砖的控制线 → 铺砖 → 拔缝休整 → 勾缝 → 养护 → 踢角板安装
基层清理:将基层上的砂浆污物等清理干净,如基层有油污,应用10%的火碱水刷净,并用清水及时将碱液冲去,并应将板面凹坑内的污物刷干净。
施工组织设计
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