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师课程能力提升初探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4 6:21:4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师课程能力提升初探

作者:王轶卓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19年第9期

王轶卓

在教育体制改革工作当中,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放在了重点位置,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现代化综合型人才的有效方式。尤其是对于初中生而言,其正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增强其核心素养有利于为将来发展打下基础,对其一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教师课程能力的提升,则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前提。从某种角度来讲,师生核心素养具有共通性,教师应该对课程特点加以深入分析,在教学实践当中探索师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路径,根据时代与教育发展要求,不断增强自身的课程能力。尤其是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其帮助学生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在此过程中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与提高。

一、指向初中师生核心素养的教师课程能力基本内容

(一)课程理解力

由于不同人的价值立场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对初中语文课程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课程理解力是教师课程能力的基础,决定着其课程能力上限。教师在接受相同教育后,在教学实践中却收到不同的教学效果,根本上就是源于对课程的理解存在差异。初中语文课程应该是理论知识与学生发展历程的结合点,在课程当中增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与交流,促进教师与学生生活经历的不断丰富。以此为基础,是实现师生核心素养共同发展的关键。

(二)课程开发力

在传统教育价值体系当中,课程开发是教育专家的工作,而在新时期课程改革工作当中,教师也应该提升自身的课程开发力,根据校情与学情对初中语文课程进行开发,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二次开发国家课程,是教师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其次还应该包括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开发。教师应该始终将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基础,了解国家课程改革的实际要求,分析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增强课程资源开发的合理性,以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该致力于本校课程的开发,加强与其他教师的合作与交流,在形成独有教学风格的基础上,使得课程体系更加符合学生的个性特点。

(三)课程实施力

初中语文教师的课程实施力,主要体现在教学课堂的设计与推进当中。尤其是随着现代化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模式的丰富性逐渐增强,教师应该明确自身的实际需求,通过智慧课堂、翻转课堂和道德课堂的运用,促进自身课程能力的提升。教师应该认识到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性手段,而非教学的唯一路径。

(四)课程研究力

专业发展是教师提升课程能力的关键,教师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逐步优化自身知识与能力结构,通过课程研究力的提升,为教学工作提供充足保障。教师除了应该对自身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外,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有效研究,将其作为教学实践的主体,促进师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与此同时,教学资源与教学情境、学科育人价值等,也是教师课程研究力的重要体现,有利于促进其思维水平的不断提升。

二、初中教师课程能力的提升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

在新时期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以人为本”成了当前的主流教育质量观,应该将学生的合作能力、认知能力、创新能力与职业能力作为重点培养目标,满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在教育质量观的发展与实践当中,教师的个人能力与素养是决定教育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因此师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成了当前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往往缺乏创新性,导致学生思维受到限制,不利于师生核心素养的共同提升。在新课程改革工作当中,教师应该意识到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潮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用于指导初中语文的教学实践工作,这也是提升自身课程能力的基础与前提。在充分体现国家意志的同时,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满足其个性发展的实际需求。同时,在专业引领当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境界的提升。尤其是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更应该以立德树人作为基础,充分发挥其人文性的特点,认识到学生的独特性和学校的教育价值,明确学生的培养方向与自我专业发展方向,实现对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有效指导。

(二)开发课程资源

初中语文教师课程能力的提升,离不开丰富的课程资源作为支撑,教师应该对初中语文教材内容进行再整合,使其更加符合当下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促进其核心素养的提升。在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当中,应该尽可能使其贴近学生的生活,遵循“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基本原则,构建高效的生活化教学课堂,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初中语文知识的同时,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对于教材的依赖程度较高,导致在教学中缺乏丰富的课程资源,限制了教师课程能力的提升。只有保障课程资源的充足性,才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多的选择,以实现教学方法与方式的转变。比如在朱自清散文《春》的学习中,如果只停留于教室的理论教学中,学生对于其中的文字美与思想深度理解不足,限制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此,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感受家乡春季的风光,学生

在感官体验当中能够将抽象的书面描写转化为实际景象,实现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有效衔接。

(三)设计课程环节

对初中语文教学课程环节的科学化设计,也是提升教师课程能力的关键途径。在新课程改革工作当中,教师应该将课前导入、课文感知、文段精度、拓展延伸和归纳总结等应用于实践当中,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各个环节加以优化与调整。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差异性设计方案,从各个角度对文章加以分析,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尤其是初中生的思维较为活跃,如果长期采用同一种教学模式,将会导致其出现厌倦和无聊等情绪,限制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提升。比如在老舍经典散文《济南的冬天》教学当中,教师除了应该带领学生进行正音朗读外,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通过语气语调的变化体现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情感,运用个性化全文朗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自然审美情趣,陶冶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操,是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点。尤其是在当前网络技术普遍应用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课程环节设计的不断优化,使其更加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核心素养培养要求。

(四)反思课程实践

在教师课程能力提升的过程中,还应该加强对课程实践的及时反思与回顾,了解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同时对师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进行适当调整,使其更加符合当下教育的发展趋势。在反思与总结当中,教师能够优化自身教学思想、教案设计和教学行为。与此同时,在与其他教师的比较当中,了解自身优势与不足,扬长避短以逐步提升课程能力。在课程实践

反思当中,应该重视对学生反馈意见的有效获取,以切实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课程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漫长而持久的过程,应该根据在教学实践当中获得的经验对教案进行及时补充和优化,在其中增添新的想法,革除其中不符合当下教学实践的内容。明确师生核心素养的共同培养目标,为后续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协调教育中的变与不变

教育本质是教育发展中始终不变的内容,那就是在一切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活动当中践行教学理念,既要考虑“培养怎样的人?”又要考虑“怎样培养人?”并增强两者之间的协调性与统一性。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应该以立德树人作为基础,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教育中的“变”则指的是课程、课堂与技术的改变。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也应该对初中语文的课程体系进行不断优化,使其满足社会转型的实际需求。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课程体系与课堂模式的转变势在必行,教师应该运用丰富的现代化技术,为学生打造丰富的教学课堂。通过对问题向课题的有效转化以及专业发展内涵的深入研究,促进教师课程能力的提升。比如在“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的模块教学当中,教师应该将《春》、《济南的冬天》等文章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展示在多媒体设备当中,为学生营造丰富的写作情境,使其感受到自然之美,从而激发写作的灵感与兴趣。教师可以将“家乡”作为主题,引导学生通过对名家的模仿写作训练,逐步提升自身的实际写作水平。

三、结语

课程理解力、课程开发力、课程实施力和课程研究力,是指向初中师生核心素养的教师课程能力的主要内容。在社会转型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于教师课程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标准。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教师质量观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由于传统教育质量观过于急功近利,实际上不利于学生将来走向社会的发展,在教育反思当中,教育质量观逐渐向“个人本位”发展。与此同时,应该实现与“知识本位”和“社会本位”的有机结合,这也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重难点。教师应该在转变教育教学理念的基础上,通过开发课程资源、设计课程环节、反思课程实践和协调教育中的变与不变等途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当中促进课程能力的提升,满足师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需求。

王轶卓,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一七中学教师。

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师课程能力提升初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6fa29g6e88njyy26yqz6tzp834daf018sk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