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0 10:22:2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3.白杨

教学内容:P10—P1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2. 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 3.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二.教学时数: 2课时 三,教学准备: 有关白杨的图片资料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祖国西部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灿烂的历史文化,更有那茫茫的大戈壁。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板书:白杨去了解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

2.齐读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保留两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写白杨?难道只是为了介绍它吗?)

二、检查预习,理清课文条理

1.指名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白杨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请找出书中的句子来回答。

理解句子:浑黄一体,都是浑浊的黄色,分不出界限。文中指隔壁自然环境的恶劣,没有山没有水没有人烟,只有漫天黄沙,连天和地的界限也无法分清。

感情朗读: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3.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课文中的三个问句,用“——”画出来。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幻灯出示三个问句

①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②为什么它那么直,长得这么大? ③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师:默读课文,思考这三个问题,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把解决不了的问题做个记号,呆会提出来大家讨论。

2.交流讨论,并朗读相关段落。

讨论问句1: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

感悟体会:闪过的白杨树说明列车在飞驰。

理解词语:高大挺秀,高大笔直,挺拔秀丽超出一般。文中用来形容茫茫戈壁上的白杨树,在那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仍能够长得如此高大,令人赞叹。

讨论问句2: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出示白杨图片再一次体会白杨树的高大挺秀,高大笔直。 讨论问句3: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理解词语:表白,解释说明。

感悟体会:这是一个设问句。

师:爸爸不仅仅在介绍白杨,他还在表白着自己的心。他在表白着自己什么样的心呢?下节课继续讨论。

四、布置作业。

记忆本课生字。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爸爸在介绍白杨的同时,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那么白杨究竟有什么特点?爸爸又在表白着自己怎样的心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1.默读课文,用~~画出描写白杨特点的句子。

幻灯出示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①仔细读这段话,说你体会到了白杨的哪些特点? 特点一:直、粗壮(板书:高大挺秀);

特点二:哪儿需要它,就在哪儿生根发芽(板书:无私奉献); 特点三:不怕风沙雨雪,不怕干旱与洪水(板书:生命力强)。

②师:从这段话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可是爸爸只是在赞美白杨吗?

不,他还在赞美具有白杨精神的人。那就是像白杨一样无私奉献、坚强、不怕困难的人。

师:课文中指的是什么人?(板书:边疆工作者)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父亲其实是在通过介绍白杨来表白自己的心。父亲表白的是什么样的心呢?(板书: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你从哪儿体会到的?

3.对于父亲的表白孩子们能理解吗?(不理解)他们只知道些什么? 幻灯出示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还要坐几天汽车。 师:那他们不知道什么?(学生自由阐述)

引读课文。他们只知道——。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要在新疆工作。只知道——不知道为什么要接他们到新疆去念书。只知道——不知道爸妈为什么要到这么远的地方工作。

师:你知道父亲为什么父亲要到这么远的地方工作吗?为什么父亲要把我们接到新疆去念书?(希望我们能适应边疆的生活,长大能为建设边疆出力。)

师:父亲的心愿能实现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4.幻灯出示: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①“高大的白杨”指什么?“迎着风沙成长的小树”指什么?

(作者用小白杨的茁壮成长,来暗示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孩子们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成为祖国建设需要的人。)

②感情朗读相关段落。

三、总结全文,体会写法

1.课文表面上是写白杨的,实际上是借白杨来赞美具有白杨精神的人——无私奉献,不怕困难,顽强的边疆工作者们。这种表达方法就是(板书: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搜索更多关于: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的文档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6ytd2bw2548fsc2ak8a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